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20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部;底盖,所述底盖安装于所述加热件的底壁;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被夹持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之间且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中的至少一个相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使底盖与加热件连接在一起,利用底盖与加热件之间的力的作用夹紧温控器,从而不仅结构比较稳固,而且能够节省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还不会对温控器产生拉力作用,不会影响温控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Liquid Heating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热容器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容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电水壶,自攻螺丝、底盖、机械牙螺丝、温控器、加热件依次从下而上装配,温控器和加热件通过三个机械牙螺丝固定连接,温控器和底盖通过三个自攻螺丝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底盖的紧固是以温控器为安装基础,属于堆叠式装配结构,装配效率很低,且自攻螺丝紧固后温控器处于长期受拉力状态,容易导致性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结构稳固、装配效率高、性能可靠等优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底盖,所述底盖安装于所述加热件的底壁;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被夹持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之间且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中的至少一个相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使底盖与加热件连接在一起,利用底盖与加热件之间的力的作用夹紧温控器,从而不仅结构比较稳固,而且能够节省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还不会对温控器产生拉力作用,不会影响温控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底盖通过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具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加热件的底壁设有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具有定位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螺纹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有利地,所述底盖与所述加热件之间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一端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安装柱的另一端,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在所述安装柱内。可选地,所述安装柱的所述一端设有用于止挡在所述安装孔的周沿的安装凸缘。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紧固件、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定位柱分别为相互一一对应的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加热件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温控器具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在所述底盖与所述加热件之间的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加热件相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和/或所述容器本体的侧壁的下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壁具有敞开口;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底盖配合在所述敞开口处且所述底盖的外周沿止抵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温控器被夹持在所述内壳体的底壁与所述敞开口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容器本体可分离设置,所述容器本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温控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液体加热容器1、容器本体10、加热件20、定位柱21、定位孔22、底盖30、安装孔31、温控器40、安装支架41、避让孔42、螺纹紧固件50、安装柱60、安装凸缘6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1。例如,液体加热容器1可以为电水壶、养生壶、电茶壶或电水煲。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1,包括:容器本体10、加热件20、底盖30和温控器40。具体而言,加热件20可以为发热盘,发热盘上设有加热管。加热件20安装于容器本体10的下部,这里,容器本体10的下部包括容器本体10的底壁和侧壁的下端。例如,加热件20安装在容器本体10的底壁上;或者,加热件20安装在容器本体10的侧壁的下端;又或者,加热件20分别安装在容器本体10的底壁和侧壁上。底盖30安装于加热件20的底壁。温控器40被夹持在加热件20和底盖30之间,且温控器40与加热件20和底盖30中的至少一个相贴。也就是说,加热件20、温控器40、底盖30的装配结构为上中下夹紧结构,温控器40既不与加热件20连接也不与底盖30连接,而且被夹紧在加热件20和底盖30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1,通过使底盖30与加热件20连接在一起,利用底盖30与加热件20之间的力的作用夹紧温控器40,从而不仅结构比较稳固,而且能够节省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还不会对温控器40产生拉力作用,不会影响温控器40的性能和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加热件20与底盖30通过螺纹紧固件50螺纹连接,从而方便拆装和更换。例如,螺纹紧固件50可以为螺丝。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底盖30具有贯通的安装孔31,加热件20的底壁设有定位柱21且定位柱21具有定位孔22,螺纹紧固件50穿设于安装孔31,螺纹紧固件50螺纹配合在定位孔22内,从而装配比较牢靠。有利地,如图1-图3所示,底盖30与加热件20之间设有安装柱60,安装柱60的下端配合在安装孔31内,定位柱21插入安装柱60的上端,螺纹紧固件50穿设在安装柱60内。也就是说,螺纹紧固件50分别穿过安装柱60、底盖30、温控器40以与加热件20螺纹紧固在一起。如此,螺纹紧固产生的拉力通过底盖30的接触圆柱面对温控器40传递压力后使温控器40紧贴加热件20,达到紧固的目的。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安装柱60的下端设有用于止挡在安装孔31的周沿的安装凸缘61,以对安装柱60进行定位,实现底盖30与加热件20之间的紧固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螺纹紧固件50、安装柱60与定位柱21分别为相互一一对应的三个,三个定位柱21沿加热件2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位置一致性好、结构非常牢靠,且明显节省了螺丝数量,由相关技术中的六颗螺丝节省为三颗螺丝,从而节省了锁螺丝工序,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温控器40具有金属安装支架41,安装支架41在底盖30与加热件20之间的力的作用下与加热件20相贴,即,螺纹紧固产生的拉力通过底盖30的接触圆柱面对安装支架41传递压力后使温控器40紧贴加热件20。其中,安装支架41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允许安装柱60通过的避让孔42。可以理解,安装孔31的形状和位置相对于原有底盖上的螺丝孔的形状和位置发生改变,安装孔31与避让孔42同心设置,故安装支架41上的孔距与形状需要相应调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底盖30为塑胶件。由于加热件20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影响塑胶件装配面的接触面温升要求,故底盖30可以为PBT耐高温树脂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容器本体10包括:外壳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部;底盖,所述底盖安装于所述加热件的底壁;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被夹持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之间且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中的至少一个相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部;底盖,所述底盖安装于所述加热件的底壁;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被夹持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之间且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底盖中的至少一个相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底盖通过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具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加热件的底壁设有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具有定位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螺纹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加热件之间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一端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安装柱的另一端,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在所述安装柱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的所述一端设有用于止挡在所述安装孔的周沿的安装凸缘。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峰刘长生郑礼明汪朝德岳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