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01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其包括斜撑杆、竖撑杆和水平撑杆;斜撑杆作为主要抗震部件,其采用叠合弹簧减震器,其内主要包括三组不提供长度的弹簧及两个套筒构成;这种结构提供了一种变刚度的柔性抗震机制,具有良好减振抗震能力。三组不提供长度的叠合弹簧,可根据外部激励被动调整刚度,更能应于服役环境恶劣的管网支吊架的抗震和减振。本抗震支吊架具有抗震减振,加固支吊架的作用;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适用性好,可根据外部激励被动调整刚度,能应用于恶劣的服役环境;抗震支吊架具有良好的变刚度柔性抗震机制,使得抗震减振效能大大提高。

An Anti-seismic Support and Suspension Frame Based on Variable Stiffness Spring Vibration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电工程的管道的安装、固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
技术介绍
抗震支吊架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固定领域,旨在减轻地震对机电工程的破坏作用。目前我国水、电、风厂管道工程普遍使用的是刚性支吊架,在振动较强区域支吊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严重影响生产运输安全性,一旦支吊架失效,会导致管道坍塌事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但现有规范仅规定对抗震支吊架进行抗震构造,没有给出具体的抗震设计要求。传统的抗震支吊架,存在结构设计复杂,生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安装效率低,适用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抗震效果好的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本技术具有良好的抗震、防震和减振能力,可有效降低机电管道设施在日常运行下的振动,能有效保护机电管道设施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包括斜撑杆、竖撑杆12.1、水平撑杆12.2;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下端连接在水平撑杆(12.2)左端部,其中,斜撑杆与水平撑杆12.2铰接,竖撑杆12.1通过螺杆与水平撑杆12.2连接;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上端分别与结构层14.1连接;所述斜撑杆相对于竖撑杆12.1倾斜40°~45°;竖撑杆12.1与水平撑杆12.2互相垂直;所述斜撑杆为叠合弹簧减震器;该叠合弹簧减震器包括外套筒5.3,该外套筒5.3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杆4.1,下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杆4.2;其中,第一螺纹连杆4.1的一端与外套筒5.3的上端螺纹连接;该外套筒5.3的下端内部具有一弹簧压缩腔,在弹簧压缩腔内设有可压缩的螺旋弹簧组件,第二螺纹连杆4.2的一端穿过止挡盖9.1伸入弹簧压缩腔内,并与螺旋弹簧组件连接,使第二螺纹连杆4.2相对于外套筒5.3形成活塞式伸缩结构。所述螺旋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第三弹簧6.3、限位块8.1、止挡环;所述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套筒5.1的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在止挡环上,止挡环固定在第二螺纹连杆4.2的端部;止挡环通过止挡盖9.1被限制在弹簧压缩腔内;所述第一弹簧6.1置于第一套筒5.1的内部,第二弹簧6.2套设于第一套筒5.1的外部,第二套筒5.2套设在第二弹簧6.2的外部,第三弹簧6.3套设于第二套筒5.2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筒5.1与第一弹簧6.1之间间隙配合,第一套筒5.1与第二弹簧6.2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弹簧6.2与第二套筒5.2之间间隙配合,第三弹簧6.3与外套筒5.3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6.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的长度大于第三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和第三弹簧6.3的同一端焊接在限位块8.1上;第三弹簧6.3的另一端自由悬空,第二弹簧6.2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5.2的端部焊接,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筒5.1的端部焊接;所述弹簧压缩腔的轴向长度是第一套筒5.1轴向长度的一倍或者一倍以上。竖撑杆12.1的上端全螺纹吊杆10.1与固定在结构层14.1的第二膨胀螺栓1.2连接;所述竖撑杆12.1的下端全螺纹吊杆10.2穿过水平撑杆12.2并用螺母固定。所述竖撑杆12.1的上段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加劲螺栓11.1、11.2。所述第一螺纹连杆4.1的另一端通过上端铰接件2.3与固定支座2.1转动铰接,固定支座2.1与固定在结构层14.1上的第一膨胀螺栓1.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撑杆12.2的右端的上侧用于放置管道16.1,管道16.1通过管夹15.1与水平撑杆12.2固定。所述第二螺纹连杆4.2还包括一截全螺纹连杆4.3,全螺纹连杆4.3的一端通过六角内螺纹套筒7.1与第二螺纹连杆4.2连接;全螺纹连杆4.3的另一端通过下端铰接件2.4与水平撑杆12.2转动铰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可应用于电缆、风管、水管等管道支吊架的减振和抗震需求,本技术主要抗震部件采用叠合弹簧减震器,其内主要包括三组不提供长度的弹簧及两个套筒构成;这种结构提供了一种变刚度的柔性抗震机制,具有良好减振抗震能力。三组不提供长度的叠合弹簧,可根据外部激励被动调整刚度,本技术更能应于服役环境恶劣的管网支吊架的抗震和减振。本抗震支吊架具有抗震减振,加固支吊架的作用;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适用性好,可根据外部激励被动调整刚度,能应用于恶劣的服役环境;由于本技术所述的斜撑杆具有良好的变刚度柔性抗震机制,使得抗震减振效能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包括斜撑杆、竖撑杆12.1、水平撑杆12.2;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下端连接在水平撑杆(12.2)左端部,其中,斜撑杆与水平撑杆12.2铰接,竖撑杆12.1通过螺杆与水平撑杆12.2连接;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上端分别与结构层14.1连接;所述斜撑杆相对于竖撑杆12.1倾斜40°~45°;竖撑杆12.1与水平撑杆12.2互相垂直;所述斜撑杆为叠合弹簧减震器;该叠合弹簧减震器包括外套筒5.3,该外套筒5.3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杆4.1,下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杆4.2;其中,第一螺纹连杆4.1的一端与外套筒5.3的上端螺纹连接;该外套筒5.3的下端内部具有一弹簧压缩腔,在弹簧压缩腔内设有可压缩的螺旋弹簧组件,第二螺纹连杆4.2的一端穿过止挡盖9.1伸入弹簧压缩腔内,并与螺旋弹簧组件连接,使第二螺纹连杆4.2相对于外套筒5.3形成活塞式伸缩结构。所述螺旋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第三弹簧6.3、限位块8.1、止挡环;所述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套筒5.1的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在止挡环上,止挡环固定在第二螺纹连杆4.2的端部;止挡环通过止挡盖9.1被限制在弹簧压缩腔内;所述第一弹簧6.1置于第一套筒5.1的内部,第二弹簧6.2套设于第一套筒5.1的外部,第二套筒5.2套设在第二弹簧6.2的外部,第三弹簧6.3套设于第二套筒5.2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筒5.1与第一弹簧6.1之间间隙配合,第一套筒5.1与第二弹簧6.2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弹簧6.2与第二套筒5.2之间间隙配合,第三弹簧6.3与外套筒5.3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6.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的长度大于第三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和第三弹簧6.3的同一端焊接在限位块8.1上;第三弹簧6.3的另一端自由悬空,第二弹簧6.2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5.2的端部焊接,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筒5.1的端部焊接;所述弹簧压缩腔的轴向长度是第一套筒5.1轴向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撑杆、竖撑杆(12.1)、水平撑杆(12.2);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下端连接在水平撑杆(12.2)左端部,其中,斜撑杆与水平撑杆(12.2)铰接,竖撑杆(12.1)通过螺杆与水平撑杆(12.2)连接;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上端分别与结构层(14.1)连接;所述斜撑杆相对于竖撑杆(12.1)倾斜40°~45°;竖撑杆(12.1)与水平撑杆(12.2)互相垂直;所述斜撑杆为叠合弹簧减震器;该叠合弹簧减震器包括外套筒(5.3),该外套筒(5.3)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杆(4.1),下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杆(4.2);其中,第一螺纹连杆(4.1)的一端与外套筒(5.3)的上端螺纹连接;该外套筒(5.3)的下端内部具有一弹簧压缩腔,在弹簧压缩腔内设有可压缩的螺旋弹簧组件,第二螺纹连杆(4.2)的一端穿过止挡盖(9.1)伸入弹簧压缩腔内,并与螺旋弹簧组件连接,使第二螺纹连杆(4.2)相对于外套筒(5.3)形成活塞式伸缩结构;所述螺旋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第三弹簧(6.3)、限位块(8.1)、止挡环;所述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套筒(5.1)的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在止挡环上,止挡环固定在第二螺纹连杆(4.2)的端部;止挡环通过止挡盖(9.1)被限制在弹簧压缩腔内;所述第一弹簧(6.1)置于第一套筒(5.1)的内部,第二弹簧(6.2)套设于第一套筒(5.1)的外部,第二套筒(5.2)套设在第二弹簧(6.2)的外部,第三弹簧(6.3)套设于第二套筒(5.2)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筒(5.1)与第一弹簧(6.1)之间间隙配合,第一套筒(5.1)与第二弹簧(6.2)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弹簧(6.2)与第二套筒(5.2)之间间隙配合,第三弹簧(6.3)与外套筒(5.3)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6.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6.2),第二弹簧(6.2)的长度大于第三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和第三弹簧(6.3)的同一端焊接在限位块(8.1)上;第三弹簧(6.3)的另一端自由悬空,第二弹簧(6.2)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5.2)的端部焊接,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筒(5.1)的端部焊接;所述弹簧压缩腔的轴向长度是第一套筒(5.1)轴向长度的一倍或者一倍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刚度弹簧减振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撑杆、竖撑杆(12.1)、水平撑杆(12.2);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下端连接在水平撑杆(12.2)左端部,其中,斜撑杆与水平撑杆(12.2)铰接,竖撑杆(12.1)通过螺杆与水平撑杆(12.2)连接;所述斜撑杆及竖撑杆(12.1)的上端分别与结构层(14.1)连接;所述斜撑杆相对于竖撑杆(12.1)倾斜40°~45°;竖撑杆(12.1)与水平撑杆(12.2)互相垂直;所述斜撑杆为叠合弹簧减震器;该叠合弹簧减震器包括外套筒(5.3),该外套筒(5.3)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连杆(4.1),下端设有第二螺纹连杆(4.2);其中,第一螺纹连杆(4.1)的一端与外套筒(5.3)的上端螺纹连接;该外套筒(5.3)的下端内部具有一弹簧压缩腔,在弹簧压缩腔内设有可压缩的螺旋弹簧组件,第二螺纹连杆(4.2)的一端穿过止挡盖(9.1)伸入弹簧压缩腔内,并与螺旋弹簧组件连接,使第二螺纹连杆(4.2)相对于外套筒(5.3)形成活塞式伸缩结构;所述螺旋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第三弹簧(6.3)、限位块(8.1)、止挡环;所述第一套筒(5.1)、第二套筒(5.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套筒(5.1)的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在止挡环上,止挡环固定在第二螺纹连杆(4.2)的端部;止挡环通过止挡盖(9.1)被限制在弹簧压缩腔内;所述第一弹簧(6.1)置于第一套筒(5.1)的内部,第二弹簧(6.2)套设于第一套筒(5.1)的外部,第二套筒(5.2)套设在第二弹簧(6.2)的外部,第三弹簧(6.3)套设于第二套筒(5.2)的外部;所述第一套筒(5.1)与第一弹簧(6.1)之间间隙配合,第一套筒(5.1)与第二弹簧(6.2)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弹簧(6.2)与第二套筒(5.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仁吴波苏新戴亮姚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金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