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单元及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225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栅极驱动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目的是减小栅极驱动单元的尺寸、并提高良率。该栅极驱动单元包括衬底、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源漏电极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栅极层包括栅极走线和第一搭接部;源漏电极层包括设置于第一搭接部上的第二搭接部;第一搭接部沿平行于栅极走线方向超出第二搭接部;栅极绝缘层上设有位于第一搭接部超出第二搭接部的部分上的第一过孔;钝化层上设有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第一电极层通过上述过孔与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电连接;第一搭接部设有两个第一边沿,第二搭接部设有两个第二边沿,至少一个第一边沿和对应的第二边沿的投影间距离大于零。

Gate drive unit and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单元及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显示器(TFT-LCD),其周边芯片有集成到玻璃基板上的趋势,即将外围的芯片省略,直接在玻璃基板上制作驱动电路,该栅极驱动电路集成的技术称为阵列基板栅极驱动技术(GOA,GatedriverOnArray),该技术不需要柔性线路板,而是直接将驱动线路做在玻璃基板上,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减小了边框尺寸。随着目前窄边框显示设备越来越流行,需要更窄边框的显示器。所以,将GOA电路设计的越来越小,以节约非显示区域的面积,是目前窄边框设计的趋势。现有技术中,常见的GOA单元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GOA单元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层叠的栅极走线层、栅极绝缘层(GI层)、源漏极走线层、钝化层(PVX层)和ITO电极层600,栅极走线层包括栅极走线(Gate走线)210和位于该走线路径上的第一搭接部220,源漏极走线层包括源漏极走线(SD走线)410和位于该走线端部的第二搭接部420,GI层和PVX层上对应设有相连通的过孔300,该过孔300位于第一搭接部220上,PVX层上还设有位于第二搭接部420上方的过孔500,ITO电极层600可以分别通过上述过孔300、500与第一搭接部220和第二搭接部420搭接,从而实现Gate走线210和SD走线410的电连接;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搭接部220和第二搭接部420并排放置,并通过ITO电极层600进行信号线的跨接,这样做虽然能保证走线之间的搭接良率,降低功能性不良,但是该设计方案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即两个搭接部以及双排过孔的设计占用了很大的面积,GOA面积较大,无法实现阵列基板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及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边框较窄、且良率较高的栅极驱动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包括衬底、在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源漏电极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栅极层包括栅极走线和与所述栅极走线连接的第一搭接部;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数据信号走线和与所述数据信号走线连接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上;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搭接部超出所述第二搭接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超出所述第二搭接部的部分上;所述钝化层上设有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三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的部分上;所述第一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以及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轮廓包围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轮廓;所述第一搭接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边沿,所述第二搭接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两个第一边沿相对应的两个第二边沿,至少一个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上述栅极驱动单元(GOA单元)中,栅极层设有第一搭接部,源漏电极层设有第二搭接部,栅极绝缘层和钝化层上设有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第一电极层位于最上方,且通过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分别与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电连接,从而实现栅极走线(Gate走线)与数据信号走线(SD走线)之间的信号连接。对于上述GOA单元,一方面,从第一过孔(或第二过孔)至第三过孔可以具有两条或多条连接通道,即第一电极层可以具有两条或多条用于实现Gate走线和SD走线电连接的通道,因此,可以降低因第一电极层部分断裂引起的不良风险,提高信号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搭接部的第二边沿的投影与第一搭接部的第一边沿的投影之间具有间距(即第二边沿与第一边沿不对齐),进而,第二搭接部和第一搭接部在其中一条通道的路径上可以形成两级台阶面,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电极层在该通道路径上的爬坡难度,避免第一电极层断裂引起该通道的不良,从而进一步提高信号连接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栅极层的第一搭接部和源漏电极层的第二搭接部为上下重叠设置,且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分别位于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上,因此,该GOA单元的过孔和走线的占用面积均较小,即该GOA的占用空间较小,因此可以实现阵列基板的窄边框设计。可选的,一个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零;或者,两个第一边沿中,每个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零。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μm。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超出所述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或者,所述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超出所述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可选的,所述栅极绝缘层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过孔,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所述两个第一过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两端上;所述钝化层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过孔和两个所述第三过孔,所述两个第二过孔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过孔轴心线重合;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所述两个第三过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两端上。可选的,所述数据信号走线与所述栅极走线交叉设置;所述两个第一过孔分别位于所述数据信号走线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三过孔分别位于所述数据信号走线的两侧。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一种阵列基板,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阵列基板。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面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和图3中的通道2和通道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通道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在制备形成栅极层后的通道1和通道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在制备形成栅极绝缘层后的通道1和通道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在制备形成源漏电极层后的通道1和通道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在制备形成钝化层后的通道1和通道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在制备形成第一电极层后的通道1和通道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包括衬底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在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源漏电极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栅极层包括栅极走线和与所述栅极走线连接的第一搭接部;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数据信号走线和与所述数据信号走线连接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上,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搭接部超出所述第二搭接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超出所述第二搭接部的部分上;所述钝化层上设有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三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的部分上;所述第一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以及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轮廓包围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轮廓;所述第一搭接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边沿,所述第二搭接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两个第一边沿相对应的两个第二边沿,至少一个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在衬底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源漏电极层、钝化层和第一电极层,其中:所述栅极层包括栅极走线和与所述栅极走线连接的第一搭接部;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数据信号走线和与所述数据信号走线连接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上,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的方向,所述第一搭接部超出所述第二搭接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超出所述第二搭接部的部分上;所述钝化层上设有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三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的部分上;所述第一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以及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电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轮廓包围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轮廓;所述第一搭接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边沿,所述第二搭接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栅极走线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两个第一边沿相对应的两个第二边沿,至少一个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边沿在衬底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零;或者,两个第一边沿中,每个第一边沿在衬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必良段献学刘天真王铖铖崔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