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69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光伏组件边框堆叠时占用空间大导致运输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若干根边框型材围成的框架,边框型材包括固定头、连接在固定头下侧的连接段和连接在连接段下端的安装折边,固定头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连接段相对固定头向框架的外侧倾斜设置,安装折边相对连接段向框架的外侧翻折,连接段的内侧靠近固定头处设有抵靠台。具有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运输效率优点。

A Photovoltaic Modul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
,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特别是一种光伏组件边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光伏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光伏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光伏组件的成本仍然限制着光伏的广泛推广使用,其中运输费是成本中占比较大的一项。目前常规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为矩形结构,边框上下的外边长均相同,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晶硅或非晶硅光伏发电组件用边框【申请号:201820429576.3】、一种具有双溢胶槽的光伏边框及光伏组件【申请号:201721898723.3】以及光伏组件铝边框【申请号:201730683405.4】等,光伏组件的线盒与边框的下侧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现有光伏组件边框在运输堆叠时,两个光伏组件边框堆叠占用的高度即为两个光伏组件边框的高度和,在堆叠时无法利用线盒与边框下侧面之间的空闲空间,导致很大一部分上下空间被浪费,导致在限定高度内能堆叠的光伏组件边框相对较少,导致了运输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光伏组件边框堆叠时占用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若干根边框型材围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型材包括固定头、连接在固定头下侧的连接段和连接在连接段下端的安装折边,所述固定头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段相对固定头向框架的外侧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折边相对连接段向框架的外侧翻折,所述连接段的内侧靠近固定头处设有抵靠台。光伏组件边框的玻璃面板安装在框架的固定头之间,玻璃面板的边沿卡接固定在固定槽中,边框型材之间首尾通过角码铆接固定,角码与本申请中的边框型材适配,安装折边用于安装时固定光伏组件边框;线盒位于框架内的抵靠台的内侧,抵靠台的下侧面低于线盒;连接段及安装折边的设置方式使得框架朝下的开口的内边长大于由固定头围成的框架上端的外边长,也就是在两个光伏组件边框上下堆叠时位于下方的框架的上端能伸入位于上方的框架内侧,此时位于下方的固定头抵在位于上方的抵靠台上,利用了伏组件的线盒与边框的下侧面之间的空间,通过上述结构减小了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边框上下堆叠时占用的空间,也就是在单位高度内能堆叠更多的光伏组件边框,能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运输效率;同时由于位于下方的框架的上端在位于上方的框架内侧,也就是上下两个框架之间在水平面上位置被限位无法相对移动,在运输时使得堆叠的光伏组件边框更稳定。在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中,所述固定头的上侧面分为位于外侧的抵靠面和位于内侧的让位面,所述抵靠面为平面,所述让位面向下倾斜,所述抵靠台的下侧面与固定头的抵靠面平行。在上下堆叠时,位于下方框架的固定头的抵靠面与位于上方框架的抵靠台的下侧面贴靠,让位面能减小位于下方框架的固定头与位于上方框架的抵靠台的接触面积,使得上下框架完全贴合,避免出现悬空的情况,在运输时避免框架的边框型材形变。在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中,所述抵靠台的截面呈“L”型,所述抵靠台与连接段之间形成空心结构。该结构的抵靠台即能起到抵靠支撑的作用,同时能加强连接段的强度,且实现框架的轻量化。在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中,所述连接段与安装折边之间的夹角为120°~150°。该结构即能满足上下堆叠式占用空间小的要求,也能满足边框的强度,且边框型材的用料相对较小的要求,生产成本相对较小。在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中,所述连接段包括两条平行的连接条,两条所述连接条之间为空心结构。满足框架轻量化的要求。在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中,所述固定头上位于固定槽的上槽壁上设有溢胶槽。溢胶槽用于容纳固定玻璃面板时多余的玻璃胶。在上述的光伏组件边框中,所述固定头上固定槽的宽度自固定槽的中段向内逐渐增大。在固定玻璃面板时内部增大的固定槽能容纳玻璃胶,提高密封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光伏组件边框具有在堆叠时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边框上下堆叠时占用的空间小,能提高光伏组件边框的运输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光伏组件边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光伏组件边框中边框型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光伏组件边框中边框堆叠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11、玻璃面板;2、边框型材;21、固定头;211、固定槽;212、溢胶槽;213、抵靠面;214、让位面;22、连接段;221、连接条;23、安装折边;24、抵靠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四根边框型材2围成呈方形的框架1,边框型材2之间首尾通过角码固定,角码与本申请中的边框型材2适配。边框型材2包括固定头21、连接在固定头21下侧的连接段22和连接在连接段22下端的安装折边23,固定头21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211,固定头21上位于固定槽211的上槽壁上设有溢胶槽212,固定头21上固定槽211的宽度自固定槽211的中段向内逐渐增大。连接段22相对固定头21向框架1的外侧倾斜设置,连接段22包括两条平行的连接条221,两条连接条221之间为空心结构,安装折边23相对连接段22向框架1的外侧翻折,连接段22与安装折边23之间的夹角为120°~150°,作为优选,连接段22与安装折边23之间的夹角为120°或者135°或者150°。连接段22的内侧靠近固定头21处设有抵靠台24,抵靠台24的截面呈“L”型,抵靠台24与连接段22之间形成空心结构。固定头21的上侧面分为位于外侧的抵靠面213和位于内侧的让位面214,抵靠面213为平面,让位面214向下倾斜,抵靠台24的下侧面与固定头21的抵靠面213平行,在上下堆叠时,位于下方框架1的固定头21的抵靠面213与位于上方框架1的抵靠台24的下侧面贴靠。光伏组件边框的玻璃面板11安装在框架1的固定头21之间,玻璃面板11的边沿卡接固定在固定槽211中,安装折边23用于安装时固定光伏组件边框;线盒位于框架1内的抵靠台24的内侧,抵靠台24的下侧面低于线盒;连接段22及安装折边23的设置方式使得框架1朝下的开口的内边长大于由固定头21围成的框架1上端的外边长,也就是在两个光伏组件边框上下堆叠时位于下方的框架1的上端能伸入位于上方的框架1内侧,此时位于下方的固定头21抵在位于上方的抵靠台24上,利用了伏组件的线盒与边框的下侧面之间的空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若干根边框型材(2)围成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型材(2)包括固定头(21)、连接在固定头(21)下侧的连接段(22)和连接在连接段(22)下端的安装折边(23),所述固定头(21)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211),所述连接段(22)相对固定头(21)向框架(1)的外侧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折边(23)相对连接段(22)向框架(1)的外侧翻折,所述连接段(22)的内侧靠近固定头(21)处设有抵靠台(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若干根边框型材(2)围成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型材(2)包括固定头(21)、连接在固定头(21)下侧的连接段(22)和连接在连接段(22)下端的安装折边(23),所述固定头(21)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211),所述连接段(22)相对固定头(21)向框架(1)的外侧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折边(23)相对连接段(22)向框架(1)的外侧翻折,所述连接段(22)的内侧靠近固定头(21)处设有抵靠台(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21)的上侧面分为位于外侧的抵靠面(213)和位于内侧的让位面(214),所述抵靠面(213)为平面,所述让位面(214)向下倾斜,所述抵靠台(24)的下侧面与固定头(21)的抵靠面(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敏达张延炎陶武松郭志球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科技海宁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