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984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在准PR控制器中加入高次谐波补偿环节,构成多谐振PR控制器;S02,将给定并网电流Iref与实际并网电流IL的差值作为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入;S03,将并网电流直流量参考值IL‑dc与并网电流直流量的差值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S04,将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出与PI控制器的输出相加后作为逆变器开关管开通与关断的控制信号;S05,求取实际并网电流IL的平均值对实际并网电流IL的等效比例增益kIL。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既抑制电网电压谐波与畸变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又消除并网电流的直流分量,实现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高质量控制。

A Control Method of PV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Multi-Resonance PR and PI Joint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光伏发电技术已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技术是获得高质量并网电能的关键。目前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有:重复控制、滞环控制、无差拍控制、PI控制、预测电流控制和PR控制。上述控制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控制要求,但都存在缺点。传统的单一重复控制动态性能较差;滞环控制会使开关频率不固定,导致不必要的损耗;无差拍控制对参数依赖性较强;PI控制对交流控制信号无法实现无静差控制,对各高次电流谐波缺乏足够的抑制能力;预测电流控制由于采样计算延时总是差一拍控制;PR控制虽然能实现对交流信号的无静差控制,却不能消除直流分量。为此需要考虑联合控制方案,实现取长补短,达到最优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并网电流控制方法,可以在实现并网电流与参考电流零误差的同时,既抑制电网电压谐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在准PR控制器中加入高次谐波补偿环节,构成多谐振PR控制器;S02,将给定并网电流Iref与实际并网电流IL的差值作为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入,得到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出;S03,将并网电流直流量参考值IL‑dc与并网电流直流量的差值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得到PI控制器的输出;S04,将S02中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出与S03中PI控制器的输出相加后作为逆变器开关管开通与关断的控制信号;S05,求取实际并网电流IL的平均值对实际并网电流IL的等效比例增益kIL;S06,将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差值经过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在准PR控制器中加入高次谐波补偿环节,构成多谐振PR控制器;S02,将给定并网电流Iref与实际并网电流IL的差值作为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入,得到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出;S03,将并网电流直流量参考值IL-dc与并网电流直流量的差值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得到PI控制器的输出;S04,将S02中多谐振PR控制器的输出与S03中PI控制器的输出相加后作为逆变器开关管开通与关断的控制信号;S05,求取实际并网电流IL的平均值对实际并网电流IL的等效比例增益kIL;S06,将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差值经过LC滤波电路后得到并网电流IL;S07,得到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传递函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01中,多谐振PR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其中:GPR(s)为多谐振PR控制器的传递函数,s为复频域算子,ω0为电网电压基波频率,ωc为截止频率,kp为比例系数,kr为谐振系数,k为谐波次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谐振PR和PI联合控制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红蒋根才王秀琳李德正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正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