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48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且位于外壳底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安装有修边打磨轮,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防护环,所述转轴外圈且位于防护环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外侧安装有扇叶,所述外壳前侧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轴转动时,由于旋转环与其转轴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旋转环转动,旋转环转动从而带动扇叶位于防护环内转动,通过扇叶转动从而起到吹风效果,使其在修边过程中能够对其废屑进行吹扫,避免废屑残留影响后续的修边工作,同时还可使修边后的骨架保持洁净,便于后期的安装加工工作。

A trimm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backseat skele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座椅骨架修边
,具体为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从橡胶模制件、塑料模制件、金属铸件或工件边缘上清除溢料或毛刺的工作总称为修边工作,目前的修边装置具体分为手持类和固定类两大类,而汽车座椅骨架属于不规则形状,因此在修边工作中需要使用手持式修边装置,而现有的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在修边过程中无法对其废屑进行第一时间的清理,从而废屑的堆积易影响修边工作的进行,同时修边完成后废屑的清理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且位于外壳底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底部安装有修边打磨轮,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防护环,所述转轴外圈且位于防护环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外侧安装有扇叶,所述外壳前侧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下方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两侧纵向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顶部安装有螺母A,所述螺杆底部且位于外壳下端安装有螺母B,所述螺杆底部安装有透明保护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底部两侧且位于螺杆内侧对称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照明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右侧底部安装有手持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明保护罩内侧开设有孔洞,且转轴置于孔洞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通过转轴转动时,由于旋转环与其转轴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旋转环转动,旋转环转动从而带动扇叶位于防护环内转动,通过扇叶转动从而起到吹风效果,使其在修边过程中能够对其废屑进行吹扫,避免废屑残留影响后续的修边工作,通过便于工作人员的修边工作的观察,避免废屑遮挡导致观察不清,同时还可使修边后的骨架保持洁净,便于后期的安装加工工作。2.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通过第二控制开关启动照明灯进行照明,从而便于角落光线较差环境下的修边工作,大大提高装置使用时的环境适应性能。3.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通过螺杆位于穿孔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其透明保护罩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将其螺母A与螺母B相对拧紧,实现其螺杆位于穿孔内的固定,从而实现其透明保护罩的高度固定,从而大大便捷了其保护罩的调节工作,使其调节时更为省时省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的底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的螺杆、螺母A、螺母B和透明保护罩的连接结构图。图中:1外壳,2防护环,3转轴,4修边打磨轮,5螺杆,6螺母A,7螺母B,8透明保护罩,9照明灯,10手持杆,11第一控制开关,12第二控制开关,13电机,14旋转环,15扇叶,16孔洞,17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底部且位于外壳1底部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底部安装有修边打磨轮4,所述外壳1底部安装有防护环2,所述转轴3外圈且位于防护环2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环14,所述旋转环14外侧安装有扇叶15,所述外壳1前侧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1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下方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1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与电机13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转轴3转动时,由于旋转环14与其转轴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旋转环14转动,旋转环14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5位于防护环2内转动,通过扇叶15转动从而起到吹风效果,使其在修边过程中能够对其废屑进行吹扫,避免废屑残留影响后续的修边工作,通过便于工作人员的修边工作的观察,避免废屑遮挡导致观察不清,同时还可使修边后的骨架保持洁净,便于后期的安装加工工作。其中,所述外壳1两侧纵向开设有穿孔17,所述穿孔17内安装有螺杆5,所述螺杆5顶部安装有螺母A6,所述螺杆5底部且位于外壳1下端安装有螺母B7,所述螺杆5底部安装有透明保护罩8。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通过螺杆5位于穿孔17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其透明保护罩8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将其螺母A6与螺母B7相对拧紧,实现其螺杆5位于穿孔17内的固定,从而实现其透明保护罩8的高度固定,从而大大便捷了其保护罩的调节工作,使其调节时更为省时省力。其中,所述外壳1底部两侧且位于螺杆5内侧对称安装有照明灯9,所述第二控制开关12与照明灯9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第二控制开关12启动照明灯9进行照明,从而便于角落光线较差环境下的修边工作,大大提高装置使用时的环境适应性能。其中,所述外壳1右侧底部安装有手持杆1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手持杆10可使工作人员在拿取装置进行修边工作时更为省力,稳定性更高。其中,所述透明保护罩8内侧开设有孔洞16,且转轴3置于孔洞16内。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通过孔洞16可避免透明保护罩7对其扇叶15吹出风进行遮挡,从而影响其风扇15的使用效果。在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使用的时候,首先通过手持杆10与外壳1可拿取装置,再通过螺杆5位于穿孔17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其透明保护罩8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将其螺母A6与螺母B7相对拧紧,实现其螺杆5位于穿孔17内的固定,从而实现其透明保护罩8的高度固定,再通过第一控制开关11启动电机13,此时电机13可带动转轴3进行转动,转轴3转动从而带动修边打磨轮4转动,通过转动的修边打磨轮4即可对其座椅进行修边工作,通过转轴3转动时,由于旋转环14与其转轴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旋转环14转动,旋转环14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5位于防护环2内转动,通过扇叶15转动从而起到吹风效果,使其在修边过程中能够对其废屑进行吹扫,避免废屑残留影响后续的修边工作,通过便于工作人员的修边工作的观察,避免废屑遮挡导致观察不清,同时还可使修边后的骨架保持洁净,便于后期的安装加工工作,在修边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通过第二控制开关12启动照明灯9进行照明,从而便于角落光线较差环境下的修边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底部且位于外壳(1)底部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底部安装有修边打磨轮(4),所述外壳(1)底部安装有防护环(2),所述转轴(3)外圈且位于防护环(2)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环(14),所述旋转环(14)外侧安装有扇叶(15),所述外壳(1)前侧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1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下方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1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与电机(13)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底部且位于外壳(1)底部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底部安装有修边打磨轮(4),所述外壳(1)底部安装有防护环(2),所述转轴(3)外圈且位于防护环(2)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环(14),所述旋转环(14)外侧安装有扇叶(15),所述外壳(1)前侧上方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1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下方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1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与电机(13)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座骨架修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纵向开设有穿孔(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铁军杨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弘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