【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与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已经成为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建筑,为了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遇山凿洞成为了最优选择,随着隧道建设量的增加,遇到不同的地质与不同的地层越来越多,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软弱围岩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是指隧道的围岩级别为Ⅴ级或者是Ⅵ的围岩,具有以下特点,一、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的围岩,一般以页岩、泥岩、片岩、炭质岩、千枚岩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二、松散软弱土层,残坡积层、碎石土、黏性土、粉土、砂类土、黄土、全风化岩体等。因此,在开挖隧道时,暴露的围岩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应力影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大量的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目前,通常采用的控制措施是在初期支护工字钢拱架连接处设置四根锁脚锚杆或者锁脚小导管,然而,传统的控制措施无法将工字钢拱架所受的外力有效地传递给锁脚锚杆或者锁脚小导管,因此,造成隧道支护结构整体下沉或者是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拱架,所述第一拱架用于装设在隧道的顶部,所述第一拱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拱脚,所述第一拱脚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拱脚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承压件、第一锚管及第二锚管,所述第一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一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分别用于锚入围岩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拱架,所述第一拱架用于装设在隧道的顶部,所述第一拱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拱脚,所述第一拱脚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拱脚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第一承压件、第一锚管及第二锚管,所述第一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一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分别用于锚入围岩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脚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均包括第二承压件,所述第二承压件穿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承压件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锚管与所述第二锚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均沿着所述第一拱脚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脚的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用于与下台阶的土体抵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安,聂玉文,梁淦波,王哲,王超,刘二强,李红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