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件和周向槽形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62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31
管元件具有周向槽。槽具有与第一底表面邻接的第一侧表面。当在横截面中看时,第一侧表面和第一底表面一起对向第一90°圆形弧。槽还具有与第二底表面邻接的第二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处于与第一侧表面相隔开的关系并处于与第一侧表面面对的关系。当在横截面中看时,第二侧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一起对向第二90°圆形弧。第三底表面与第一底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二者邻接并且为平的表面。一种用来连接管元件的联接件具有弧形突起,所述弧形突起与管元件的槽接合。所述弧形突起具有半圆形横截面。释放槽邻近每个弧形突起定位。

Connector and circumferential groove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联接件和周向槽形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基于2017年1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49,765并要求该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并且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并入。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连接聚合管元件的管联接件以及通过管联接件连接的管元件。
技术介绍
用于将管元件端部对端部地联结在一起的机械联接件包括可相互连接的节段(segment),它们可周向地围绕被同轴地对齐的管元件的端部部分定位。术语“管元件”在本文中是用来描述具有类似管的形式的任何管类物件或部件。管元件包括管座、管配件(诸如肘件、帽件、三通)以及流体控制部件(诸如阀、减压器、张紧器、限流器、压力调整器等等)。管元件在两个或更多的管元件被连接的接头处容易遭受失效。在接头处的失效可由所施加的力在引发疲劳失效的循环地施加的低得多的负载下导致,或当弯曲力增加了附加应力时导致,所述施加的力在管元件或联接件中引发了应力,其超过了形成管元件或联接件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不管失效模式,在管元件中的应力集中可在限制管接头的性能中扮演主要角色,尤其是由聚合管所组装的机械管接头,因为一些聚合材料对于应力集中敏感。应力集中可以是将周向槽接合在管元件中的因素,例如,当聚合管元件通过通常用金属制成的具有弧形突起(亦称为“键”)的机械联接件进行联结时。无论通过机加工操作还是冷加工的(轧槽的)所形成的槽,在槽的“角落”中将具有应力集中的区域,在该处槽侧和槽底相遇,这样的区域接近或邻近键在槽之内接合的位置,并且因此力和应力在该处通过联接件被转移越过接头。另外,已知的对槽的几何形状和槽/键接触进行管理的工程考虑倾向于增大槽角落中的应力,这些考虑包括了已知需求:为了性能目的使得键的侧部与槽的侧部之间的接合高度最大化,同时使得槽的深度最小化,并且对聚合管而言,使得由键施加到槽的底部的压缩力最小化或消除,其起到在槽角落处增大应力的作用。在其它力(诸如弯曲力)被施加到接头并仅由键/槽界面承受的地方,应力在槽角落处进一步增大。在那些角落处,应力集中被形成为存在两个表面相遇之处的尖锐角落或小半径的自然结果。这样的应力集中由实际的管联接件中的由于联接件和管元件它们本身上的制造公差的需要而加重。这些制造公差产生了每个部件中的几何形状变化性,每个部件的调节(accommodation)限制了联接件设计者可将应力集中影响减小到的程度。在槽角落中增大的应力和在那里自然地发生的应力集中促进了在一些聚合物管元件中的小裂缝的形成,其可在高的施加负载下导致最终失效,或导致在引发循环负载的应力下的疲劳失效。减小或消除在聚合管中的槽的角落中所增大的应力和在那些位置处的应力集中,包括通过减小键/槽界面上的几何形状变化的影响,是明显地存在着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连接管元件的联接件。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联接件包括围绕中央空间被端部对端部地附接至彼此的多个节段。可调节的附接构件定位在每个节段的相对端部,用于将节段附接至彼此。第一弧形突起和第二弧形突起分别定位在每个节段的相对侧上。每个弧形突起面对延伸穿过中央空间且沿着每个节段纵长地延伸的轴线。每个弧形节段具有平行于轴线所取得的半圆形横截面。该半圆形横截面在弧形突起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延伸。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弧形突起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所述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邻近节段中的一个的端部定位。进一步地作为示例,所述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包括在一个弧形突起上的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面对轴线。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联接件包括至多两个节段。在另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在节段中的每个上的弧形突起中的每一个包括分别邻近节段中的每个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定位的第一间隙释放区域和第二间隙释放区域。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间隙释放区域和第二间隙释放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面对轴线。示例联接件进一步包括第一释放槽和第二释放槽。第一释放槽邻近第一弧形突起定位。第二释放槽邻近第二弧形突起定位。每个释放槽沿着每个节段纵长地延伸并且面对轴线。示例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邻近第一释放槽定位的第一肩部。第一释放槽在第一肩部与第一弧形突起之间。第二肩部邻近第二释放槽定位。第二释放槽在第二肩部与第二弧形突起之间。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适于接触管元件。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大致等于管元件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示例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每个节段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附接构件。在一个具体的示例实施方式中,附接构件包括从每个节段向外延伸的耳部(lug)。每个耳部限定了用于接收紧固件的孔。另一示例包括位于每个节段的相对端部处的附接构件。作为示例,附接构件包括从每个节段的相对端部向外延伸的耳部。每个耳部限定了用于接收紧固件的孔。示例联接件进一步包括定位在中央空间之内的环形密封件。环形密封件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支撑节段处于相隔开的足以允许管元件插入到中央空间中的关系。附接构件使节段保持与环形密封件接触。本专利技术还包含管元件与用于将管元件联结至另一管元件的联接件的组合。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管元件包括围绕并限定了开孔(bore)的侧壁。侧壁具有背对开孔的外表面。槽定位在侧壁的外表面中。槽在开孔的周围周向地延伸。作为示例,槽包括与第一底表面邻接的第一侧表面。当在平行于同轴地延伸穿过开孔的轴线所取得的横截面中看时,第一侧表面和第一底表面一起对向(subtend)第一90°圆形弧。第二侧表面与第二底表面邻接。第二侧表面处于与第一侧表面相隔开的关系且面对第一侧表面。当在平行于同轴地延伸穿过开孔的轴线所取得的横截面中看时,第二侧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一起对向第二90°圆形弧。示例联接件包括围绕中央空间被端部对端部地附接至彼此的多个节段。可调节的附接构件定位在每个节段的相对端部处,用于将节段附接至彼此。第一弧形突起和第二弧形突起分别定位在每个节段的相对侧上。每个弧形突起面对延伸穿过中央空间且沿着每个节段纵长地延伸的轴线。每个弧形节段具有平行于轴线所取得的半圆形横截面。半圆形横截面在弧形突起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延伸。示例组合进一步包括与第一底表面和第二底表面二者邻接的第三底表面。第三底表面可包括平的表面。作为示例,槽具有半圆形横截面形状,该半圆形横截面形状包括第一90°圆形弧和第二90°圆形弧。在示例实施方式中,弧形突起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邻近节段中的一个的端部定位的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作为示例,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包括在所述一个弧形突起上的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面对轴线。示例联接件可包括至多两个节段。作为示例,在节段中的每个上的弧形突起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分别邻近节段中的每个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定位的第一间隙释放区域和第二间隙释放区域。在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释放区域和第二间隙释放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面对轴线。示例组合可进一步包括第一释放槽和第二释放槽。第一释放槽邻近第一弧形突起定位。第二释放槽邻近第二弧形突起定位。每个释放槽沿着每个节段纵长地延伸并且面对轴线。示例组合可进一步包括邻近第一释放槽定位的第一肩部。第一释放槽是在第一肩部与第一弧形突起之间。第二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管元件的联接件,所述联接件包括:多个节段,其围绕中央空间被端部对端部地附接至彼此;可调节的附接构件,其定位在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端部处,用于将所述节段附接至彼此;第一弧形突起和第二弧形突起,其分别定位在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侧上,每个所述弧形突起面对延伸穿过所述中央空间并且沿着每个所述节段纵长地延伸的轴线,每个所述弧形区段具有平行于所述轴线所取得的半圆形横截面,所述半圆形横截面在所述弧形突起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4 US 62/4497651.一种用于连接管元件的联接件,所述联接件包括:多个节段,其围绕中央空间被端部对端部地附接至彼此;可调节的附接构件,其定位在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端部处,用于将所述节段附接至彼此;第一弧形突起和第二弧形突起,其分别定位在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侧上,每个所述弧形突起面对延伸穿过所述中央空间并且沿着每个所述节段纵长地延伸的轴线,每个所述弧形区段具有平行于所述轴线所取得的半圆形横截面,所述半圆形横截面在所述弧形突起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弧形突起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所述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邻近所述节段中的一个的端部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间隙释放区域包括在所述一个弧形突起上的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所述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面对所述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联接件包括至多两个所述节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件,其中,在所述节段中的每个上的所述弧形突起中的每一个包括分别邻近所述节段中的每个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定位的第一间隙释放区域和第二间隙释放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第一间隙释放区域和第二间隙释放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所述具有增大的曲率半径的表面面对所述轴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件,其进一步包括第一释放槽和第二释放槽,所述第一释放槽邻近所述第一弧形突起定位,所述第二释放槽邻近所述第二弧形突起定位,每个所述释放槽沿着每个所述节段纵长地延伸并且面对所述轴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件,其进一步包括:第一肩部,其邻近所述第一释放槽定位,所述第一释放槽在所述第一肩部与所述第一弧形突起之间;第二肩部,其邻近所述第二释放槽定位,所述第二释放槽在所述第二肩部与所述第二弧形突起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适于接触所述管元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大致等于所述管元件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件,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每个所述节段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附接构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包括从每个所述节段向外延伸的耳部,每个所述耳部限定了用于接收紧固件的孔。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件,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端部处的附接构件。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接件,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包括从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端部向外延伸的耳部,每个所述耳部限定了用于接收紧固件的孔。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接件,其进一步包括定位在所述中央空间之内的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支撑所述节段处于相隔开的足以允许所述管元件插入到所述中央空间中的关系,所述附接构件使所述节段保持与所述环形密封件接触。15.管元件与用于将所述管元件联结至另一管元件的联接件的组合,所述管元件包括:侧壁,其围绕并限定了开孔,所述侧壁具有背对所述开孔的外表面;槽,其定位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中,所述槽在所述开孔的周围周向地延伸,所述槽包括:第一侧表面,其与第一底表面邻接,当在平行于同轴地延伸穿过所述开孔的轴线所取得的横截面中看时,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一底表面一起对向第一90°圆形弧;第二侧表面,其与第二底表面邻接,所述第二侧表面处于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隔开的关系并且面对所述第一侧表面,当在平行于同轴地延伸穿过所述开孔的所述轴线所取得的横截面中看时,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一起对向第二90°圆形弧;并且所述联接件包括:多个节段,其围绕中央空间被端部对端部地附接至彼此;可调节的附接构件,其定位在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端部处,用于将所述节段附接至彼此;第一弧形突起和第二弧形突起,其分别定位在每个所述节段的相对侧上,每个所述弧形突起面对延伸穿过所述中央空间并且沿着每个所述节段纵长地延伸的轴线,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P布兰德特AJ卡沃PW班克罗夫特
申请(专利权)人:维克托里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