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83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包括支撑脚以及设置在支撑脚上的引流管,引流管与支撑脚构成可拆卸设置,所述引流管包括入口端和导流端,入口端包括开口部和连接部,导流端与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导流端远离入口端的一端呈圆锥形,且该圆锥形的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其轴向分布的缺口。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可适应不同大小的钢柱入口,且结构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搬运。

Transfer Structure of Super High-rise Concrete Pump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
,特别是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层建筑楼层间施工时,由于受到场地和结构的限制,汽泵有时无法满足混凝土的浇筑要求,国内大部分时候需要利用混凝土泵和泵管进行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在使用混凝土泵和泵管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将泵管的管口对准钢柱的混凝土圆形入口,但是通常情况下,钢柱上的圆形入口与泵管的管口直径不匹配,这时就无法顺利的将混凝土灌入钢柱内,所以急需一个与圆形入口匹配的转接头来连通泵管和钢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可适应不同大小的钢柱入口,且结构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搬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包括支撑脚以及设置在支撑脚上的引流管,引流管与支撑脚构成可拆卸设置,所述引流管包括入口端和导流端,入口端包括开口部和连接部,导流端与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导流端远离入口端的一端呈圆锥形,且该圆锥形的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其轴向分布的缺口。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管与支撑脚的可拆卸配合是为了方便搬运,减少占用面积,开口部可以是喇叭状,也可以是其他敞开结构,主要用于与泵管连接,开口部的下内壁最好是倾斜设置,主要方便混凝土流动,也能避免泵管滑落,导流端与连接部可拆卸配合,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钢柱入口,导流端的圆锥形端部的大小可以是多个规格的,这样遇到不同的钢柱入口可随时更换,达到更换的浇筑效果,缺口的设置将圆锥形端部至少分成两瓣,因为混凝土流过圆锥形端部时,圆锥形端部会被撑开,流速过快时,圆锥形端部可能会被撑坏,所以缺口的设置可提供缓冲效果,延长导流端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套设在导流端的外周面上,连接部的内壁上设置有L形卡槽,导流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块,所述卡槽的一端沿连接部的轴向分布形成轴向端,另一端沿连接部的周向分布形成周向端,卡块与轴向端构成导向滑移设置,与周向端构成转动卡接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端和连接部构成卡接配合,连接时,将卡块对准轴向端,然后沿其轴向滑移至与周向端对齐的位置,再转动导流端使卡块进入周向端实现轴向的卡接配合,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优选的卡块设置在导流端的对应两侧,这样连接更稳定牢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端位于连接部内的端部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环形锯齿,该环形锯齿沿导流端的轴向分布有若干层,环形锯齿与连接部的内壁构成抵接密封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端的端部外周面呈锯齿状的结构,具有多层密封的效果,避免混凝土从连接部和导流端的连接处流出,影响施工环境,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脚上设置有分别套设在连接部和导流端上的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包括相合设置的上卡箍和下卡箍,下卡箍固定在支撑脚上,上卡箍的一端与下卡箍的一端铰接,上卡箍的另一端与下卡箍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卡箍用于连接入口端和支撑脚,第二卡箍用于连接导流端和支撑脚,实现可拆卸的结构,使用时,将两个上卡箍沿铰接处转动打开,然后将入口端和导流端放入下卡箍,在转动上卡箍使其盖合,最后上卡箍和下卡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实现引流管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连接稳定可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供第一卡箍套设的第一环形槽,导流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供第二卡箍套设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面和第一卡箍的下卡箍的内壁上设置有相互插接的第一凸块和第一凹槽,第二环形槽的底面和第二卡箍的下卡箍的内壁上设置有相互插接的第二凸块和第二凹槽。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卡箍嵌设在第一环形槽内,第二卡箍嵌设在第二环形槽内,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引流管轴向移动,第一凸块嵌设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凸块嵌设在第二凹槽内,起到定位的作用,还有防止引流管转动的作用,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开口部与连接部呈钝角。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口部朝上,使连接部呈倾斜设置,这样有利于混凝土的流动,提高浇筑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俯视图;附图3为附图2的A-A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引流管的结构爆炸图;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包括支撑脚1以及设置在支撑脚1上的引流管2,引流管2与支撑脚1构成可拆卸设置,所述引流管2包括入口端21和导流端22,入口端21包括开口部211和连接部212,导流端22与连接部212构成可拆卸连接,导流端22远离入口端21的一端呈圆锥形,且该圆锥形的端部221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其轴向分布的缺口2211。导流管与支撑脚1的可拆卸配合是为了方便搬运,减少占用面积,开口部211可以是喇叭状,也可以是其他敞开结构,主要用于与泵管连接,开口部211的下内壁最好是倾斜设置,主要方便混凝土流动,也能避免泵管滑落,导流端22与连接部212可拆卸配合,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钢柱入口,导流端22的圆锥形端部的大小可以是多个规格的,这样遇到不同的钢柱入口可随时更换,达到更换的浇筑效果,缺口2211的设置将圆锥形端部至少分成两瓣,因为混凝土流过圆锥形端部时,圆锥形端部会被撑开,流速过快时,圆锥形端部可能会被撑坏,所以缺口2211的设置可提供缓冲效果,延长导流端22的使用寿命。上述连接部212套设在导流端22的外周面上,连接部212的内壁上设置有L形卡槽213,导流端2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卡槽213适配的卡块222,所述卡槽213的一端沿连接部212的轴向分布形成轴向端2131,另一端沿连接部212的周向分布形成周向端2132,卡块222与轴向端2131构成导向滑移设置,与周向端2132构成转动卡接设置。导流端22和连接部212构成卡接配合,连接时,将卡块222对准轴向端2131,然后沿其轴向滑移至与周向端2132对齐的位置,再转动导流端22使卡块222进入周向端2132实现轴向的卡接配合,安装和拆卸均很方便,优选的卡块222设置在导流端22的对应两侧,这样连接更稳定牢固。上述导流端22位于连接部212内的端部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环形锯齿223,该环形锯齿223沿导流端22的轴向分布有若干层,环形锯齿223与连接部212的内壁构成抵接密封配合。导流端22的端部外周面呈锯齿状的结构,具有多层密封的效果,避免混凝土从连接部212和导流端22的连接处流出,影响施工环境,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上述支撑脚1上设置有分别套设在连接部212和导流端22上的第一卡箍11和第二卡箍12,第一卡箍11和第二卡箍12均包括相合设置的上卡箍111、121和下卡箍112、122,下卡箍112、122固定在支撑脚1上,上卡箍111、121的一端与下卡箍112、122的一端铰接,上卡箍111、121的另一端与下卡箍112、12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113、123连接。第一卡箍11用于连接入口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脚以及设置在支撑脚上的引流管,引流管与支撑脚构成可拆卸设置,所述引流管包括入口端和导流端,入口端包括开口部和连接部,导流端与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导流端远离入口端的一端呈圆锥形,且该圆锥形的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其轴向分布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脚以及设置在支撑脚上的引流管,引流管与支撑脚构成可拆卸设置,所述引流管包括入口端和导流端,入口端包括开口部和连接部,导流端与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导流端远离入口端的一端呈圆锥形,且该圆锥形的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其轴向分布的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套设在导流端的外周面上,连接部的内壁上设置有L形卡槽,导流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块,所述卡槽的一端沿连接部的轴向分布形成轴向端,另一端沿连接部的周向分布形成周向端,卡块与轴向端构成导向滑移设置,与周向端构成转动卡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混凝土泵管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位于连接部内的端部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环形锯齿,该环形锯齿沿导流端的轴向分布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铮周赤晨张燕青罗应平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