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04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包括加热罐、釜体、电机、搅拌轴、第一搅拌单元、第二搅拌单元和出料结构;釜体设于加热罐内,釜体的底面为漏斗结构;搅拌轴由上往下依序设有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包括横向叶片、U形叶片、第一螺带式叶片和第二螺带式叶片;第二搅拌单元包括横杆和焊接于横杆下方的若干个竖杆,竖杆的自由端均为斜面,各个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漏斗结构平行;釜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结构,出料结构上部设有一隔板,抽拉板将出料结构分割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的内壁上设有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带过滤、烘干及粉碎功能,且搅拌效果好,极大地降低了物料的损耗。

A special reactor for liquid-solid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化工医药生产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反应釜在进行包括螺内酯合成在内的多种液固反应时存在搅拌效果差的缺陷,而且反应完成后需要将产物转移到离心设备进行甩干,再接着进行烘干、粉碎等处理。如此多的处理需要在不同的装置中进行,不仅过程繁琐,而且物料损耗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包括加热罐、釜体、电机、搅拌轴、第一搅拌单元、第二搅拌单元和出料结构;釜体设于加热罐内,釜体的外壁与加热罐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的加热腔,釜体的顶端设有液态物料进料口、排气口和固态物料进料口,釜体的底端为漏斗结构;电机固定于釜体的顶端,电机通过电机轴与设于釜体内的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由上往下依序设有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包括横向叶片、U形叶片、第一螺带式叶片和第二螺带式叶片,第一螺带式叶片和第二螺带式叶片分别焊接于横向叶片与U形叶片距离较远的两端之间,第一螺带式叶片和第二螺带式叶片呈中心对称,横向叶片与U形叶片的中部分别设有用于与搅拌轴连接的横向叶片安装轮毂和U形叶片安装轮毂;第二搅拌单元包括横杆和焊接于横杆下方的若干个竖杆,竖杆的自由端均为斜面,各个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漏斗结构平行,横杆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搅拌轴连接的第二搅拌单元安装轮毂;釜体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出料结构,出料结构顶端密封、底端开口,顶端的端面上密布透液孔继而形成一用于液态物料通过的过滤筛,出料结构上部一隔板,隔板将出料结构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上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与上部分连接的一端设有阀体。优选的,横向叶片的长度与U形叶片的开口宽度相同,第一螺带式叶片和第二螺带式叶片的螺距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横向叶片的长度0.5-0.8倍于釜体的直径,螺距1-1.5倍于横向叶片的长度。更为优选的,电机外罩设有电机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自带过滤、烘干及粉碎功能,且搅拌效果好,可以使反应液充分混合,有助于改善反应效果、提高反应产率,降低了物料的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罐;11、支脚;2、釜体;21、液态物料进料口;22、排气口;23、固态物料进料口;24、漏斗结构;3、电机;31、电机轴;32、电机罩;4、搅拌轴;5、第一搅拌单元;51、横向叶片;511、横向叶片安装轮毂;52、U形叶片;521、U形叶片安装轮毂;53、第一螺带式叶片;54、第二螺带式叶片;6、第二搅拌单元;61、横杆;62、竖杆;7、出料结构;71、隔板;72、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包括加热罐1、釜体2、电机3、搅拌轴4、第一搅拌单元5、第二搅拌单元6和出料结构7;釜体2的至少三分之二部分设于加热罐1内,加热罐1的底部设有支脚11,釜体2的外壁与加热罐1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的加热腔,釜体2的顶端设有液态物料进料口21、排气口22和固态物料进料口23,釜体2的底端为漏斗结构24;电机3固定于釜体2的顶端,电机3外罩设有电机罩32,电机3通过电机轴31与设于釜体1内的搅拌轴4连接;搅拌轴4由上往下依序设有第一搅拌单元5和第二搅拌单元6;第一搅拌单元5包括横向叶片51、U形叶片52、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分别焊接于横向叶片51与U形叶片52距离较远的两端之间,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呈中心对称,横向叶片51与U形叶片52的中部分别设有用于与搅拌轴4连接的横向叶片安装轮毂511和U形叶片安装轮毂521,横向叶片安装轮毂511、U形叶片安装轮毂521与搅拌轴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横向叶片51的长度与U形叶片52的开口宽度相同,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的螺距相同;横向叶片51的长度0.5-0.8倍于釜体2的直径,螺距1-1.5倍于横向叶片51的长度,第一搅拌单元5兼具锚式结构与横浆结构,可以满足不同粘度时的搅拌要求,搅拌过程中可以在釜体2内形成较大范围的物料循环,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可以把物料向上提升,从而在反应釜内形成大范围的宏观流动,上述技术参数下本反应釜的搅拌效果最佳;第二搅拌单元6包括横杆61和焊接于横杆61下方的若干个竖杆62,竖杆62的自由端均为斜面,各个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漏斗结构24平行,横杆61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搅拌轴4连接的第二搅拌单元安装轮毂,第二搅拌单元安装轮毂与搅拌轴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反应完成后液态物料经由排液管72排出釜体2,釜体2内的固态物料在加热罐1的加热作用下浓缩、干燥,在此过程中第二搅拌单元6可以对物料进行搅动,防止结块并加快物料的干燥进程,竖杆62的自由端为斜面,还可以对物料进行粉碎;釜体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出料结构7,支脚11使得出料结构7的自由端悬空设置,出料结构7顶端密封、底端开口,顶端的端面上密布透液孔继而形成一用于液态物料通过的过滤筛,出料结构7上部设有一隔板71,隔板71将出料结构7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上连接有排液管72,排液管72与上部分连接的一端设有阀体。工作原理:将反应所需的液态物料与固态物料分别通过液态物料进料口21和固态物料进料口23加入釜体2内,之后开启加热罐1与电机3,电机3带动搅拌轴4转动继而驱动第一搅拌单元5和第二搅拌单元6进行搅拌,待反应结束后关闭加热罐1与电机3,通过排液管(排液管与上腔体71连接的一端设有电磁阀或手动阀)将反应后的液态物料排出,之后继续开启加热罐1和电机3,在搅拌状态下对产物进行干燥与粉碎。最后,卸下出料结构7即可收集固态物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罐(1)、釜体(2)、电机(3)、搅拌轴(4)、第一搅拌单元(5)、第二搅拌单元(6)和出料结构(7);釜体(2)设于加热罐(1)内,釜体(2)的外壁与加热罐(1)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的加热腔,釜体(2)的顶端设有液态物料进料口(21)、排气口(22)和固态物料进料口(23),釜体(2)的底端为漏斗结构(24);电机(3)固定于釜体(2)的顶端,电机(3)通过电机轴(31)与设于釜体(2)内的搅拌轴(4)连接;搅拌轴(4)由上往下依序设有第一搅拌单元(5)和第二搅拌单元(6);第一搅拌单元(5)包括横向叶片(51)、U形叶片(52)、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分别焊接于横向叶片(51)与U形叶片(52)距离较远的两端之间,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呈中心对称,横向叶片(51)与U形叶片(52)的中部分别设有用于与搅拌轴(4)连接的横向叶片安装轮毂(511)和U形叶片安装轮毂(521);第二搅拌单元(6)包括横杆(61)和焊接于横杆(61)下方的若干个竖杆(62),竖杆(62)的自由端均为斜面,各个所述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漏斗结构(24)平行,横杆(61)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搅拌轴(4)连接的第二搅拌单元安装轮毂;釜体(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出料结构(7),出料结构(7)顶端密封、底端开口,所述顶端的端面上密布透液孔继而形成一用于液态物料通过的过滤筛,出料结构(7)上部设有一隔板(71),隔板(71)将出料结构(7)分割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上连接有排液管(72),排液管(72)与所述上部分连接的一端设有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固反应专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罐(1)、釜体(2)、电机(3)、搅拌轴(4)、第一搅拌单元(5)、第二搅拌单元(6)和出料结构(7);釜体(2)设于加热罐(1)内,釜体(2)的外壁与加热罐(1)的内壁之间形成封闭的加热腔,釜体(2)的顶端设有液态物料进料口(21)、排气口(22)和固态物料进料口(23),釜体(2)的底端为漏斗结构(24);电机(3)固定于釜体(2)的顶端,电机(3)通过电机轴(31)与设于釜体(2)内的搅拌轴(4)连接;搅拌轴(4)由上往下依序设有第一搅拌单元(5)和第二搅拌单元(6);第一搅拌单元(5)包括横向叶片(51)、U形叶片(52)、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分别焊接于横向叶片(51)与U形叶片(52)距离较远的两端之间,第一螺带式叶片(53)和第二螺带式叶片(54)呈中心对称,横向叶片(51)与U形叶片(52)的中部分别设有用于与搅拌轴(4)连接的横向叶片安装轮毂(511)和U形叶片安装轮毂(521);第二搅拌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范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津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