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12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包括:外壳、盖板、温度熔断器、支架、电缆、导热绝缘胶。盖板通过四个螺钉与外壳固定,内部形成一个腔体。而腔体内部装有温度熔断器,放置在支架上,两个温度熔断器的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分别焊接在两根导线上,两根导线形成一根电缆,穿过外壳的出线孔,可与外部器件相连。在腔体内部的其余空间,都灌有导热绝缘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动车车轴上,当动车车轴的温度高于165℃时,轴温报警继电器感知到轴温超高而动作,使报警回路的信号断开,实现报警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苛刻的环境条件要求,结构紧凑,能够安装在动车车轴上,可靠性高,虚警率低,完全替代国外产品。

An Alarm Relay for Motor Vehicle Axle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度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
技术介绍
近些年,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高铁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不断引进和自我消化,很多关键技术已经得到解决。但仍有一些关键器件亟需国产化。而轴温报警继电器就是其中之一。高铁动车的车速非常快,高速运转的动车车轴作为关键部件之一,一旦温过高就会产生车轴与轴瓦的抱死现象,造成列车急停,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用报警继电器时刻监测动车车轴的温度,一旦出现温度偏高的情况,立刻发出警告,停车检修,防止车轴损坏而造成安全事故。在本技术以前,我国南车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0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中,使用的是进口的日本川崎重工研制的报警继电器。该继电器采用了双金属片作为其报警的核心器件,使用寿命受限,通常为三到五年需要更换,并且其双金属片的确切材料构成和加工工艺,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使我国国产动车组机车的关键器件受控于人。同时,进口的轴温报警继电器的价格较高,目前国产8节车厢的动车需要车轴温度报警器为64个,16节车厢的动车组需要128个,加之其寿命较短,在动车后期运行维护中,报警继电器需要不断定期更换,使用数量巨大,造成国产动车机车轴温检测的生产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在国内,还未见有满足要求的类似的器件。有些温度继电器满足要么温度报警点的要求而结构尺寸较大无法安装,要么体积较小而可靠性低,无法满足动车组要求。因此,从技术和成本两个方面,都亟待研制国产的轴温报警继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温报警继电器。本技术安装在动车车轴上,当动车车轴的温度高于165℃时,轴温报警继电器感知到轴温超高而动作,使报警回路的信号断开,实现报警功能。本技术能够满足苛刻的环境条件要求,结构紧凑,能够安装在动车车轴上,可靠性高,虚警率低,完全替代国外产品。本技术寿命长,成本低,价格远低于同类进口轴温报警继电器,极大的降低了国产动车机车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包括:外壳、盖板、温度熔断器、支架、电缆、导热绝缘胶。盖板通过四个螺钉与外壳固定,内部形成一个腔体。而腔体内部装有温度熔断器,放置在支架上,两个温度熔断器的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分别焊接在两根导线上,两根导线形成一根电缆,穿过外壳的出线孔,可与外部器件相连。在腔体内部的其余空间,都灌有导热绝缘胶。外壳的四角有四个安装孔,用来固定整个轴温报警继电器。本技术中,外壳和盖板的材料均为铝合金,并且外壳和盖板的表面均进行了化学镀镍的达克罗工艺。导线采用了耐高压、耐腐蚀的高温硅胶线,导热绝缘胶选用的是高导热硅胶,体积对温度变化不敏感,而且硅胶有良好的隔振性能。本技术选用了超小型的温度熔断器,其熔断点为165℃,熔断负偏差为-10℃,熔断正偏差+0℃。温度熔断器与外壳内表面的距离为2.5±0.5mm。在支架上设置有凹槽,温度熔断器两端的引脚放入凹槽内。本技术选用了两个温度熔断器,并将两个温度熔断器的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分别焊接在一起,形成一根双股导线的电缆,穿过外壳的出线孔,可与外部器件相连。本技术还在盖板上设置了两个溢流孔。有益效果:技术能够耐受苛刻的高达30g的振动、100g的冲击、-40℃的低温、+180℃的高温、1500V的耐高压和100MΩ绝缘等苛刻的环境条件;体积很小,重量只有290克,可以安装在动车车轴狭小的空间内;能够实时监测动车车轴的温度,一旦车轴温度超过165℃,轴温报警继电器感知到轴温超高而动作,使报警回路的信号断开,实现报警功能。本技术实验安装在国产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00公里速度级的动车组机车上,性能稳定,动作虚警率低,可靠性高;成功预警了多次车轴温度过高的情况,未发生过因该轴温报警继电器误报警而导致列出停车事故的情况;本技术价格较低,不到同类进口轴温报警继电器价格的一半,而本技术的使用寿命至少为五年,超过同类进口产品三到五年的使用寿命,随着装机数量的不断增加,极大的降低了国产动车机车的生产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A-A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包括外壳1、盖板2、螺钉3、温度熔断器4、支架5、电缆6、导热绝缘胶7;盖板2通过四个螺钉3与外壳1固定,内部形成一个腔体。而腔体内部装有两个温度熔断器4,分别放置在两个支架5上,两个温度熔断器4的正极引脚8、负极引脚9,分别焊接在两根导线10上,两根导线10形成一根电缆6,穿过外壳1的出线孔11,可与外部器件相连。在腔体内部的其余空间,都灌有导热绝缘胶7。外壳1的四角有四个安装孔12,用来固定整个轴温报警继电器。所述外壳1和盖板2的材料均为铝合金;外壳和盖板的表面均进行了化学镀镍的达克罗工艺。所述导线10采用高温硅胶线。所述导热绝缘胶7选用的是高导热硅胶。所述温度熔断器4的熔断点为165℃,熔断负偏差为-10℃,熔断正偏差+0℃。所述温度熔断器4与外壳1内表面的距离为2.5±0.5mm。在支架5上设置有凹槽14,温度熔断器4两端的引脚放入凹槽14内。所述温度熔断器4为两个,温度熔断器4的正极引脚8、负极引脚9分别焊接在一起,两个温度熔断器4在电路结构上为并联关系。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溢流孔15。本技术在生产装配时,先将两个温度熔断器4与导线10进行焊接,并通过支架5固定在外壳1内,将电缆6穿出外壳1,之后进行灌胶。灌胶时,将整个腔体灌满,再盖上盖板2,通过溢流孔15排出所有空气和多余的导热绝缘胶7,同时外壳1出线孔11与电缆6之间也会有导热绝缘胶7流出。最后通过螺钉3将盖板2固定密封,从而使两个温度熔断器4与外部空气完全隔绝,防潮、防霉、防盐雾腐蚀。下面详细讲述本技术实验的工作过程:本技术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00公里速度级的动车组机车上使用,安装在每节机车底部的每根车轴内部,使用四个M4的螺栓穿过外壳1四角的安装孔12,将其感温面13与车轴紧密固定相连。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车轴高速运转,产生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正常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冷却形式,车轴的温度不超过155℃,不会因高温体积膨胀而与轴瓦产生剧烈摩擦,发生“抱死现象”。而轴温报警继电器的外壳1与车轴连接在一起,热量通过外壳1、导热绝缘胶7传递给温度熔断器4,在温度平衡后,温度熔断器4的温度也不会超过155℃,就不会熔断,报警回路连通,轴温报警继电器不报警。而非正常情况下,由于某种意外因素,车轴的温度开始升高,热量传递给轴温报警继电器,使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车轴的温度超过165℃时,轴温报警继电器内的温度熔断器4的温度也随之超过165℃,随即两个温度熔断器4先后熔断,继电器断路,报警回路随之断路报警,提示该车轴的温度超高,需要停车处理。当故障消除后,车轴温度降低,用一个轴温报警继电器的备件,替换已熔断的报警继电器,即可使报警回路连通,恢复正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盖板(2)、温度熔断器(4)、支架(5)、电缆(6)、导热绝缘胶(7);盖板(2)固定在外壳(1)上,内部形成一个腔体,而腔体内部装有温度熔断器(4),放置在支架(5)上,温度熔断器(4)的正极引脚(8)、负极引脚(9),分别焊接在两根导线(10)上,两根导线(10)形成一根电缆(6),穿过外壳(1)的出线孔(11),与外部器件相连,在腔体内部的其余空间,都灌有导热绝缘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盖板(2)、温度熔断器(4)、支架(5)、电缆(6)、导热绝缘胶(7);盖板(2)固定在外壳(1)上,内部形成一个腔体,而腔体内部装有温度熔断器(4),放置在支架(5)上,温度熔断器(4)的正极引脚(8)、负极引脚(9),分别焊接在两根导线(10)上,两根导线(10)形成一根电缆(6),穿过外壳(1)的出线孔(11),与外部器件相连,在腔体内部的其余空间,都灌有导热绝缘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四角有四个安装孔(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盖板(2)的材料均为铝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轴温报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0)采用高温硅胶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建峰陈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