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德专利>正文

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792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二节以上相互插接的各收缩管,设置在两相邻收缩管之间的弹片,弹片的内凸起卡接在其内侧收缩管的小孔内,各收缩管位于弹片一侧的管壁上具有外凸圆环,其特征在于:各收缩管前部的收口部分由收缩管和向管内翻折的内翻边构成,且内翻边紧贴在管内壁上,内翻边的内口卡在前一节收缩管外凸圆环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多节管相互连接后可拉伸或收回的收缩杆的连接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二节以上相互插接的各收缩管,设置在两相邻收缩管之间的弹片,弹片的内凸起卡接在其内侧收缩管的小孔内,各收缩管位于弹片一侧的管壁上具有外凸圆环,其特征在于各收缩管前部的收口部分由收缩管和向管内翻折的内翻边构成,且内翻边紧贴在管内壁上,内翻边的内口卡在前一节收缩管外凸圆环上。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各收缩管的收口部分由收缩管和向管内翻折挤压的内翻边构成,使收缩管收口处的厚度为二倍的管壁厚,增加了收缩管收口处的机械强度,加之内翻边受收缩管管壁的限止在受较大的冲击力后不会变形,因此收缩管的收口牢固,当收缩管的收口内翻边的边口顶在接另一节收缩管的外凸圆环时,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在各收缩管产生一定的磨损或人为操作不当,各收缩管均不会产生的脱落,连接非常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结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二节以上相互插接的收缩管I1、收缩管II3和收缩管III4,收缩管I1、收缩管II3和收缩管III4的管径各不相同并相互插接,两只弹片2分别设置在收缩管I1与收缩管II3之间和收缩管II3与收缩管III4之间,如图3、4所示,弹片2为弧形片,可根据收缩管的曲率半径变化而变化,弹片2的凸起2-1分别卡接在其内侧的收缩管II3及收缩管III4的小孔3-2、4-2内,收缩管I1上也有与弹片2卡接的小孔1-2,通过弹片2使各收缩管连接。如图1所示,收缩管I1、收缩管II3和收缩管III4位于弹片2一侧的管壁上具有外凸圆环1-3、3-3、4-3,且各收缩管外凸圆环直径与其相连的后一节收缩管内壁直径相同,外凸圆环3-3、4-3与其相连接的收缩管I1和收缩管II3的收口部分1-4、3-4卡接,见图1、2,收口部分1-4、3-4、4-4由收缩管和向管内翻折挤压的内翻边构成,该内翻边紧贴在管内壁上,其内翻边为圆环状,内翻边的内口卡在前一节收缩管外凸圆环3-3、4-3上。为使各收缩管上的内翻边的内口能可靠地卡接在各收缩管上的外凸圆环1-3、3-3、4-3上,如图2所示,各收缩管上的外凸圆环1-3、3-3、4-3卡接面的夹角α为0°~20°。本技术由于提高了各收缩管收口处的机械强度,收口部分不会变形,因此彻底解决了各收缩管脱落的问题。如图1、2为确保收缩杆连接拉伸后的稳定性,在收缩管I1、收缩管II3和收缩管III4均有扩口1-1、3-1、4-1,如图1所示扩口3-1、4-1与其相连的后一节收缩管1和收缩管II3内壁直径相同,同样收缩管I1的扩口1-4也与其相连接的后一节收缩管的内壁直径相同。本技术的收缩杆拉伸时,如图1所示收缩管I1、收缩管II3和收缩管III4延伸,收缩管的收口部分1-4、3-4内翻边的内口顶在相连接的外凸圆环3-3、4-3上卡接,且各收缩管的后部的扩口3-1、4-1抵着各相连接的内壁;当收回各收缩管时,如图2所示收缩管II3和收缩管III4均退在收缩管I1内。本技术的收缩杆不仅用于伸缩式天线、教杆,还可用于一般的收缩杆等。权利要求1.一种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二节以上相互插接的各收缩管,设置在两相邻收缩管之间的弹片,弹片的内凸起卡接在其内侧收缩管的小孔内,各收缩管位于弹片一侧的管壁上具有外凸圆环,其特征在于各收缩管前部的收口部分由收缩管和向管内翻折的内翻边构成,且内翻边紧贴在管内壁上,内翻边的内口卡在前一节收缩管外凸圆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翻边为圆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收缩管外凸圆环的卡接面夹角α为0°~2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由多节管相互连接后可拉伸和收回的收缩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二节以上相互插接的各收缩管,设置在两相邻收缩管之间的弹片,弹片的内凸起卡接在其内侧收缩管的小孔内,各收缩管前部的收口部分由收缩管和向管内翻折的内翻边构成,且内翻边紧贴在管内壁上,内翻边的内口卡在前一节收缩管外凸圆环上。通过对收缩管收口部分进行改进,有效增加了收缩管收口处的机械强度,加之内翻边受收缩管管壁的限止在受到冲击力后不会变形,因此收缩管的收口牢固,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各收缩管连接非常可靠。文档编号F16B7/16GK2566033SQ0226416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6日专利技术者郑明德 申请人:郑明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