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480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光传感薄膜包括光传感单元、与所述光传感单元一端电连接的信号接收单元以及与所述光传感单元另一端电连接的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上的光传感薄膜。通过该检测方法实现了对显示面板弯曲状态的检测,显示面板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受力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Bending State of Optical Sensing Film,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装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与传统的刚性显示装置对比,柔性显示装置具有轻薄、可弯曲、机械性好等优点。柔性显示装置的成功量产不仅有利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功耗低、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柔性显示装置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装置,还不能够检测自身的弯曲状态,从而限制了柔性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例如,当手机由平板状态弯曲为手腕状态时,由于手机无法检测出自身的弯曲状态,手腕状手机的显示状态仍然保持原有的平板显示模式,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进行检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传感薄膜,包括光传感单元、与所述光传感单元一端电连接的信号接收单元以及与所述光传感单元另一端电连接的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可选地,所述光传感单元包括多个呈光栅结构的传感子单元,不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不相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子单元和第二传感子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子单元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还包括第三传感子单元,所述第三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还包括第四传感子单元,所述第四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135°。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包括多个并行间隔排列的传感条,相邻两个传感条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100nm。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的材质包括光敏传感材料。可选地,所述光传感单元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均为0.6mm~1.0mm。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如上所述的光传感薄膜,所述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上。可选地,所述光传感薄膜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传感薄膜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呈阵列式排布。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表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OLED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OLED基板出光侧上的偏光片,所述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背离所述OLED基板的一侧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为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在显示面板受力后输出的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得所述显示面板受力后的当前偏振态;根据所述当前偏振态获得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偏振态获得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包括:将所述当前偏振态与显示面板的初始偏振态进行比较,获得偏振态变化;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其中,所述初始偏振态为显示面板受力前通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贴附光传感薄膜,通过检测光传感薄膜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获知显示面板弯曲后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进而获得显示面板的偏振态变化,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当获知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后,显示面板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受力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其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光传感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射入光传感单元的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一个传感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偏光片的透过轴示意图;图7a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受力状态示意图;图7b为圆偏振光示意图;图8a为在图7a基础上显示面板受力进一步增大的示意图;图8b为显示面板在如图8a所示受力情况下偏振态示意图;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信号接收单元;2—光传感单元;21—第一传感子单元;22—第二传感子单元;23—第三传感子单元;24—第四传感子单元;4—信号输出单元;51—显示基板;53—光传感薄膜;52—偏光片;61—阵列基板;62—彩膜基板;63—液晶层;64—第一偏光片;65—背光模组;66—第二偏光片;71—OLED基板;72—有机薄膜层;73—第三偏光片;74—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实施例:图1为光传感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传感薄膜包括信号接收单元1、光传感单元2和信号输出单元4。信号接收单元1与光传感单元2的一端电连接,信号输出单元4与光传感单元2的另一端电连接。光传感单元2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信号接收单元1用于接收向光传感薄膜输入的电信号,信号接收单元1接收的电信号在经过光传感单元2后,从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对应的电信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传感薄膜,光传感单元2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从而,当光传感单元2的传感状态不同时,对应地,信号输出单元4可以输出不同的电信号,也就是说,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从而,通过分析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的电信号,便可以获得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态,进而获知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和状态。显示面板在不弯曲时,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不会发生变化。显示面板受力弯曲时,显示面板各个方向的折射率不同,使得显示面板膜层的偏振态变化,进而使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且偏振态的变化与显示面板受力弯曲状态相对应,也就是说,光线经过显示面板后的偏振态变化与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况相对应,因此,当将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传感单元、与所述光传感单元一端电连接的信号接收单元以及与所述光传感单元另一端电连接的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传感单元、与所述光传感单元一端电连接的信号接收单元以及与所述光传感单元另一端电连接的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单元包括多个呈光栅结构的传感子单元,不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不相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子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子单元和第二传感子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子单元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子单元还包括第三传感子单元,所述第三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子单元还包括第四传感子单元,所述第四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13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子单元包括多个并行间隔排列的传感条,相邻两个传感条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100n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子单元的材质包括光敏传感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感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