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7841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属于轨道交通接触网技术领域。该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包括底座、云台和摄像机,底座用于固定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支柱的一侧,云台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支杆和动力源,固定座设置有球状凹槽,活动座为球体且可转动的嵌设于球状凹槽内,动力源包括两个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马达和传动轮,传动轮包括主轮和多个辅轮,多个辅轮沿主轮的周面均匀设置支杆连接于活动座,摄像机设置于支杆的一端。本申请提供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动隔离开关的远程状态监测,同时可实现附近接触网状态可视化监测,减少安全隐患。

A Visual Monitoring Mechanism for Power Supply System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接触网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领域,需要提供庞大的供电系统,为高铁、城际列车等提供电力。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在故障、检修或紧急状态下,需远程操作电动隔离开关开合闸,但线路上使用的电动隔离开关距离所亭较远,操作人员无法直观观察到电动隔离开关状态及操作完成情况;且接触网隔离开关多安装于柱顶,状态监测不方便,一旦出现故障会影响整条线路的正常运行,尤其对检修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动隔离开关的远程状态监测,同时可实现附近接触网状态可视化监测,提高了铁路运营维护的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所述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包括底座、云台和摄像机,所述底座用于固定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支柱的一侧,所述云台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支杆和动力源,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球状凹槽,所述活动座为球体且可转动的嵌设于所述球状凹槽内,所述动力源包括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马达和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马达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且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两个所述动力组件的传动轮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传动轮包括主轮和多个辅轮,所述多个辅轮沿所述主轮的周面均匀设置,所述辅轮的轴线与所述主轮的轴线垂直,所述主轮与所述第一马达传动配合,所述辅轮伸入所述球状凹槽内且与所述活动座滚动接触,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活动座,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支杆的一端。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每个所述传动轮的辅轮分为至少三个轮组,每个所述轮组的辅轮轴线位于同一个参考平面上,每个所述传动轮的轮组的参考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传动轮的其中一个所述轮组的参考平面经过所述活动座的球心,每个所述轮组均与所述活动座滚动接触。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纹孔螺纹啮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辅轮的直径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所述辅轮的远离所述主轮的母线的圆心位于所述主轮的轴线上。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辅轮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辅轮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球面状凸起。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还包括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支架、清洗壶和控制器,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清洗壶和所述控制器均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清洗壶包括壶体、壶盖、导管、充气管、压柄、按柄和喷嘴,所述壶盖设置于所述壶体的瓶口且将所述壶体封闭,所述导管和所述充气管均穿设于所述壶盖且伸入所述壶体内,所述压柄伸入所述充气管内且用于向所述壶体内充气,所述喷嘴与所述导管连通,所述压柄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壶盖且用于控制所述喷嘴与所述导管的通断;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马达、转杆、压杆和电磁阀,所述第二马达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端,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柱状体,所述压杆包括环状部和杆状部,所述环状部为呈长圆形的环状,所述杆状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状部,所述杆状部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柱状体嵌设于所述环状部且二者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转杆能够推动所述压杆的杆状部反复按压所述压柄,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电磁阀的伸缩端与所述按柄接触,所述电磁阀通断电时,能够实现所述按柄的按压和回位,所述摄像机具有朝向所述喷嘴的清洗状态。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底板、立杆和安装头,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立杆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安装头位于所述立杆的顶端,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为环状,所述壶体嵌设于所述限位环内,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安装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动隔离开关的远程状态监测,同时可实现附近接触网状态可视化监测,提高了铁路运营维护的效率,减少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预安装座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配合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限位件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传动轮与活动座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10示出了清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0-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12-底座;14-云台;16-摄像机;17-清洗组件;110-支柱;111-电动隔离开关;112-绝缘子;120-支撑架;121-预安装座;122-配合安装座;123-凹槽;124-限位件;125-楔形缺口;126-第一阻挡面;127-第一倾斜面;128-固定管;129-限位杆;130-复位弹簧;131-楔形端;132-第二阻挡面;133-第二倾斜面;134-拉杆;135-拉环;140-固定座;141-活动座;142-支杆;143-动力源;144-动力组件;145-第一马达;146-传动轮;147-主轮;148-辅轮;170-支架;171-清洗壶;172-控制器;173-底板;174-立杆;175-安装头;176-壶体;177-壶盖;178-导管;179-充气管;180-压柄;181-按柄;182-喷嘴;183-第二马达;184-转杆;185-压杆;186-电磁阀;187-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包括底座、云台和摄像机,所述底座用于固定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支柱的一侧,所述云台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支杆和动力源,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球状凹槽,所述活动座为球体且可转动的嵌设于所述球状凹槽内,所述动力源包括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马达和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马达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且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两个所述动力组件的传动轮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传动轮包括主轮和多个辅轮,所述多个辅轮沿所述主轮的周面均匀设置,所述辅轮的轴线与所述主轮的轴线垂直,所述主轮与所述第一马达传动配合,所述辅轮伸入所述球状凹槽内且与所述活动座滚动接触,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活动座,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支杆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包括底座、云台和摄像机,所述底座用于固定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支柱的一侧,所述云台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支杆和动力源,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球状凹槽,所述活动座为球体且可转动的嵌设于所述球状凹槽内,所述动力源包括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马达和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马达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且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两个所述动力组件的传动轮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传动轮包括主轮和多个辅轮,所述多个辅轮沿所述主轮的周面均匀设置,所述辅轮的轴线与所述主轮的轴线垂直,所述主轮与所述第一马达传动配合,所述辅轮伸入所述球状凹槽内且与所述活动座滚动接触,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活动座,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支杆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动轮的辅轮分为至少三个轮组,每个所述轮组的辅轮轴线位于同一个参考平面上,每个所述传动轮的轮组的参考平面相互平行,每个所述传动轮的其中一个所述轮组的参考平面经过所述活动座的球心,每个所述轮组均与所述活动座滚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纹孔螺纹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监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轮的直径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所述辅轮的远离所述主轮的母线的圆心位于所述主轮的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用可视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苾芳李萍张慧李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