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49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30
一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及装置,通过在机台上设置移动及翻转机构,在开模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需清理部件自动移出机台并能自动翻转以方便工人清理、及在清理完成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模具复原。其中移动及翻转机构包括支撑部件和运动部件,支撑部件为两根“7”字型导轨,运动部件推动模具的需清理部件沿支撑部件运动完成移动和翻转操作,供操作者清胶。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目前采用行车吊动注胶镶块以及人工翻转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的风险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Glue Clea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jection Insert of Conical Rubber Spr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清胶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一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的清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锥形橡胶弹簧是采用金属与橡胶硫化而成的减振元件,安装于动车组车辆转向架上,连接构架和轴箱,垂向起承载,衰减振动的作用,并传递牵引、制动载荷及横向导引载荷,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车辆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因此必需严格保证其质量。由于锥形橡胶弹簧是由一层金属铁件一层橡胶交替多层组合的立式回转体结构,外形尺寸大,单个产品生产时的用胶量达十几公斤之多,且要求产品在硫化生产过程中金属壁不能变形。为了保障这么大量的胶料及时注入模具型腔,注胶镶块需要设计为立式结构,且采用多流道设计,流道数量达数十个、长度达数十毫米;而在生产过程中,每次硫化完成开模后注胶镶块流道中的残余橡胶便断在产品外表面处,堵在流道中,在下一模生产前必须将残留橡胶清理干净,若不进行清理残胶,新的胶料将无法注入模具型腔,而且若是清理不到位,就会留有杂物,下一模生产时杂物会同新胶料一起注入模具型腔中,使产品出现夹杂而报废。因此,由于产品结构的特点,每一模产品完成后都要对注胶镶块表面和流道进行彻底的清理。目前锥形橡胶弹簧硫化生产过程中,当一模产品生产完成,注胶镶块和中模为一体与上、下模分开以后,利用行车先将中模与注胶镶块分开,然后再用行车将注胶镶块吊到平地上,清理完一面后再人工将注胶镶块进行九十度翻转,全部清理完成后再将注胶镶块九十度翻回,利用行车将注胶镶块和中模分别吊回模具内,进行下一模产品的硫化生产。在目前的注胶镶块清理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1.步骤繁琐,因为模具非常笨重,为了减轻人工翻转时的重量,需要先用行车将中模与注胶镶块分开,清理完成后再分别用行车吊回;2.速度慢,效率低,因为是用行车将注胶镶块和中模分开及吊出吊进,且人工翻转模具,不但操作的时间慢,每一步完成后与下一步之间还会耽误不少时间,导致产品生产的速度特别慢,效率极低;3.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危险性高,因为需要人工翻模,而注胶镶块非常重,工人翻动时要耗费很大的力气,而且翻转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力气没控制好而注胶镶块不按预定的方向翻转伤到工人。因此,迫切需要改进。通过对目前硫化模具清理方式的检索,发现都是一些常规清洗方法,如用干冰喷洗等,如申请号2017102659750,名称为“硫化机模具自动清洗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以及申请号201420797144X,名称为“轮胎硫化模具在线干冰清洗机械手”的技术专利等。所以需要提出专门的技术针对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的特殊性进行彻底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当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的清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专门针对此类型的模具的清胶方法及装置,既提高了速度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通过在机台上设置移动及翻转机构,在开模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需清理部件自动移出机台并能自动翻转以方便工人清理、及在清理完成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模具复原。进一步地,将移动及翻转机构两侧固定安装在硫化机立柱上进行支撑,内侧与需清理部件固定连接,通过移动及翻转机构将需清理部件移动。进一步地,将移动及翻转机构设计成具有光滑连接的“7”字型导轨的结构,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的动力提供件的推动作用将需清理部件沿导轨移动及翻转。一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装置,包括移动及翻转机构,移动及翻转机构固定在机台上,模具的需清理部件安装在移动及翻转机构上并能沿移动及翻转机构移动。进一步地,移动及翻转机构包括支撑部件和运动部件,支撑部件两侧固定在机台立柱,模具的需清理部件安装在支撑部件两内侧,运动部件设置在支撑部件、控制模具的需清理部件沿支撑部件移动。进一步地,运动部件包括动力提供件和滚动件,动力提供件设置在支撑部件和模具的需清理部件的一端,滚动件设置在模具的需清理部件的两侧。进一步地,支撑部件包括两根导轨和一根连接梁,连接梁设置在导轨的一端将两根导轨连接,动力提供件设置在连接梁上,移动及翻转机构通过导轨两侧固定在机台立柱,模具的需清理部件安装在导轨内侧。进一步地,导轨包括相连接的平移导轨和翻转导轨,平移导轨和翻转导轨构成“7”字型结构,移动及翻转机构通过平移导轨两侧固定在机台立柱,连接梁设置在平移导轨远离翻转导轨的一端。进一步地,平移导轨内设有模具复位时安放滚动件的凹槽。进一步地,平移导轨和翻转导轨之间通过圆弧光滑连接。进一步地,滚动件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模具的需清理部件两侧的两端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需要清理的注胶镶块自动移动并翻转,避免了目前采用行车吊动注胶镶块以及人工翻转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的风险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将中模和注胶镶块作为一个整体移出并翻转,避免了目前用行车将中模和注胶镶块分离,然后再复原的方式,减少了操作步骤,加快了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锥形橡胶弹簧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移动及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平移导轨内凹槽设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操作流程上模分开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操作流程需清理部件与下模分开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操作流程需清理部件离开机台运动示意图;1.锥形橡胶弹簧,2.支撑部件,21.平移导轨,211.凹槽,22.翻转导轨,221.导向槽,222.挡板,23.连接梁,24.固定杆,241.螺孔,3.运动部件,31.气缸,32轴承,33.移动梁,4.硫化模,41.需清理部件,42.上模,43.下模,5.机台,51.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装置,为一个移动及翻转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轨和一根设置在导轨的一端将两根导轨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梁23,导轨和连接梁23构成移动及翻转机构的支撑部件2,在产品的硫化生产过程中以及需清理部件41的平移和翻转过程中,支撑部件2都保持不动,为需清理部件41提供支撑。每根导轨包括一根平移导轨21和一根翻转导轨22,平移导轨21和翻转导轨22连接成“7”字型结构,且平移导轨21和翻转导轨22之间以弧形光滑过渡连接,保证需清理部件41能够沿平移导轨21和翻转导轨22顺畅平移后翻转。连接梁23位于平移导轨21远离翻转导轨22的一端。翻转导轨22上轴承32移动的导向槽221上设有挡板222,防止需清理部件41翻转后由于惯性而从导轨中掉出,造成模具损坏以及伤到操作者。本实施例中,在每根平移导轨21的外侧下方设有固定杆24,固定杆24上设有多个螺孔241,通过螺孔241将整个移动及翻转机构固定在硫化机台5的立柱51上。也可以采用别的锁紧结构将移动及翻转机构进行固定,只需保证在硫化过程中胶料注入模具时不导致需清理部件41与移动及翻转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移而损坏零部件即可。移动及翻转机构还包括一个运动部件3,运动部件3包括一个气缸31、若干轴承32和两根移动梁33,气缸31作为动力提供件,轴承32作为滚动件,本实施例中轴承32为四个,气缸31安装在连接梁23中部并穿过连接梁23,连接梁23为气缸31提供支撑。两根移动梁33对称固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机台(5)上设置移动及翻转机构,在开模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需清理部件(41)自动移出机台(5)并能自动翻转以方便工人清理、及在清理完成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模具复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机台(5)上设置移动及翻转机构,在开模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需清理部件(41)自动移出机台(5)并能自动翻转以方便工人清理、及在清理完成后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将模具复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移动及翻转机构两侧固定安装在硫化机台(5)立柱(51)上进行支撑,内侧与需清理部件(41)固定连接,通过移动及翻转机构将需清理部件(41)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移动及翻转机构设计成具有光滑连接的“7”字型导轨的结构,利用移动及翻转机构的动力提供件的推动作用将需清理部件41沿导轨移动及翻转。4.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方法所述的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及翻转机构,移动及翻转机构固定在机台(5)上,模具的需清理部件安装在移动及翻转机构上并能沿移动及翻转机构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形橡胶弹簧模具注胶镶块清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及翻转机构包括支撑部件(2)和运动部件(3),支撑部件(2)两侧固定在机台立柱(51),模具的需清理部件(41)安装在支撑部件(51)两内侧,运动部件(3)设置在支撑部件(2)、控制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院中张仟黄友剑艾琦刘文松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