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带辅助导向管的面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带辅助导向管的面罩。
技术介绍
治疗三叉神经痛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Hartel前入路法,从患者口角处外侧2-3cm处进针,另2个参考点分别为患者瞳孔下方1cm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cm,在穿刺前,一般利用光线在人脸部进行定位出穿刺位置,然后采用球囊穿刺针进行穿刺,该方法操作繁琐,容易出现误差。现有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先根据客户脸型进行3D建模,利用3D打印出穿刺模具(面罩),在面罩上开设有穿刺孔,通过穿刺孔定位好穿刺的位置和方向,把面罩套戴在客户脸部后,即可采用穿刺针对面罩上的穿刺孔进行穿刺,然后把球囊导管伸入进行观察和造影。采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需要时刻注意穿刺的深度,避免穿刺深度太浅不能进入卵圆孔,或者穿刺深度太深对人造成伤害。一般人皮肤表层到卵圆孔之间的距离大概是7cm-8cm。而现有的穿刺针上均设置有两条刻度痕,一条显示穿刺深度为5cm,另一条显示穿刺深度为10cm,两者都不能准确显示合适的穿刺深度。而现有的面罩上一般会设置导向管对穿刺针的方向进行导向,但是,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带辅助导向管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与人脸部适应并紧贴脸部设置;穿刺孔,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上,用于引导穿刺针进入的位置和方向;导向管,一体设置在所述穿刺孔外侧,所述导向管的长度在2cm‑3c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带辅助导向管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与人脸部适应并紧贴脸部设置;穿刺孔,设置在所述面罩主体上,用于引导穿刺针进入的位置和方向;导向管,一体设置在所述穿刺孔外侧,所述导向管的长度在2cm-3cm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带辅助导向管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辅助固定的定位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