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41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包括顶梁及顶轮支架,顶轮支架包括中梁、底梁及顶轮,中梁与顶梁及底梁可拆卸连接,中梁的底部与底梁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底梁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减震块之间,顶轮套设在顶轮轴上。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缓冲块之间,顶轮轴的两侧均布缓冲块,对高速、中速电梯的顶轮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在轿厢从运动转向停止时,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其避免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由于主要振动及噪声的来源来自顶轮与电梯曳引绳的配合,因此,只需在顶轮轴的两侧对称设置减震块,即可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A Kind of Vibration Absorbing Upper Beam of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减震上梁
本技术涉及电梯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减震上梁。
技术介绍
电梯一般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八大系统组成。目前,电梯中所使用的轿厢与曳引系统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钢性连接或弹簧连接方式。若采用钢性连接,轿厢与曳引系统完全没有减震曳引机的噪音也会通过金属传导传至轿厢内,噪音较大且会引起电梯乘客的恐慌,若采用弹簧连接方式,对于中、高速的电梯减震缓冲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减震效果好的一种电梯减震上梁。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包括顶梁及顶轮支架;所述顶轮支架包括中梁、底梁及顶轮,所述中梁与所述顶梁及底梁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梁的底部与所述底梁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所述底梁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所述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块之间,所述顶轮套设在所述顶轮轴上。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缓冲块之间,顶轮轴的两侧均布缓冲块,对高速、中速电梯的顶轮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在轿厢从运动转向停止时,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其避免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由于主要振动及噪声的来源来自顶轮与电梯曳引绳的配合,因此,只需在顶轮轴的两侧对称设置减震块,即可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优选的,所述顶梁与所述中梁垂直设置。采用十字型摆法,即顶梁与中梁垂直设置,可以配合对重轮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与轿厢的中心线保持一致,可减少占用井道的宽度,适应井道深度不够电梯的安装。优选的,所述中梁上对称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每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距离相等,所述顶梁的底部对称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均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栓连接。每个左右相邻的第一螺纹孔的距离相等,且与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即当需要转换为一字型摆法时,只需拆开中梁与顶梁及中梁与底梁之间的螺栓,拆去中梁,再将顶梁和底梁用螺栓固定,组装方便。优选的,所述顶梁、中梁及底梁均由左右设置的两条槽钢组成。顶梁、中梁及底梁均采用槽钢制成,制造成本低,焊接性能良好,结构稳定。优选的,所述底梁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底梁焊接。连接梁的上下表面均与底梁的上下平齐,便于焊接时对底梁的定位,连接梁焊接在底梁的前后,使底梁与连接梁形成矩形的结构,增强顶轮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减震块的两端均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减震块的表面重合。缓冲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垫片,便于缓冲块安装时定位,由于中梁及底梁均为槽钢制成,槽钢表面较粗糙,缓冲块直接与槽钢接触会造成破损,因此设有垫片,避免缓冲块与顶梁直接接触造成磨损。减震块的两边与底梁的上表面的两边平齐,增大减震块与底梁的接触面积,减震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减震块的厚度为50-80mm。减震块的厚度为50-80mm,满足中、高速电梯的减震缓冲要求,减震效果好。优选的,所述减震块为橡胶制成。缓冲块采用橡胶制成,橡胶的内部摩擦大,减震缓冲效果好,且成本较低,质量小,安装和拆卸方便。优选的,所述缓冲块及所述垫片与所述中梁及所述底梁螺栓连接。缓冲块及垫片与中梁及底梁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用于固定缓冲块,便于维修及组装。优选的,所述顶梁、中梁及底梁的长度相同。顶梁、中梁及底梁的长度相同,在切割原料时,只需切割长度相同的原材料,即可用于对顶梁、中梁及底梁的组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缓冲块之间,顶轮轴的两侧均布缓冲块,对高速、中速电梯的顶轮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在轿厢从运动转向停止时,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其避免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由于主要振动及噪声的来源来自顶轮与电梯曳引绳的配合,因此,只需在顶轮轴的两侧对称设置减震块,即可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梁11、顶轮支架2、中梁21、底梁22、顶轮23、缓冲块24、顶轮轴25、第一螺纹孔211、第二螺纹孔111、连接梁221、垫片2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包括顶梁11及顶轮支架2;所述顶轮支架2包括中梁21、底梁22及顶轮23,所述中梁21与所述顶梁11及底梁22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梁21的底部与所述底梁22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24。所述底梁2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25,所述顶轮轴25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块24之间,所述顶轮23套设在所述顶轮轴25上。顶轮轴25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缓冲块24之间,顶轮轴25的两侧均布缓冲块24,对高速、中速电梯的顶轮起缓冲减震作用,避免在轿厢从运动转向停止时,因为轿厢的惯性而产生较大振动,其避免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由于主要振动及噪声的来源来自顶轮23与电梯曳引绳的配合,因此,只需在顶轮轴25的两侧对称设置减震块24,即可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所述顶梁11与所述中梁21垂直设置。顶轮23一般在轿顶的中间,顶轮23的方向垂直于轿厢的朝向门的内壁,而对重轮一般在对重架的一端,由于拽引轮、顶轮23和对重轮都要绕同一根钢丝绳,因此在径向都是对齐的,这样导致整个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和轿厢的中心线是错开的,因此当电梯井井道空间不够时,需要将顶梁11与中梁21垂直设置,采用十字型摆法,可以配合对重轮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与轿厢的中心线保持一致,可减少占用井道的宽度,适应井道深度不够电梯的安装。所述中梁21上对称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211,每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孔211的距离相等,所述顶梁11的底部对称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111,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211均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孔11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211及所述第二螺纹孔111螺栓连接。每个左右相邻的第一螺纹孔211的距离相等,且与第二螺纹孔111一一对应,即当需要转换为一字型摆法时,只需拆开中梁21与顶梁11及中梁21与底梁22之间的螺栓,拆去中梁21,再将顶梁11和底梁22用螺栓固定,组装方便。所述顶梁11、中梁21及底梁22均由左右设置的两条槽钢组成。顶梁11、中梁21及底梁22均采用槽钢制成,制造成本低,焊接性能良好,结构稳定。所述槽钢为C型槽钢,其C型槽钢的开口均朝外设置,组成顶梁11、中梁21及底梁22的左右两条槽钢的距离为200mm,由于顶轮23的厚度一般为100mm,因此设置底梁22上的左右两条槽钢的距离为200mm,顶轮23的两侧各留空50mm,避免曳引线与底梁22接触,若两侧留空的距离过大,则会造成重心不稳,中梁21上的左右两条槽钢的距离为200mm,使中梁21与底梁22上下位置重合,便于在中梁21与底梁22之间设置减震块24,顶梁11上的左右两条槽钢的距离为200mm,使顶梁上的第二螺纹孔211可与中梁上的第一螺纹孔111一一对应,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及顶轮支架;所述顶轮支架包括中梁、底梁及顶轮,所述中梁与所述顶梁及所述底梁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梁的底部与所述底梁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所述底梁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所述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减震块之间,所述顶轮套设在所述顶轮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及顶轮支架;所述顶轮支架包括中梁、底梁及顶轮,所述中梁与所述顶梁及所述底梁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梁的底部与所述底梁的顶部之间对称设有多个缓冲块;所述底梁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顶轮轴,所述顶轮轴的水平位置位于至少两个减震块之间,所述顶轮套设在所述顶轮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与所述中梁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减震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上对称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每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距离相等,所述顶梁的底部对称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均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升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