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25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和位于显示模组出光侧表面的盖板,多个第一凸起使显示模组朝向盖板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多个第二凸起使盖板朝向显示模组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第一粗糙表面与第二粗糙表面相抵可以明显减少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降低盖板带来的重影效果,还可以降低整机厚度;第一粗糙表面与第二粗糙表面相抵所形成的间隙会使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避免牛顿环的产生;同时由于第二凸起的顶面呈弧面,使得盖板与显示模组相对运动时不会划伤显示模组。

A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的进步以及显示产品行业的发展,显示面板无论是从尺寸还是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由于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模组具有易划伤、易破损、价格高等特点,为了避免显示模组的损坏,在现阶段,会在显示模组表面设置盖板以增加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但是当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直接接触时,盖板容易划伤液晶玻璃,同时可能会产生牛顿环以影响显示面板的成像质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使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非接触,以在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从而避免牛顿环的产生,以及保护显示模组不易损坏。但与此同时,使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非接触会使图像产生明显的重影,所以如何在避免牛顿环的产生,保护显示模组不易损坏的基础上,降低盖板带来的重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在避免产生牛顿环,保护显示模组不易损坏的基础上,降低盖板带来的重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侧表面,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使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使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所述第一粗糙表面与所述第二粗糙表面相抵以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凸起顶面呈弧面。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呈弧面。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显示模组为一体化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为喷涂在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的第一附涂颗粒。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为LCD显示模组,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LCD显示模组的上偏光片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为OLED显示模组,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OLED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可选的,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盖板为一体化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二凸起为喷涂在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的第二附涂颗粒。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错。可选的,所述盖板为钢化玻璃盖板。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和位于显示模组出光侧表面的盖板,多个第一凸起使显示模组朝向盖板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多个第二凸起使盖板朝向显示模组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第一粗糙表面与第二粗糙表面相抵可以明显减少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降低盖板带来的重影效果,还可以降低整机厚度;第一粗糙表面与第二粗糙表面相抵所形成的间隙会使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避免牛顿环的产生;同时由于第二凸起的顶面呈弧面,使得盖板与显示模组相对运动时不会划伤显示模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显示模组、11.第一凸起、2.盖板、21.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参见图1,在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与盖板不直接接触,在显示模组与盖板之间形成有一空气层。但是此时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除了一部分会沿垂直于盖板的方向传播出盖板之外,还有一部分会以一定的角度射入空气层并最终传播出盖板。由于上述两种光线射出盖板的位置不同,从而会产生重影效果,并且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距离越大,即H越大,会使得重影的效果更明显,即L越大。而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和位于显示模组出光侧表面的盖板,多个第一凸起使显示模组朝向盖板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多个第二凸起使盖板朝向显示模组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第一粗糙表面与第二粗糙表面相抵可以明显减少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降低盖板带来的重影效果,还可以降低整机厚度;第一粗糙表面与第二粗糙表面相抵所形成的间隙会使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避免牛顿环的产生;同时由于第二凸起的顶面呈弧面,使得盖板与显示模组相对运动时不会划伤显示模组。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1和盖板2;所述盖板2位于所述显示模组1出光侧表面,所述显示模组1朝向所述盖板2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1,多个所述第一凸起11用于使所述显示模组1朝向所述盖板2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所述盖板2朝向所述显示模组1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21,多个所述第二凸起21用于使所述盖板2朝向所述显示模组1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所述第一粗糙表面与所述第二粗糙表面相抵以在所述显示模组1与所述盖板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凸起21顶面呈弧面。上述显示模组1用于生成并发射构成图像的光线,其中显示模组1发出光线并向外界传播的方向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出光侧,上述盖板2位于显示模组1出光侧表面,即显示模组1所发出的光线会穿过盖板2。上述显示模组1朝向盖板2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1,多个第一凸起11用于使显示模组1朝向盖板2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显示模组1发出的光线会穿过该第一粗糙表面。上述第一凸起11会在显示模组1朝向盖板2一侧表面形成丘陵状的微结构,该微结构的厚度通常小于等于0.5mm,即上述第一凸起11的高度通常不大于0.5mm。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可以为LCD显示模组1。由于在现阶段LCD(LiquidCrystalDisplay)显示模组1的制作工艺非常成熟且制作成本较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选用LCD显示模组1作为生成图像的部件可以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在现阶段LCD显示模组1通常包括多层结构,LCD显示模组1的结构通常依次为背光板、下偏光片、液晶盒、上偏光片。其中背光板用于发射光线,该光线通常依次穿过下偏光片、液晶盒、以及上偏光片;背光板与下偏光片之间通常由OCA(光学透明胶)固定连接。相应的,上述第一凸起11通常位于上偏光片朝向盖板2一侧表面。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还可以为OLED显示模组1。相比于LCD显示模组1,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1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的反应速度等优点,属于高端显示模组1,与此同时OLED显示模组1的成本较高。OLED显示模组1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的铟锡氧化物(ITO)与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侧表面,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使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使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所述第一粗糙表面与所述第二粗糙表面相抵以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凸起顶面呈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侧表面,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使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盖板一侧表面为第一粗糙表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使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一侧表面为第二粗糙表面;所述第一粗糙表面与所述第二粗糙表面相抵以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凸起顶面呈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呈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显示模组为一体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为喷涂在所述显示模组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科华杨猛杨洋何宇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