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33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散热外壳以及散热片,电机外壳与散热外壳一体成型,电机外壳与散热外壳之间形成散热孔,散热片装设在散热孔中并与电机外壳、散热外壳接触,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机外壳直接传递到散热外壳上,或者通过散热片间接传递到散热外壳上,同时还有一部分热量传递到散热孔中,通过设置外置的散热风扇可以将散热孔中的热量进行排出,提高散热能力,保证电机不会由于热量过高影响到性能和使用寿命。

An Integrated Heat Dissipating Motor She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特别是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如果不对电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除的话,电机会因热量过高而烧坏内部器件,影响到电机的整体寿命,现有的散热方式一般是在电机外部套接一个外壳,并设置有散热风扇,进行风冷散热,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这种套接的外壳与电机外壳之间并没有接触,并且其固定也不牢靠,导致热量无法较好的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将散热外壳与电机外壳一体成型,电机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的通过散热外壳进行传递,有效散热。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包括电机外壳、用于传递电机外壳热量的散热外壳以及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片,所述散热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外部并与电机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电机外壳包括与散热外壳一体成型的连接部以及未与散热外壳接触的隔开部,所述散热外壳与隔开部之间形成散热孔,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散热孔中并与散热外壳、电机外壳相接触。进一步,所述散热外壳内部以及隔开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齿槽。进一步,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插接端以及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嵌入到散热外壳内部的散热齿槽中,所述第二插接端嵌入到隔开部外表面的散热齿槽中。进一步,还包括电机底壳,所述电机底壳设置在散热外壳内部并与电机外壳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散热外壳的一端并与散热外壳连接。进一步,所述散热风扇包括风扇外壳、风扇支架以及叶片,所述叶片设置在风扇支架上,所述风扇支架设置在风扇外壳内,所述风扇外壳与散热外壳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在散热风扇外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散热外壳与电机外壳一体成型后,可以保证热量进行有效的传递,提高散热效果,同时散热外壳与电机外壳之间的散热孔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并且通过在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分别与电机外壳和散热外壳连接,可以更快速的将电机外壳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外壳上,进行有效的散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外壳和电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电机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机器,它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可以实现加工、运输等方面的需求,众所周知,能量在转换的过程中不会进行有效的100%的转换,会存在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热量而散失掉,电机也同样如此,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会产生部分的热量,如果不对这些热量进行处理,将会影响到电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现有对电机进行散热的方式主要是设置散热外壳2,将散热外壳2套接在电机外壳1的外部,然后在散热外壳2的尾端设置有风机,通过风机将电机外壳1产生的热量进行排出,但是由于散热外壳2与电机外壳1之间没有接触,导致电机外壳1的热量传递效果较差,只能通过风机进行风冷散热,从而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1结构,将电机外壳1与散热外壳2设置成一体式机构,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机外壳1传递到散热外壳2上,有效的进行散热。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参照图1-图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1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用于传递电机外壳1热量的散热外壳2以及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片3,所述散热外壳2设置在电机外壳1外部并与电机外壳1一体成型;所述电机外壳1包括与散热外壳2一体成型的连接部11以及未与散热外壳2接触的隔开部12,所述散热外壳2与隔开部12之间形成散热孔4,所述散热片3设置在散热孔4中并与散热外壳2、电机外壳1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2与电机外壳1为一体式结构,从而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机外壳1以及散热外壳2进行传递,在散热外壳2和电机外壳1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孔4,散热孔4可以供外置的散热风扇7进行风冷散热,提高散热能力,同时在散热孔4内还加装有散热片3,散热片3同时与散热外壳2、电机外壳1接触,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散热能力。散热外壳2与电机外壳1并不是完全接触的,在电机外壳1上设置有四个连接部11,散热外壳2与连接部11一体成型,电机外壳1剩余的部分为隔开部12,隔开部12与散热外壳2之间形成了散热孔4,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部11传递到散热外壳2上,另一部分可以通过隔开部12传递到散热孔4中,通过在散热外壳2的底部设置散热风扇7,可以将散热孔4内的热量排出,提高散热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在散热孔4中装设有一个散热片3,散热片3分别与电机外壳1、散热外壳2接触,散热片3为齿状结构,其设置在散热孔4中时将散热孔4分成多个散热小孔,电机外壳1的隔开部12可以将电机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片3传递到散热外壳2上,进行有效的散热,本实施例中散热孔4有4个,所以可以对应的设置有4个散热片3,通过散热片可以有效的传递热量,附图1和附图2中省略了另外的三个散热片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热量在电机外壳1、散热外壳2以及散热片3上均由传递,所以电机外壳1、散热外壳2、散热片3均应选择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优选拉铝型材。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1结构,所述散热外壳2内部以及隔开部12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齿槽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齿槽5可以提高接触面积,热量可以从隔开部12上传递到散热孔4内,同时散热孔4里的热量也可以通过散热外壳2上的散热齿槽5传递到散热外壳2上,提高散热能力。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1结构,所述散热片3包括第一插接端31以及第二插接端32,所述第一插接端31嵌入到散热外壳2内部的散热齿槽5中,所述第二插接端32嵌入到隔开部12外表面的散热齿槽5中。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齿槽5不仅可以增大散热面积,还可以供散热片3进行固定,散热片3包括第一插接端31和第二插接端32,第一插接端31与散热外壳2内部的散热齿槽5相对应,第二插接端32与隔开部12表面的散热齿槽5相对应,散热片3可以从散热孔4外部嵌入其中,嵌入过程中,第一插接端31和第二插接端32分别嵌入到对应的散热齿槽5中,实现散热片3的固定,由于散热片3与散热外壳2以及电机外壳1之间都有接触关系,电机产生的热量可以从隔开部12传递到散热片3,再传递到散热外壳2中,通过采用散热性能较好的拉铝型材来制得散热片3,可以提高散热能力。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1结构,还包括电机底壳6,所述电机底壳6设置在散热外壳2内部并与电机外壳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底壳6设置在电机外壳1的底部,电机底壳6与电机外壳1形状一致,均设置有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用于传递电机外壳热量的散热外壳以及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片,所述散热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外部并与电机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电机外壳包括与散热外壳一体成型的连接部以及未与散热外壳接触的隔开部,所述散热外壳与隔开部之间形成散热孔,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散热孔中并与散热外壳、电机外壳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用于传递电机外壳热量的散热外壳以及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片,所述散热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外部并与电机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电机外壳包括与散热外壳一体成型的连接部以及未与散热外壳接触的隔开部,所述散热外壳与隔开部之间形成散热孔,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散热孔中并与散热外壳、电机外壳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内部以及隔开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散热式的电机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插接端以及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嵌入到散热外壳内部的散热齿槽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伯恭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锲隆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