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2172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包括航行体首部、航行体主体外壳和航行体底座;所述航行体主体内部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整气气室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与整气气室连接,进气管的下端穿过航行体底座与外部气压系统连接;所述整气气室内设置有气室,气室上设置有气孔,航行体主体外壳上设置有通道,所述气孔与通道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人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可实现结构可简易变换、航行体表面通气,结合高速摄影技术,来探索主动通气空泡多相流流动问题,旨在深入研究其演化机理,为推动主动通气技术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An Active Ventilation Underwater Vehicle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

技术介绍
水下航行体在水下高速运动过程中会产生自然空化现象,自然空化发生时伴随有大量空泡产生。随着环境压力的逐渐变小直至航行体穿出水面,空泡会出现不对称、脱落、溃灭等现象,在航行体表面产生随机载荷,对航行体造成强烈冲击,甚至导致航行体内部仪器失灵和外部结构发生损毁。力矩的不对称将会对航行体姿态产生相当大的扰动,从而影响航行体的运动姿态。为了尽量抑制自然空化的产生,降低水下航行体出水水动力载荷,大量科研人员开始着手研究向航行体表面通气,在航行体表面形成包裹着航行体的人工通气空泡,以达到控制水下航行体运动姿态,提高水下航行体运动稳定性的目的。主动通气技术涉及通气空泡运动特性、通气空泡融合特性等内容,包含复杂的多相流、流固耦合等问题,流气固三项之间互相耦合作用。目前在理论研究以及数值研究方面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推动主动通气技术的发展,需要通过实验手段探究这些复杂问题的内在机理。真实水下发射实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且实验费用十分惊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重复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航行体首部、航行体主体外壳和航行体底座,所述航行体主体外壳上部与航行体首部连接,航行体主体外壳下部与航行体底座连接;所述航行体主体内部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整气气室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与整气气室连接,进气管的下端穿过航行体底座与外部气压系统连接;所述整气气室内设置有气室,气室上设置有气孔,航行体主体外壳上设置有通道,所述气孔与通道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航行体首部、航行体主体外壳和航行体底座,所述航行体主体外壳上部与航行体首部连接,航行体主体外壳下部与航行体底座连接;所述航行体主体内部设置有输气装置;所述输气装置包括整气气室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与整气气室连接,进气管的下端穿过航行体底座与外部气压系统连接;所述整气气室内设置有气室,气室上设置有气孔,航行体主体外壳上设置有通道,所述气孔与通道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整气流罩,所述整气流罩为设置有透气孔的空心柱体,整气流罩设置在航行体首部与航行体主体外壳之间,航行体首部和航行体主体外壳之间形成气缝,所述气室与整气流罩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缝为0-3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整气流罩和航行体主体外壳之间还设置有整气流垫片;所述整气流垫片中间设置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航行体首部为半球形、锥形、方形或圆柱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通气式水下航行体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航行体首部为半球形、锥形、方形或圆柱形。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巍姚熊亮孙龙泉杨娜娜黄祥宏陈祥斌甘宁陆豪王文普苏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