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413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包括左箱体、右箱体、右箱体上悬挂孔、油气入口、呼吸口、隔板、挡油板、迷宫油气分离通道、机油回流孔、轴承孔一、轴承孔二、轴承孔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能够根据摩托车发动机迷宫的结构原理和油比气重的特点,对迷宫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使发动机箱体排除的气流不会有机油喷出。这种设计加强的发动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且并不增加零部件成本,更有效的对油与气进行隔离,减少了机油随大气的流出箱体外面,保证了机油的润滑,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

A Labyrinth Oil and Gas Separation Mechanism for Motorcycl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发动机内部气流是活塞往复运动产生的压力以及活塞环开槽处下窜的废气而形成的,在摩托车发动机高速运转时,飞溅的机油容易与废气混合,从曲轴箱体呼吸口喷出,形成喷油现象,并且随着排量的增加,喷油现象更加严重。随着摩托车发动机排量不断增加,但发动机箱体上迷宫几乎没有进行过设计改良,发动机运行产生的负压增大,从呼吸口排出的气流也越大。这种迷宫原设计仅针对小排量发动设计,排量增大后机油容易随排出的气流喷出,造成发动机缺油,导致润滑不良出现机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摩托车发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能够根据摩托车发动机迷宫的结构原理和油比气重的特点,对迷宫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使发动机箱体排除的气流不会有机油喷出。这种设计加强的发动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且并不增加零部件成本,更有效的对油与气进行隔离,减少了机油随大气的流出箱体外面,保证了机油的润滑,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包括左箱体、右箱体、加强筋、右箱体上悬挂孔、油气入口、呼吸口、隔板、挡油板、迷宫油气分离通道、机油回流孔、轴承孔一、轴承孔二、轴承孔三;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下方设置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一侧设置有所述油气入口,所述加强筋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机油回流孔,所述油气入口和所述机油回流孔均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相连接,所述机油回流孔上方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呼吸口设置在所述右箱体顶部,所述呼吸口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相连接,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中还设置有所述挡油板。优选的,所述左箱体的所述轴承孔一外侧设置有链条防护板安装座,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和加强作用功能。优选的,所述左箱体底部打码位置改为凸台设计,能够增加箱体内的容积,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左箱体的所述轴承孔二的直径为ф42mm,座深45mm。优选的,所述左箱体的所述轴承孔二外侧设置有凸台和加强筋,能够提高轴承的强度和与右相同的接触面积。优选的,所述右箱体的所述轴承孔三外侧设置有轴承压板安装面和安装孔,能够加强轴承安装结构,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根据摩托车发动机迷宫的结构原理和油比气重的特点,对迷宫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使发动机箱体排除的气流不会有机油喷出。这种设计加强的发动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且并不增加零部件成本,更有效的对油与气进行隔离,减少了机油随大气的流出箱体外面,保证了机油的润滑,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的左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的左箱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的右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左箱体;2、右箱体;3、加强筋;4、右箱体上悬挂孔;5、油气入口;6、呼吸口;7、隔板;8、挡油板;9、迷宫油气分离通道;10、机油回流孔;11、轴承孔一;12、轴承孔二;13、轴承孔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并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包括左箱体1、右箱体2、加强筋3、右箱体上悬挂孔4、油气入口5、呼吸口6、隔板7、挡油板8、迷宫油气分离通道9、机油回流孔10、轴承孔一11、轴承孔二12、轴承孔三13;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4下方设置有所述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靠近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4一侧设置有所述油气入口5,所述加强筋3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机油回流孔10,所述油气入口5和所述机油回流孔10均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9相连接,所述机油回流孔10上方设置有所述隔板7,所述呼吸口6设置在所述右箱体2顶部,所述呼吸口6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9相连接,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9中还设置有所述挡油板8。进一步的,所述左箱体1的所述轴承孔一11外侧设置有链条防护板安装座,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和加强作用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左箱体1底部打码位置改为凸台设计,能够增加箱体内的容积,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左箱体1的所述轴承孔二12的直径为ф42mm,座深45mm。进一步的,所述左箱体1的所述轴承孔二12外侧设置有凸台和加强筋,能够提高轴承的强度和与右相同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右箱体2的所述轴承孔三13外侧设置有轴承压板安装面和安装孔,能够加强轴承安装结构,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工作方式或工作原理:根据油比气重的特点。机油较重,当油与气混合体经过油气入口5进入迷宫油气分离通道9时被隔板7和挡油板8有效分离。经过迷宫油气分离通道9后,油气混合体流速减弱,因油比气重许多,油与气有效分离,大气通过呼吸口流出,机油经隔板7和挡油板8分离后经机油回流口回落到油底壳。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根据摩托车发动机迷宫的结构原理和油比气重的特点,对迷宫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使发动机箱体排除的气流不会有机油喷出。这种设计加强的发动机的可靠性与耐久性,且并不增加零部件成本,更有效的对油与气进行隔离,减少了机油随大气的流出箱体外面,保证了机油的润滑,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包括左箱体、右箱体、加强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箱体上悬挂孔、油气入口、呼吸口、隔板、挡油板、迷宫油气分离通道、机油回流孔、轴承孔一、轴承孔二、轴承孔三;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下方设置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一侧设置有所述油气入口,所述加强筋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机油回流孔,所述油气入口和所述机油回流孔均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相连接,所述机油回流孔上方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呼吸口设置在所述右箱体顶部,所述呼吸口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相连接,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中还设置有所述挡油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迷宫油气分离机构,包括左箱体、右箱体、加强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箱体上悬挂孔、油气入口、呼吸口、隔板、挡油板、迷宫油气分离通道、机油回流孔、轴承孔一、轴承孔二、轴承孔三;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下方设置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所述右箱体上悬挂孔一侧设置有所述油气入口,所述加强筋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机油回流孔,所述油气入口和所述机油回流孔均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相连接,所述机油回流孔上方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呼吸口设置在所述右箱体顶部,所述呼吸口与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相连接,所述迷宫油气分离通道中还设置有所述挡油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