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全速度范围内,为充分利用脉振注入法和MRAS法的优势,需要设计合理的切换方法,使两种算法能够实现有效切换,保证电机在切换过程中实现平滑过渡,否则,容易引起算法切换过程中位置获取不准确导致无法正常控制电机,进而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不同辨识算法切换时存在以下问题,切换中涉及到转速和位置角的转换,需要在全速度范围内同时运行两种算法以保证切换时系统的稳定性,这导致过多占用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不同坐标系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PMSM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电传动装甲车辆轮毂电机的控制需求,以转矩值为控制量,结合SVPWM技术,搭建基于MTPA和弱磁控制的轮毂电机矢量控制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不同坐标系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PMSM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电传动装甲车辆轮毂电机的控制需求,以转矩值为控制量,结合SVPWM技术,搭建基于MTPA和弱磁控制的轮毂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以实现电机的高性能控制;包括以下步骤:A:a‑b‑c坐标系下的PMSM数学建模;B:α‑β和d‑q坐标系下的PMSM数学建模;S2:构建MRAS结合无位置传感器的无位置传感器辨识系统;C:基于MRAS法构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辨识系统的参考模型与可调模型;D:转子位置辨识自适应律的设计,构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不同坐标系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PMSM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电传动装甲车辆轮毂电机的控制需求,以转矩值为控制量,结合SVPWM技术,搭建基于MTPA和弱磁控制的轮毂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以实现电机的高性能控制;包括以下步骤:A:a-b-c坐标系下的PMSM数学建模;B:α-β和d-q坐标系下的PMSM数学建模;S2:构建MRAS结合无位置传感器的无位置传感器辨识系统;C:基于MRAS法构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辨识系统的参考模型与可调模型;D:转子位置辨识自适应律的设计,构建基于MRAS法的IPMSM位置辨识系统;E:定子电阻辨识的自适应律设计,构建增加电阻辨识后无位置传感器算法的改进的系统;S3:变权重加权切换方法的设计,构造变权重加权控制切换算法,实现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内不同辨识算法的复合控制;S4:结合MTPA和弱磁控制策略,构建基于转矩给定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S5: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仿真验证;S6:切换方法的改进设计,保证两种切换算法过渡时能够迅速收敛并尽可能减小两种切换算法工作区间,合理设置两种切换算法开始工作时的转速点;S7:测试突然运行时两种切换算法的收敛性并进行算法仿真;S8:验证改进后的算法在全速度范围内的辨识性能,在较宽调速区间内对整体系统进行仿真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切换算法主要为在零、低速区域采用简化的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中、高速区采用MRAS法,中间的过渡区域为采用两种切换算法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和MRAS法切换时的转速低于300r/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改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实现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内不同辨识算法的复合控制主要展现为电机启动后在低速段采用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进行转速和位置辨识,MRAS法在此过程中同时工作,以保证算法切换时快速收敛到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自力,袁东,赵其进,刘春光,宋小庆,张运银,魏曙光,陈克伟,蔡立春,解建一,陈路明,高强,徐浩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