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38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10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大功率充电桩领域,包括电缆电极本体,电缆电极本体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在电极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电极管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导线连接口与冷却液进液口之间通过连接通孔连通。在电极管道的外管壁上套接有液冷电缆的绝缘套管,在导线连接口内压接有液冷电缆的软体导线,在连接通孔内密封连接有液冷电缆的的冷却液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地完善并公开了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以及冷却通道隔离流通的具体实施方式。

An Internal Cool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de of Liquid-cooled Cable for High Power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的大功率充电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充电时间是制约新能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若在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充满电,需要大的充电电压与充电电流,会使公知电缆过热而无法使用。申请号为201810249723.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通过并冷液冷技术解决大功率充电桩电缆过热问题。对于使用于201810249723.3专利中的液冷电缆电极,申请号为CN201810250203.4的专利对冷液电缆电极作了进一步地公开。申请号为CN201810250203.4专利文中所述的电缆电极,通过电极管道与绝缘套管连接,导线连接口与软体导线连接,冷却液内管与电缆电极进液口连通,冷却液外通道与电缆电极出液口连通,构成了液冷电缆在电缆电极内部的冷却通道。但文中并未公开电缆电极具体的内部冷却结构,以及冷却通道实现隔离流通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在上述并冷液冷电缆中的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包括电缆电极本体,所述电缆电极本体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在电极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电极管道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导线连接口与冷却液进液口之间通过连接通孔连通,且连接通孔的内径小于电极管道的内径。在电极管道的外管壁上套接有液冷电缆的绝缘套管,在导线连接口内压接有液冷电缆的软体导线,在连接通孔内密封连接有液冷电缆的的冷却液内管。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导线连接口内部设置有内冷却铜管,内冷却铜管的一端与连接通孔密封连接,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口,内冷却铜管的外径小于电极管道的内径,在内冷却铜管伸出导线连接口的一端套接有冷却液内管。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内冷却铜管伸出导线连接口的一端外径小于与连接通孔密封连接的一端外径。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内冷却铜管与连接通孔螺纹连接。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内冷却铜管与连接通孔过盈配合连接。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液口连接有进液口快接接头;所述冷却液出液口连接有出液口快接接头。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液口通过密封轴套连接有进液口快接接头。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液进液口的底面设有密封圈沉孔,在密封圈沉孔与密封轴套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电极管道的外管壁上设有马牙齿。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套管通过密封卡箍、密封垫圈锁紧扣合在马牙齿上。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通过液冷电缆的软体导线与电缆电极本体的导线连接口压接,构成了导电通路;冷却液内管的内管腔为冷却液内通道,冷却液内管穿过连接通孔与冷却液进液口连通,构成了冷却液从冷却液进液口进入液冷电缆的冷却液内通道;通过绝缘套管套接在电极管道的外管壁上,使回流冷却液从冷却液内管外管壁与绝缘套管内管壁之内的环形通道内回流,并从冷却液出液口流出,构成了冷却液流出液冷电缆的冷却液外通道;冷却液内通道与冷却液外通道构成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电缆电极内部冷却通道,内、外冷却通道内各自流通并相互隔离互不干扰,从而进一步地完善并公开了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以及冷却通道隔离流通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向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密封轴套、内冷却铜管结构的轴向剖面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电缆电极本体;1.1、电极管道;1.2、导线连接口;1.3、马牙齿;1.4、冷却液进液口;1.5、冷却液出液口;1.6、连接通孔;1.7、密封圈沉孔;2、密封轴套;3、内冷却铜管;4、密封圈;5、冷却液内管;6、软体导线;6.1、软导体;6.2、防护铜网;7、绝缘套管;8、进液口快接接头;9、出液口快接接头;10、密封卡箍;11、密封垫圈;12、冷却液内通道;13、冷却液外通道。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内部结构,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电缆电极本体1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1.1,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4,在电极管道1.1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1.5;电极管道1.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1.2,导线连接口1.2与冷却液进液口1.4之间通过连接通孔1.6连通,且连接通孔1.6的内径小于电极管道1.1的内径。电极管道1.1的外管壁上安装有绝缘套管7。冷却液内管5在导线连接口1.2外穿过软体导线6的多股绞合铜线网,进入电极管道1.1的管道内,与连接通孔1.6密封连接。软体导线6与导线连接口1.2的连接为半圆压接,用来导电,软体导线6在半圆压接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工作原理:如图3、4所示,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由冷却液内管5、软体导线6和绝缘套管7组成。在软体导线6内部贯穿有冷却液内管5,冷却液内管5为耐高温的聚四氟乙烯管,其内部的贯通空腔为冷却液内通道12,冷却液内通道12与冷却液进液口1.4连通。在软体导线6的外管壁与绝缘套管7内管壁之间有截面为环形的空腔,该空腔为冷却液外通道13。软体导线6由软导体6.1、防护铜网6.2组成,软导体6.1、防护铜网6.2都为多股绞合铜线网绞合成的圆环形导线,软体导线6贯穿于冷却液外通道13内,冷却液能充分地与软体导线6表面接触,易于导热散热。工作时,冷却液从冷却液进液口1.4进入冷却液内管5,冷却液内管5的内管腔为冷却液内通道12,回流时,冷却液外通道13内的回流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出液口1.5流出,实现了冷却液在电缆电极内部冷却通道中的隔离流通。实施例2:如图2所示,电缆电极本体1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1.1,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4,在电极管道1.1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1.5;电极管道1.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1.2,导线连接口1.2与冷却液进液口1.4之间通过连接通孔1.6连通,且连接通孔1.6的内径小于电极管道1.1的内径。软体导线6与导线连接口1.2的连接为半圆压接,用来导电,软体导线6在半圆压接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为了防止冷却液出液口1.5与冷却液进液口1.4内的冷却液相互渗透,在电极管道1.1内部设置有内冷却铜管3,内冷却铜管3的一端与连接通孔1.6为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口1.2,内冷却铜管3外伸出导线连接口1.2的一端外径小于与连接通孔1.6密封连接的一端外径。内冷却铜管3与连接通孔1.6的密封连接也可以是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应用的是过盈配合连接,冷却液内管5在导线连接口1.2外穿过软体导线6的多股绞合铜线网,与内冷却铜管3伸出导线连接口1.2的一端套接。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电缆电极本体(1),所述电缆电极本体(1)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1.1),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4),在电极管道(1.1)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1.5);电极管道(1.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1.2), 导线连接口(1.2)与冷却液进液口(1.4)之间通过连接通孔(1.6)连通,且连接通孔(1.6)的内径小于电极管道(1.1)的内径;在电极管道(1.1)的外管壁上套接有液冷电缆的绝缘套管(7),在导线连接口(1.2)内压接有液冷电缆的软体导线(6),在连接通孔(1.6)内密封连接有液冷电缆的冷却液内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电缆电极本体(1),所述电缆电极本体(1)的一端设有电极管道(1.1),另一端设有冷却液进液口(1.4),在电极管道(1.1)的管壁上设有冷却液出液口(1.5);电极管道(1.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液冷电缆软体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口(1.2),导线连接口(1.2)与冷却液进液口(1.4)之间通过连接通孔(1.6)连通,且连接通孔(1.6)的内径小于电极管道(1.1)的内径;在电极管道(1.1)的外管壁上套接有液冷电缆的绝缘套管(7),在导线连接口(1.2)内压接有液冷电缆的软体导线(6),在连接通孔(1.6)内密封连接有液冷电缆的冷却液内管(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线连接口(1.2)内部设置有内冷却铜管(3),内冷却铜管(3)的一端与连接通孔(1.6)密封连接,另一端伸出导线连接口(1.2),内冷却铜管(3)的外径小于电极管道(1.1)的内径,在内冷却铜管(3)伸出导线连接口(1.2)的一端套接有冷却液内管(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内部冷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冷却铜管(3)伸出导线连接口(1.2)的一端外径小于与连接通孔(1.6)密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昊哲杨国星臧重庆张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