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56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垫圈,是在圆形金属片中心设有供轴杆贯穿用的开孔,由该开孔向外侧伸出放射状圆滑缺口,缺口的末端处形成圆环状的突起,垫圈于两缺口之间的卡合片在与轴杆相接处,弯向轴杆的插通方向,该垫圈可以在安装于轴杆的环状凹沟时不会刮伤轴杆表面,而且在卡合于轴杆的环状凹沟时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垫圈本技术涉及一种垫圈。现有的垫圈,系由圆形金属片所构成,在冲压制造过程中,除了形成圆形的外型以及内孔之外,就只有形成放射状的细缝,供穿通圆杆时,垫圈的内圈部份可向穿通方向弯曲,而在穿抵设于圆杆上的凹槽时,可以卡在凹槽中,供承受荷重之用。但是采用这种垫圈,在穿通圆杆时,容易在杆身上留下刮痕,有损最终制品的外观。另外,这种垫圈的承载重量也相当有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圈,可以增加承载力量,同时使穿通圆杆时可以更省力,同时可以避免在杆身留下刮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垫圈,由圆形金属片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圆形金属片中心设有开孔,开孔向外侧伸出放射状缺口,在缺口的末端处形成一圆环状突起。所述的垫圈,其特征在于:该开孔向外侧伸出放射状圆滑缺口。所述的垫圈,其特征在于:在两缺口之间的卡合片在与轴杆相接处,弯向轴杆的插通方向。本技术的效果主要是:可增加垫圈的承载力量,可以使垫圈穿通圆杆更省力,同时可以避免在杆身留下刮痕。为能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较佳之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图式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图1的C-C剖视图。-->图3是图1的A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B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供比较之用的习知垫圈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垫圈,是于一金属圆板1中心冲出供轴杆贯穿用的开孔2,以及由该开孔2向外侧放射状伸出缺口3,缺口3的末端附近朝向右侧冲压形成一圆环状的突起4(亦称为加强环),两缺口之间的卡合片5从圆环状突起4朝向左方的内侧倾斜,在垫圈穿设圆杆之后,卡合片5卡合于圆杆的沟槽6中,并且在支撑荷重时,使卡合卡顶在沟槽中。此外,垫圈的开孔2向外侧放射状伸出的缺口3亦可形成为如图3所示的圆滑形状,可以使轴杆的穿插更为容易。此外,垫圈的内孔边缘亦可如图4所示形成为进而更向左侧翘起,以避免卡合片在穿设轴杆时刮伤轴杆的表面。穿插轴杆之后的垫圈如图5所示。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了说明本技术,兹举出一比较例,比较两者在拉力测试上的差异图6是习知的垫圈。准备图1所示的尺寸的垫圈与图6所示的尺寸的习知垫圈,在组装为图5所示的状态下测试二种垫圈所能承受的力量。实验结果图1的垫圈可承受280kg的拉力,而习知的垫圈仅能承受155kg的拉力。很明显的本技术大幅提升垫圈所能承受的拉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垫圈,由圆形金属片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圆形金属片中心设有开孔,开孔向外侧伸出放射状缺口,在缺口的末端处形成一圆环状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圈,由圆形金属片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圆形金属片中心设有开孔,开孔向外侧伸出放射状缺口,在缺口的末端处形成一圆环状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钦明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