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旭专利>正文

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040 阅读: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属于气缸结构技术领域。特征:中端盖装有注油接头和排气接头,环形活塞、中端盖和内外筒构成环形储油腔;环形活塞、前端盖和内外构成环形充气腔;前端盖、内筒和整体活塞杆构成另一个环形充气腔;整体活塞杆、内筒和中端盖构成蓄油腔;中端盖内装有装配密封;在装配密封和油密封之间有输油孔,在油密封和气密封之间有排气孔,整体活塞杆的活塞内开有与大气相通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整体长度,改进稳定性,提高实用性和生产安全性,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压力执行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以压縮空 气为动力,采用内部液压系统增加输出力的液压增力气缸。(二)
技术介绍
普通气缸或液压缸,单纯的采用压縮空气或流体,推动缸内活 塞运动,产生推出和返回两个工作行程。在每个单一行程中,运行速 度和输出力基本是一样的。于是,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根据工作需要 改变工作状态。例如在接触工件之前的空行程,用较小输出力快速推 进,接触工件之后的力行程,用很大输出力,慢速推进。普通气缸和 液压缸无法满足这些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紧凑、安全髙效的 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包括 整体活塞杆l、前端盖2、内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中端盖9、油密封IO、气密封ll、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等零件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中端盖9上,装有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 环形活塞5 、中端盖9和内筒3 、外筒7 —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储油腔, 即腔P ;环形活塞5 、前端盖2和内筒3 、外筒7 —起构成一个环形 的充气腔,即腔Q;前端盖2、内筒3和整体活塞杆1一起构成另一 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E;整体活塞杆l、内筒3和中端盖9一起构 成蓄油腔,即腔F;中端盖9内,装有装配密封8 ;在装配密封8和油密封10之间, 有输油孔R,用于在腔P和腔F之间传送液压油;在油密封10和气 密封ll之间,有排气孔S,避免腔M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整体活塞杆l的活塞内,开有微孔T,与大气相通,阻断腔E内 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缸体采用内外双筒式结构,能够有 效縮短整体长度,改进稳定性,提高实用性;采用内外双筒式结构, 液压系统的高压部分,局限于内筒3的内部,外筒7可以起到额外的 安全防护作用,提高生产安全性。采用内外双筒式结构,腔F的静密 封,即使密封性下降,腔内的液压油也不会进入大气,而是返回储油 腔,即腔P,避免污染环境。本技术,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入 不同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整体活塞杆l的推出过程中,接触工件前, 以小推力快速接近工件。接触工件后,以大推力慢速加工工件。在返 回过程中,再以较小的拉力,快速返回。不但极大提高加工质量和工 作效率,而且较传统气缸和液压缸相比,还可以极大降低能耗。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之,本技术能适应输出力变化的不同的工 作需要,保证了本技术的实用性。本技术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进入不同工作状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四) 附图说明 图l为本技术主视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阶梯剖视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本技术由整体活塞杆l、前端盖2、内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 中端盖9 、油密封10、气密封11、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 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等零件构成。排气口 A与腔E相通,排气口B与腔Q相通,排气口C与腔M相通,排气口 D与腔N相通。腔F和腔P充满液压油,在气缸活塞14和柱塞杆12复位的时候(图中移到右端),通过输油孔R相通。在气缸活塞14 和柱塞杆12推出的时候(图中向左移动),由于柱塞杆12和装配密 封8之间密封,腔F和腔P内的液压油被阻断,腔F内产生高压,推 动整体活塞杆l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本技术分为三个工作过程分别是空行 程、力行程和返回行程。1、 初始状态排气口 A和C供气,B和D排气,整体活塞杆1 和柱塞杆12回縮(图中移到右端),腔F内的液压油被整体活塞 杆1推到腔P中,液压增力气缸处于初始状态。2、 空行程排气口B和C供气,A和D排气,环形活塞5推动 (图中右移)腔P内的液压油向腔F中填充,整体活塞杆1推出 (图中左移),直到接触工件。3、 力行程空行程完成之后,排气口 B和D供气,A和C排气, 腔N内的压縮空气使气缸活塞14和柱塞杆12推出(图中左移), 腔F内的液压油被装配密封8密封,柱塞杆12继续推出,整体活 塞杆1处于增压工作状态,液压增力气缸冲压工件,输出最大工 作压力。4、 返回行程力行程完成之后,排气口A和C供气,B和D排 气,液压增力气缸返回初始状态。权利要求1、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包括整体活塞杆(1)、前端盖(2)、内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中端盖(9)、油密封(10)、气密封(11)、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其特征有中端盖(9)上,装有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环形活塞(5)、中端盖(9)和内筒(3)、外筒(7)一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储油腔,即腔(P);环形活塞(5)、前端盖(2)和内筒(3)、外筒(7)一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Q);前端盖(2)、内筒(3)和整体活塞杆(1)一起构成另一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E);整体活塞杆(1)、内筒(3)和中端盖(9)一起构成蓄油腔,即腔(F);中端盖(9)内,装有装配密封(8);在装配密封(8)和油密封(10)之间,有输油孔(R),用于在腔(P)和腔(F)之间传送液压油;在油密封(10)和气密封(11)之间,有排气孔(S),避免腔(M)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整体活塞杆(1)的活塞内,开有微孔(T),与大气相通,阻断腔(E)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其特征在于储油腔 (P )和充气腔(Q ),设置在内筒(3 )和外筒(7 )之间的环形区域,这两个腔,是环形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属于气缸结构
特征中端盖装有注油接头和排气接头,环形活塞、中端盖和内外筒构成环形储油腔;环形活塞、前端盖和内外构成环形充气腔;前端盖、内筒和整体活塞杆构成另一个环形充气腔;整体活塞杆、内筒和中端盖构成蓄油腔;中端盖内装有装配密封;在装配密封和油密封之间有输油孔,在油密封和气密封之间有排气孔,整体活塞杆的活塞内开有与大气相通微孔。本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整体长度,改进稳定性,提高实用性和生产安全性,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文档编号F15B11/00GK201190704SQ20082000200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日专利技术者旭 孙 申请人:旭 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包括整体活塞杆(1)、前端盖(2)、内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中端盖(9)、油密封(10)、气密封(11)、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 其特征有:中端盖(9)上,装有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环形活塞(5)、中端盖(9)和内筒(3)、外筒(7)一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储油腔,即腔(P);环形活塞(5)、前端盖(2)和内筒(3)、外筒(7)一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Q);前端盖(2)、内筒(3)和整体活塞杆(1)一起构成另一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E);整体活塞杆(1)、内筒(3)和中端盖(9)一起构成蓄油腔,即腔(F); 中端盖(9)内,装有装配密封(8);在装配密封(8)和油密封(10)之间,有输油孔(R),用于在腔(P)和腔(F)之间传送液压油; 在油密封(10)和气密封(11)之间,有排气孔(S),避免腔(M)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整体活塞杆(1)的活塞内,开有微孔(T),与大气相通,阻断腔(E)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
申请(专利权)人:孙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