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169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其内下壁的逆变电路板,以及开设于其两端的散热口,装置在运行工作时,通过正对逆变电路板的两个风扇能快速高效的对其进行散热,并能将工作热量通过散热口排出装置,通过壳体顶板开设的第二通风孔能加速壳体内部的空气对流,使得装置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该装置通过两组对流排热系统,能有效增加装置的散热能力,避免了装置因内部集热过多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Vehicle Inverter for Convective Heat Dissipation and Method of Heat Dissipation and Dust Pre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逆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
技术介绍
车载逆变器通过点烟器输出的车载逆变器可以是20W、40W、80W、120W直到150W功率规格的。再大一些功率逆变电源要通过连接线接到电瓶上。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象在家里使用一样方便。可使用的电器有: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照明灯、电动剃须刀、CD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动工具、车载冰箱及各种旅游、野营、医疗急救。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车载逆变器在使用时依然存在发热严重的问题,并且发热损耗大会直接导致其功率不足和使用寿命较短,同时,现有车载逆变器缺乏防灰尘能力,使得装置在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在内部积蓄大量的灰尘,从而进一步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性不好且易积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包括壳体和固定安装于其内下壁的逆变电路板,以及开设于其两端的散热口,壳体的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一个转轴,每个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均卡接有一个风扇,风扇靠近散热口且扇叶接近边缘处正对逆变电路板,壳体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位于风扇远离散热口的一侧;壳体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直线驱动板,每个直线驱动板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多个推杆,多个推杆远离直线驱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两端相对的升降板远离直线驱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的纵截面大于壳体的纵截面,装置在通电后,直线驱动板将控制推杆向外延伸,在装置断电后,直线驱动板收回推杆,从而使得第二挡板贴合并挡住散热口;第二挡板靠近壳体的一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底端面与壳体的顶端面相接触,且壳体的顶端面大小为第一挡板底端面大小的两倍,第一挡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若干个第一通风孔与若干个第二通风孔匹配对接,装置在通电时,通过第二挡板能带动第一挡板沿着壳体的顶端面移动,当移动至极限距离时,第一通风孔刚好正对第二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在装置断电后,第一挡板收回。更进一步,每个直线驱动板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五个推杆。更进一步,壳体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和USB插口,在装置断电后,第一挡板收回并挡住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USB插口和第二通风孔。更进一步,逆变电路板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延伸至壳体的外部,逆变电路板与直线驱动板、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USB插口和驱动电机均呈电性连接,通过电源线能连接装置与车载电瓶,在逆变电路板通电工作后,会带动直线驱动板、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USB插口和驱动电机正常运行。更进一步,驱动电机的型号为Z2-11直流电动机,能有效维持装置进行正常散热工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逆变器散热防尘方法,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可通过电源线连接装置与车载电瓶,在逆变电路板通电工作后,会带动直线驱动板、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USB插口和驱动电机正常运行;通过启动直线驱动板,能控制推杆向外延伸,从而使得升降板带动第二挡板远离壳体的两端,以配合散热口进行散热;带动第一挡板沿着壳体移动,当移动至极限距离时,第一通风孔刚好正对第二通风孔,以配合第二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当装置断电后,直线驱动板收回推杆,从而使得第二挡板贴合并挡住散热口,以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口进入装置,第一挡板收回并挡住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USB插口和第二通风孔。3、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其内下壁的逆变电路板,以及开设于其两端的散热口,装置在运行工作时,通过正对逆变电路板的两个风扇能快速高效的对其进行散热,并能将工作热量通过散热口排出装置,通过壳体顶板开设的第二通风孔能加速壳体内部的空气对流,使得装置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该装置通过两组对流排热系统,能有效增加装置的散热能力,避免了装置因内部集热过多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壳体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直线驱动板,装置在通电后,直线驱动板将控制推杆向外延伸,从而使得升降板带动第二挡板远离壳体的两端,以配合散热口进行散热,在装置断电后,直线驱动板又会按照相同的原理收回推杆,从而使得第二挡板贴合并挡住散热口,以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口进入装置,从而维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第二挡板靠近壳体的一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装置在通电时,通过第二挡板能带动第一挡板沿着壳体的顶端面移动,当移动至极限距离时,第一通风孔刚好正对第二通风孔,以配合第二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在装置断电后,第一挡板也会按照相同的原理收回并挡住三角插口、点烟头插孔、USB插口和第二通风孔,从而大幅度降低灰尘进入装置内部,从而进一步维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模块图。图中:1、壳体;2、升降板;3、第一挡板;4、第一通风孔;5、第二挡板;6、推杆;7、直线驱动板;8、三角插口;9、点烟头插孔;10、USB插口;11、第二通风孔;12、散热口;13、电源线;14、风扇;15、转轴;16、驱动电机;17、逆变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5,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包括壳体1,和固定安装于其内下壁的逆变电路板17,以及开设于其两端的散热口12,壳体1的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一个转轴15,每个转轴15远离驱动电机16的一端均卡接有一个风扇14,风扇14靠近散热口12且扇叶接近边缘处处正对逆变电路板17,壳体1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11,第二通风孔11位于风扇14远离散热口12的一侧。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装置在运行工作时,通过正对逆变电路板17的两个风扇14能快速高效的对其进行散热,并能将工作热量通过散热口12排出装置,通过壳体1顶板开设的第二通风孔11能加速壳体1内部的空气对流,使得装置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该装置通过两组对流排热系统,能有效增加装置的散热能力,避免了装置因内部集热过多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壳体1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直线驱动板7,每个直线驱动板7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五个推杆6,五个推杆6远离直线驱动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两端相对的升降板2远离直线驱动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5,第二挡板5的纵截面大于壳体1的纵截面,装置在通电后,直线驱动板7将控制推杆6向外延伸,从而使得升降板2带动第二挡板5远离壳体1的两端,以配合散热口12进行散热,在装置断电后,直线驱动板7又会按照相同的原理收回推杆6,从而使得第二挡板5贴合并挡住散热口12,以避免灰尘通过散热口12进入装置,提高了装置的工作一体性。壳体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三角插口8、点烟头插孔9和USB插口10,方便装置对接外部电器。第二挡板5靠近壳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固定安装于其内下壁的逆变电路板,以及开设于其两端的散热口,壳体的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一个转轴,每个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均卡接有一个风扇,风扇靠近散热口且扇叶接近边缘处正对逆变电路板,壳体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位于风扇远离散热口的一侧;壳体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直线驱动板,每个直线驱动板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多个推杆,多个推杆远离直线驱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两端相对的升降板远离直线驱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的纵截面大于壳体的纵截面,装置在通电后,直线驱动板将控制推杆向外延伸,在装置断电后,直线驱动板收回推杆,从而使得第二挡板贴合并挡住散热口;第二挡板靠近壳体的一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底端面与壳体的顶端面相接触,且壳体的顶端面大小为第一挡板底端面大小的两倍,第一挡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若干个第一通风孔与若干个第二通风孔匹配对接,装置在通电时,通过第二挡板能带动第一挡板沿着壳体的顶端面移动,当移动至极限距离时,第一通风孔刚好正对第二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在装置断电后,第一挡板收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固定安装于其内下壁的逆变电路板,以及开设于其两端的散热口,壳体的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一个转轴,每个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均卡接有一个风扇,风扇靠近散热口且扇叶接近边缘处正对逆变电路板,壳体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位于风扇远离散热口的一侧;壳体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一对直线驱动板,每个直线驱动板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多个推杆,多个推杆远离直线驱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两端相对的升降板远离直线驱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的纵截面大于壳体的纵截面,装置在通电后,直线驱动板将控制推杆向外延伸,在装置断电后,直线驱动板收回推杆,从而使得第二挡板贴合并挡住散热口;第二挡板靠近壳体的一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底端面与壳体的顶端面相接触,且壳体的顶端面大小为第一挡板底端面大小的两倍,第一挡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孔,若干个第一通风孔与若干个第二通风孔匹配对接,装置在通电时,通过第二挡板能带动第一挡板沿着壳体的顶端面移动,当移动至极限距离时,第一通风孔刚好正对第二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在装置断电后,第一挡板收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直线驱动板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五个推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杰张婧婕张旻贾子彦刘超吴全玉薛波罗印升宋伟俞洋崔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