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65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端子,具有基片,在基片的前端边缘延伸并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形成凸起形态的触点,在基片的后端形成外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应用上述电连接端子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在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的容腔中各自至少安装了一个端子,相互对接的两个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为上述电连接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弹性片的弹性强,使触点接触紧密,电连接更可靠,方便了运用产品的生产组装。

A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rmin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ublic-Business Interdistribution Conne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端子公母互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端和母端的电连接,要么采用导线连接,这种连接十分麻烦,而且存在连接不牢固的缺陷,要么采用公母对接式连接器连接,这种连接方便,大致如图1或图2所示,但是,仔细分析其端子结构,不难发现图1和图2中的公端子100和母端子200都是在相互接触的位置形成凸起的弹片触点110和210,弹片弹性弱,触点110和210接触紧密度差,电连接可靠性差,实有改进必要。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研发出一种新型公母互配电连接器,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端子,以及应用此电连接端子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其结构简单,弹片弹性强,触点接触紧密,电连接更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连接端子,具有基片,在基片的前端边缘延伸并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形成凸起形态的触点,在基片的后端形成外接部。所述翻折的弹性片具有前、中、后三段,弹性片形成中间高于前后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的触点。所述基片的前端在侧边缘延伸并侧翻折形成弹性片,弹性片在侧翻折的垂直方向前后向下倾斜,使弹性片中间高于前后。所述弹性片的中间为平面,中间平面高于向下倾斜的前后。所述弹性片的中间为弧面,中间弧面高于向下倾斜的前后。所述基片的前端在前边缘延伸并往回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在中间呈弧面凸起或平面凸起。所述翻折的弹性片具有前、后两段,弹性片形成后段高于前段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的触点,后段呈弧面凸起或平面凸起。所述外接部是在基片后端回弯形成导线接触弹片,供外接导线电连接。所述基片呈平直状,翻折的弹性片和回弯的导线接触弹片位于基片的同一侧。所述基片在中间两次弯折呈Z字形,翻折的弹性片和回弯的导线接触弹片分别位于基片的两侧。所述外接部是在基片后端弯折形成焊脚,供PCB板电连接。所述基片上形成安装定位用倒钩。一种公母互配电连接器,包括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各自具有贯通的容腔,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的一端形成对插口而另一端形成外接口,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呈可相对移动的形态使彼此在对插口接合或脱离;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的容腔中各自至少安装了一个端子,每一个端子都具有对接用的触点对应于对插口以及具有外接部对应于外接口;其中,相互对接的两个端子中至少一个端子为上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具有基片,在基片的前端边缘延伸并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形成凸起形态的触点,在基片的后端形成外接部;当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移动成彼此接合时,在翻折弹性片的作用下使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容腔中的端子触点保持紧密接触。所述上述电连接端子翻折的弹性片具有前、中、后三段,弹性片形成中间高于前后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的触点,当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移动成彼此接合时,上述电连接端子的触点在中间最高处或后段与另一端子保持紧密接触。所述上述电连接端子翻折的弹性片具有前、后两段,弹性片形成后段高于前段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的触点,后段呈弧面凸起或平面凸起,当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移动成彼此接合时,上述电连接端子的触点在后段与另一端子保持紧密接触。所述相互对接的两个端子都为上述电连接端子,当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移动成彼此接合时,在两个翻折弹性片的作用下使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容腔中的端子触点保持紧密接触。所述相互对接的一个端子为上述电连接端子,另一个端子为普通端子,普通端子直接升高形成对接用触点。所述端子上形成倒钩与对应的容腔内壁配合而固定在容腔中。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因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端子的触点形成在翻折的弹性片上,弹性片的弹性强,使触点接触紧密,电连接更可靠,方便了运用产品的生产组装。运用中,当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的对插口相互对接时,相互对接的端子在至少一个翻折弹性片的作用下,随翻折弹性片的相对位移,使两个端子的触点充分、紧密接触,实现公端和母端的可靠电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公母对接式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公母对接式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运用于公母互配电连接器的组合剖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运用于公母互配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连接端子的形态一结构示意图;图5-1是图5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连接端子的形态二结构示意图;图6-1是图6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运用于公母互配电连接器的组合剖示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运用于公母互配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连接端子的形态一结构示意图;图9-1是图9的侧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连接端子的形态二结构示意图一;图10-1是图10的侧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连接端子的形态二结构示意图二;图11-1是图11的侧视图;图12-1是本专利技术端子配合样式一;图12-2是本专利技术端子配合样式二;图12-3是本专利技术端子配合样式三。标号说明公端子100,母端子200,弹片触点110和210;电连接端子1:基片11,弹性片12,触点13,外接部14,倒钩15;公端绝缘壳2:容腔21,对插口22,外接口23,母端绝缘壳3:容腔31,对插口32,外接口33。导线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端子1,以及该电连接端子应用的公母互配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端子1的结构如图5、图5-1、图6、图6-1、图9至图11-1所示,具有基片11,在基片11的前端边缘进行延伸,并且翻折形成弹性片12,翻折的弹性片12形成凸起形态的触点13,在基片11的后端形成外接部14。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片12的凸起形态可以有多种:比如所述翻折的弹性片12具有前、中、后三段,弹性片12形成中间高于前后两段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12的触点13,凸起形态是因为中间和前后两段的相对高低而造成,弹性片12的凸起形态可以但不限于弧面凸起、平面凸起或其他形态的凸起,使凸起形成的触点13供公母互配时对接,在实际使用中,触点13在中间最高处(如图12-2)或后段(如图12-1)与另一端子保持紧密接触;又比如所述翻折的弹性片12具有前、后两段,弹性片12形成后段高于前段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12的触点13,凸起形态是因为后段相对高、前段相对低而造成,后段可以但不限于弧面凸起或平面凸起,使凸起形成的触点13供公母互配时对接,在实际使用中,触点13在后段(如图12-3)与另一端子保持紧密接触。其中,图5、图5-1、图6和图6-1所示的实施例一,所述基片11的前端是在前边缘进行延伸,并且往回翻折形成弹性片12,翻折的弹性片12在中间凸起形成触点13,中间凸起可以是呈弧面凸起(图5和图6所示)或平面凸起。图9至图11-1所示的实施例二,所述基片11的前端是在侧边缘进行延伸,并且侧翻折形成弹性片12,弹性片12在侧翻折的垂直方向前后两段向下倾斜,使弹性片12中间高于前后两段呈凸起形态。具体地,图9至图11-1所示弹性片12的中间为平面,中间平面高于向下倾斜的前后两段。所述弹性片12的中间也可以为弧面(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基片,在基片的前端边缘延伸并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形成凸起形态的触点,在基片的后端形成外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基片,在基片的前端边缘延伸并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形成凸起形态的触点,在基片的后端形成外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的弹性片具有前、中、后三段,弹性片形成中间高于前后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的触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的前端在侧边缘延伸并侧翻折形成弹性片,弹性片在侧翻折的垂直方向前后向下倾斜,使弹性片中间高于前后,弹性片的中间为平面或弧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的前端在前边缘延伸并往回翻折形成弹性片,翻折的弹性片在中间呈弧面凸起或平面凸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的弹性片具有前、后两段,弹性片形成后段高于前段的凸起形态,凸起部位为弹性片的触点,后段呈弧面凸起或平面凸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是在基片后端回弯形成导线接触弹片,供外接导线电连接;或者,所述外接部是在基片后端弯折形成焊脚,供PCB板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呈平直状,翻折的弹性片和回弯的导线接触弹片位于基片的同一侧;或者,所述基片在中间两次弯折呈Z字形,翻折的弹性片和回弯的导线接触弹片分别位于基片的两侧。8.一种公母互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各自具有贯通的容腔,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的一端形成对插口而另一端形成外接口,公端绝缘壳和母端绝缘壳呈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水黄宝华李志焕李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