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与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95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壳,包括壳体和嵌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振动缓冲带用于吸收由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壳体的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及所述外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与振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振动单元振动,所述振动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减少骨传导传声时的声音泄漏,保护通话隐私。

Shell and Termi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壳与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外壳与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市场上已有采用骨传导技术进行传声的手机。骨传导手机通过手机外壳振动引发人体颅骨或颌骨振动,进而使人产生听觉。但是,在通话时整个手机外壳都在振动,导致手机附近大范围的空气产生振动,使周围的人也能听到通话声音,从而暴露了隐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壳及终端设备,能够减少骨传导传声时的声音泄漏,保护通话隐私。一种外壳,壳体和嵌设于所述壳体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将所述壳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壳体能够与一振动单元抵接以将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吸收所述振动以减少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壳体的振动。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及上文所述的外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与振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振动单元振动,所述振动单元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壳体。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在壳体嵌设振动缓冲带,使振动单元与位于振动缓冲带的第一侧的壳体抵接,当振动单元振动时,所述第一侧的壳体振动传声;而由于振动缓冲带对振动有缓冲和吸收作用,因此所述第二侧的壳体基本不会振动,从而使得声音局限在所述第一侧的壳体附近被用户接收而不会扩散,降低了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盖板,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盖板的周缘;所述振动缓冲带嵌设在所述边框与所述盖板上。其中,所述盖板的表面覆盖有吸振层,进一步降低了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其中,所述吸振层为柔性有机膜。柔性有机膜的刚度极小,因而可以起到很好的吸振作用。其中,所述振动缓冲带由橡胶或多孔陶瓷制成。这种材料成本较低。其中,所述振动缓冲带与所述壳体通过粘胶粘接。此种粘接的方式简单易行,结构强度满足需要,成本低廉。其中,所述振动缓冲带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振动缓冲带间隔分布。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其中,所述本体包括射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元产生射频信号;所述振动缓冲带由非信号屏蔽材料制成,所述振动缓冲带用于使所述射频信号通过。其中,所述振动单元为压电振动模块。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终端设备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带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带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0。终端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终端设备10可以采用骨传导技术进行传声。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外壳11与显示屏12,外壳11具有开口,显示屏12收容于外壳11内并露出所述开口,便于用户观看画面。终端设备10还包括收容于外壳11内的本体,在图1所示视角中所述本体位于显示屏12下方。所述本体为终端设备10中用于进行运算、存储、指令处理等,以实现各种功能(如显示、音频、摄像、通信、振动等)的硬件,以及支撑这些硬件的机械结构件的总称。例如,所述本体包括电路板(例如主板)及其上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发出操作指令,控制其他器件工作。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CPU(中央处理器)或其他控制芯片。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还可以包括振动单元13,振动单元13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发生振动。振动单元13例如可以是压电振动模块,压电振动模块具有工作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重量轻等优点,适合用在终端设备10中。当然,振动单元13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响应所述处理单元的指令进行振动的器件或模组。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正常持握终端设备10时(使得用户看到的画面正常显示,而非倒立、横卧、斜向等),振动单元13位于适合用户头部接收振动的位置,如振动单元13设在适合抵住耳廓及耳朵周围(如颅骨、颌骨等)的位置,以便于用户接收振动产生听觉。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1包括壳体112和嵌设在壳体112上并将所述壳体112划分为两个部分的振动缓冲带111。本实施例中,所述嵌设指振动缓冲带111的表面与壳体112的表面平齐或有断差(例如振动缓冲带111高出壳体112的表面)。振动缓冲带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A与第二侧B,第一侧A与第二侧B分别为振动缓冲带111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振动缓冲带111可以横贯壳体112,将壳体112分为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与位于第二侧B的部分。本实施例中,壳体112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可以对应用户头部接收振动的部位,如对应耳廓及耳朵周围(如颅骨、颌骨等)的位置。示意性的,在图2所示视角中,第一侧A为振动缓冲带111的上侧,第二侧B为振动缓冲带111的下侧。本实施例中,振动缓冲带111可采用相较壳体112更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起到缓冲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例如当壳体112为金属材料时,振动缓冲带111可以为橡胶、多孔陶瓷(尤其是高空隙率的多孔陶瓷)等材料。当然,振动缓冲带111还可以采用其他刚度较小的材料,如硅胶。振动缓冲带111可以通过粘胶与壳体112粘接,即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一侧A及第二侧B分别通过粘胶与壳体112位于第一侧A及第二侧B的部分连接。粘接的方式简单易行,结构强度满足需要,成本低廉。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振动缓冲带111与壳体112连接。例如,可以在制造壳体112时一体形成振动缓冲带111,得到一体式结构的外壳11。如图2所示,振动单元13与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这一侧的壳体。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可以与用户头部抵接,以将振动传递至用户头部引发听觉。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的振动将向位于第二侧B的壳体112传递。但由于两侧壳体112之间设有振动缓冲带111,振动缓冲带111能够缓冲和吸收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所传递的振动,使传递到位于第二侧B的壳体112上的振动大幅减小。因此,基本上整个外壳11仅有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在振动传声,从而使声音局限在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附近。在理想情况下,壳体112上仅有位于第一侧A的部分振动,而位于第二侧B的部分不振动,因此声音会更加聚集。由此,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在壳体112上嵌设振动缓冲带111,使振动单元13与位于振动缓冲带111的第一侧的壳体112抵接,当振动单元13振动时,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振动传声;而由于振动缓冲带111对振动有缓冲和吸收作用,因此位于第二侧B的壳体112基本不会振动,从而使得声音局限在位于第一侧A的壳体112附近被用户接收而不会扩散,降低了漏音和泄漏隐私的风险。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2可以包括边框1121和盖板1122,其中边框1121围设在盖板1122的周缘。相应的,振动缓冲带111嵌设在边框1121和盖板11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嵌设于所述壳体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将所述壳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壳体能够与一振动单元抵接以将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吸收所述振动以减少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壳体的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嵌设于所述壳体的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将所述壳体划分为两个部分;所述振动缓冲带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壳体能够与一振动单元抵接以将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振动缓冲带,所述振动缓冲带吸收所述振动以减少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壳体的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和盖板,所述边框围设在所述盖板的周缘;所述振动缓冲带嵌设在所述边框与所述盖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表面覆盖有吸振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层为柔性有机膜。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缓冲带由橡胶或多孔陶瓷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忠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