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456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其属于模块电源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壳体、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上壳体包括一上板以及由上板的两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于靠近其两端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两个第一侧板彼此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两个第二侧板于靠近插接结构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对接部,所述底板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两个与第一对接部卡接的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对接后,通过螺钉于两个第二侧板的侧面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增加了电源外壳的可装配性,减少了使用螺钉的数量,节省了加工、装配耗费的工时,提高了电源外壳的生产效率。

A Power Shell for AC-D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
本技术涉及模块电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
技术介绍
目前,电源模块作为电子行业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工业自动化行业。电源模块一般包括电源外壳以及封装其内部的PCB板等电子器件。现有的电源外壳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75987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装电源模块外壳,主要由底板、顶盖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组成,底板两端向上垂直延伸形成有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内壁开设有连接第一侧板的第一型材孔;顶盖内壁上开设有连接第一侧板的第二型材孔,通过螺钉将上述底板、顶盖以及第一侧板进行装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侧板与底板、顶盖之间使用较多数量的螺钉连接,导致装配速度慢且打孔较多导致加工工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其优点是通过侧板与上板插接配合、侧板与底板卡接配合的方式,使得电源外壳装配性较好,减少了使用螺钉的数量,节省了加工、装配耗费的工时,提高了电源外壳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包括上壳体、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上板以及由所述上板的两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于靠近其两端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两个第一侧板彼此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于靠近所述插接结构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对接部,所述底板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卡接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对接后,通过螺钉于两个第二侧板的侧面锁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外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上壳体、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第一侧板与上壳体采用数量较多的螺钉固定方式改变为第一侧板与上壳体中的第二侧板采用插接配合的固定方式,底板与第二侧板之间采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卡接配合后的螺钉固定方式,较好的增加了电源外壳的可装配性,同时,降低了螺钉的使用数量,当然,在加工时,便不需要进行更多螺钉孔的加工,方案整体节省了加工、装配所耗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也降低了由于加工过多螺钉孔所造成的次品率,降低了材料损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部是由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对接部为一“L”形的台阶;所述第二对接部是由所述底板的内壁面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卡板,当底板盖合时,所述卡板卡合在所述台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对接部为台阶状,第二对接部为卡板,在进行装配时,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对下班进行定位安装,相比于传统工艺中将底板上的螺钉孔对应第二侧板上的螺钉孔,然后再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本技术的可装配性较好,只需要将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卡接配合,便能够很好的完成底板的定位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板上开设的第一散热槽和第二侧板上开设的第二散热槽,减小了电子元器件与外部空气之间的距离,能够有利于电子元件散发的热量散发,同时,散热槽形成的风道可以配合外部风扇进行有效的风冷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钉穿过第二侧板的侧面锁紧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侧板的侧面开设安装孔,配合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卡接配合,能够快速的将底板进行装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散热槽形成的沟槽内,所述螺钉在安装后隐藏于所述第二散热槽形成的沟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用于安装底板,采用螺钉紧固,安装孔位于第二散热槽内,这样,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顺着螺钉导热至第一散热槽内,加快热量的散发;另外螺钉能够隐藏在第二散热槽内,提高了电源外壳的美观性,使得电源外壳的外观呈现无螺钉的形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板靠近其两端的内壁面上均开设有垂直于上板所在平面的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一端贯通第二侧板,另一端延伸至上板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个插接端形成有第一插舌,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一插舌插接配合形成所述插接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槽和第一插舌的插接配合,提高了电源外壳的装配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舌是由所述第一侧板的插接端的端面的中部向外延伸所构造形成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端的端面中部延伸形成的第一插舌能够与第一插槽插接配合,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固定牢固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舌是由所述第一侧板的插接端靠近腔体一侧的端面向外延伸所构造形成的,所述第一插舌与所述插接端的端面整体呈“L”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舌与插接端的端面整体呈“L”字形,相较于“凸”字形设置,减小了第一侧板的厚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板靠近其两端的内壁面上均开设有垂直于上板所在平面的第二插舌,第二插舌的一端与第二侧板端面齐平,另一端延伸至上板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个插接端形成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舌和第二插槽插接配合形成所述插接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侧板上于同侧开设有两个线缆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侧板的同侧开设两个线缆口,相较于传统工艺中在相对的第一侧板上分开开设线缆口,其能够减少线缆长度,节能电源模块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电源外壳的小型化。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将第一侧板与上壳体中的第二侧板采用插接配合的固定方式,底板与第二侧板之间采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卡接配合后的螺钉固定方式,较好的增加了电源外壳的可装配性,同时,降低了螺钉的使用数量,方案整体节省了加工、装配所耗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也降低了由于加工过多螺钉孔所造成的次品率,降低了材料损耗;2、将用于侧向锁紧底板与第二侧板的螺钉的安装孔设置在第二散热槽内,这样,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顺着螺钉导热至第一散热槽内,加快热量的散发;另外螺钉能够隐藏在第二散热槽内,提高了电源外壳的美观性,使得电源外壳的外观呈现无螺钉的形态;3、将两个线缆口的开设设置为在第二侧板的同侧,其能够减少线缆长度,节能电源模块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电源外壳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去掉底板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去掉底板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上壳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上板;2、底板;3、第一对接部;4、第二对接部;5、螺钉;51、安装孔;6、第一插舌;61、第一插槽;7、第二插舌;71、第二插槽;8、第一散热槽;81、第二散热槽;9、线缆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该模块电源外壳整体为一中空矩形的腔体,主要由上壳体1、底板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1构成。上壳体1具有一上板13和两个第二侧板12。两个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2是由上板13的长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在两个第二侧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包括上壳体(1)、底板(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包括一上板(13)以及由所述上板(13)的两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侧板(12),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于靠近其两端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两个第一侧板(11)彼此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于靠近所述插接结构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对接部(3),所述底板(2)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卡接的第二对接部(4),所述第一对接部(3)与第二对接部(4)对接后,通过螺钉(5)于两个第二侧板(12)的侧面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C-DC模块电源外壳,包括上壳体(1)、底板(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包括一上板(13)以及由所述上板(13)的两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侧板(12),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于靠近其两端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两个第一侧板(11)彼此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于靠近所述插接结构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对接部(3),所述底板(2)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对接部(3)卡接的第二对接部(4),所述第一对接部(3)与第二对接部(4)对接后,通过螺钉(5)于两个第二侧板(12)的侧面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模块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3)是由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一对接部(3)为一“L”形的台阶;所述第二对接部(4)是由所述底板(2)的内壁面向上垂直延伸形成的卡板,当底板(2)盖合时,所述卡板卡合在所述台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C-DC模块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8),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槽(8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C-DC模块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51),所述螺钉(5)穿过第二侧板(12)的侧面锁紧第一对接部(3)与第二对接部(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C-DC模块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稳固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