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光伏组件是将若干单体太阳能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而成的,是实现光伏发电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目前,为满足光伏组件内部电路电气安全标准,光伏组件封装的电池片部件与电池片部件之间需保持一定的间距,而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为组件输出功率与组件面积的比值。现有光伏组件内部由于预留有电池片部件之间的间距,增大了组件的面积,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能够通过前板玻璃的第一凹凸结构与背板玻璃的第二凹凸结构配合对接构成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中设置的电池片部件的设置位置不在一个平面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片部件、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片部件的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所述前板玻璃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背板玻璃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相互配合对接,在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片部件(30)、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片部件的前板玻璃(10)和背板玻璃(20);所述前板玻璃(10)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背板玻璃(20)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相互配合对接,在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之间构成的容置空间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电池片部件(30);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电池片部件(30)的设置位置不在一个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片部件(30)、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片部件的前板玻璃(10)和背板玻璃(20);所述前板玻璃(10)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背板玻璃(20)的第三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相互配合对接,在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之间构成的容置空间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电池片部件(30);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电池片部件(30)的设置位置不在一个平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交替分布的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起(12);所述第二凹凸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三表面上交替分布的第二凹槽(21)和第二凸起(22);所述第一凸起(12)、所述第二凸起(22)分别嵌入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一凹糟(11)内,在所述第一凸起(12)与所述第二凹槽(21)之间构成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凸起(22)和所述第一凹糟(11)之间构成的第二容置腔内都设置有所述电池片部件(30);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电池片部件(30)在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上呈高低错落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在一个第一容置腔和/或一个第二容置腔内安装一个电池片部件(3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一凸起(12)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均匀交替分布;所述第二凹槽(21)和所述第二凸起(22)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均匀交替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21)的宽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凹槽(11)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凹槽(21)的宽度都与所述电池片部件的宽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1)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凹槽(21)的深度相同,并且,相邻的所述电池片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凹糟(11)底部与所述前板玻璃(10)的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凹槽(21)底部与所述背板玻璃(20)的第四表面之间的厚度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前板玻璃(10)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为所述背板玻璃(20)相对的两个表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绒面微结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减反射膜。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一凸起(12)都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短边相垂直,并且所述第一凹槽(11)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秤明,车伏龙,蒋世用,赵志刚,王春阳,谢先格,张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