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39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11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包括内冷却铜管,设置于液冷端子本体内。内冷却铜管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槽型开口,槽型开口的端部与液冷端子本体小直径圆柱空腔的空腔端部接触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部分。由于内冷却铜管的外径小于小直径圆柱空腔,小直径圆柱空腔与内冷却铜管形成环形空腔,内冷却铜管的内管腔通过槽型开口与环形空腔连通,实现了冷却液在内冷却铜管与小直径圆柱空腔之间的流通,改变了液冷端子接线端部分的冷却方式,降低了接线端部分的温度。

A Slotted Internal Cooling Tube for Liquid-cooled Terminal of High Power DC Charging Gu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大功率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充满电,需要大的充电电压与充电电流,公知的电缆会因导线过热而无法使用,最新的充电技术是通过使用液冷电缆解决大功率充电桩电缆过热问题的。冷却液自电缆电极进液口进入液冷电缆内的冷却液内通道,再从充电枪内的液冷端子处返回到液冷电缆内的冷却液外通道,然后再通过电缆电极出液口流出,这样就可以对软导体、液冷端子进行循环冷却。现已公开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枪用液冷端子,如图1所示,冷却液内管的出液口位于液冷端子内,冷却液从冷却液内管的出液口进入液冷端子内腔,对液冷端子进行冷却,然后再从冷却液外通道流出。由于液冷端子的接线端部分是与电动车充电座电性接触连接的部分,不良的接触连接会产生大量的热,接线端部分内部虽然设置有用于液冷的小直径圆柱空腔,但是不能形成有效地冷却液循环,所以只能通过传导散热,不能通过循环散热,散热效率很低。这样会使液冷端子的接线端部分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发生火灾、触电等危险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包括内冷却铜管,设置在液冷端子本体内。所述液冷端子本体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台阶轴状结构,其外部依次分为导线连接部分、充电枪连接部分和接线端部分三部分,内部的空腔分为同轴的大直径圆柱空腔和小直径圆柱空腔两段,两者之间设有环形台阶连接;大直径圆柱空腔外部对应导线连接部分,其端部为开口结构,小直径圆柱空腔外部对应接线端部分,其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内冷却铜管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槽型开口,槽型开口的端部与小直径圆柱空腔的空腔端部接触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部分,内冷却铜管的外径小于小直径圆柱空腔的内径。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槽型开口在内冷却铜管的端部轴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通过在液冷端子本体内的小直径圆柱空腔内设置内冷却铜管,内冷却铜管具有槽型开口的一端与小直径圆柱空腔端部接触连接,由于内冷却铜管的外径小于小直径圆柱空腔,小直径圆柱空腔与内冷却铜管形成环形空腔,内冷却铜管的内管腔通过槽型开口与环形空腔连通,实现了冷却液在内冷却铜管与小直径圆柱空腔之间的流通,改变了液冷端子接线端部分的冷却方式,降低了接线端部分的温度,防止危险事故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液冷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冷却铜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5为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内冷却液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液冷端子本体;101、接线端部分;102、充电枪连接部分;103、导线连接部分;104、大直径圆柱空腔;105、小直径圆柱空腔;2、内冷却铜管;201、槽型开口;3、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01、冷却液内管;302、软导体;303、冷却液内通道;304、冷却液外通道;305、防护铜网;4、绝缘套管。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内部结构,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如图2-4所示,液冷端子包括液冷端子本体1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内冷却铜管2。液冷端子本体1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台阶轴状结构,其外部依次分为导线连接部分103、充电枪连接部分102和接线端部分101三部分,内部的空腔分为同轴的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和小直径圆柱空腔105两段,两者之间设有环形台阶连接。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外部对应导线连接部分103,其端部为开口结构,小直径圆柱空腔105外部对应接线端部分101,其端部为封闭结构。内冷却铜管2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槽型开口201,槽型开口201的端部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的空腔端部接触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部分103,内冷却铜管2的外径小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由于内冷却铜管2的外径小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小直径圆柱空腔105与内冷却铜管2形成环形空腔,内冷却铜管2的内管腔通过槽型开口201与环形空腔连通,实现了冷却液在内冷却铜管2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之间的流通,改变了液冷端子接线端部分101的冷却方式,降低了接线端部分101的温度,防止危险事故发生。为了保证冷却液的流通量,内冷却铜管2的槽型开口201在内冷却铜管2的端部轴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工作原理:如图5-6所示,接线端部分101用来输出电流;充电枪连接部分102用来连接充电枪;导线连接部分103与绝缘套管4套接,用来形成密封的水道;大直径圆柱空腔104与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半圆压接,用来将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上的电流传导在液冷端子本体1上。所述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包括软导体302和防护铜网305,冷却液内管301贯穿套嵌在软导体302的中心,软导体302贯穿套嵌在防护铜网305的内部,软导体302为多股绞合线芯,防护铜网305为镀锡铜丝线编织网。所述冷却液内管301为中空结构,其中空部分为冷却液内通道303,绝缘套管4与防护铜网305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冷却液外通道304。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在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内的压接,其截面呈半圆环形,半圆环形内表面包裹着内冷却铜管2。在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外,冷却液内管301穿过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的编织网壁,与内冷却铜管2伸出导线连接部分103的一端套接,使冷却液内管301的内腔与内冷却铜管2的内腔连通。由于半圆压接,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内未经半圆压接的部分形成空腔,该空腔与冷却液外通道304连通,使大直径圆柱空腔104与冷却液外通道304连通。因为冷却液内管301中空部分为冷却液内通道303,冷却液内管301的内腔与内冷却铜管2的内腔连通,内冷却铜管2的内管腔通过槽型开口201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连通,小直径圆柱空腔105与大直径圆柱空腔104连通,大直径圆柱空腔104与冷却液外通道304连通,形成了一个完整通道。工作时,冷却液自电缆电极的进液口进入冷却液内通道303,通过本技术再流进冷却液外通道304,然后从电缆电极的出液口流出,从而实现了对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软体导线3和液冷端子本体1的冷却。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其特征是: 包括内冷却铜管(2),设置在液冷端子本体(1)内;所述液冷端子本体(1)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台阶轴状结构,其外部依次分为导线连接部分(103)、充电枪连接部分(102)和接线端部分(101)三部分,内部的空腔分为同轴的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和小直径圆柱空腔(105)两段,两者之间设有环形台阶连接;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外部对应导线连接部分(103),其端部为开口结构,小直径圆柱空腔(105)外部对应接线端部分(101),其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内冷却铜管(2)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槽型开口(201),槽型开口(201)的端部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的空腔端部接触连接,其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部分(103),内冷却铜管(2)的外径小于小直径圆柱空腔(105)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其特征是:包括内冷却铜管(2),设置在液冷端子本体(1)内;所述液冷端子本体(1)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台阶轴状结构,其外部依次分为导线连接部分(103)、充电枪连接部分(102)和接线端部分(101)三部分,内部的空腔分为同轴的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和小直径圆柱空腔(105)两段,两者之间设有环形台阶连接;大直径圆柱空腔(104)外部对应导线连接部分(103),其端部为开口结构,小直径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星臧昊哲臧重庆张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