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886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它是由阀套(1)和主阀芯(5)与先导伺服机构及换向阀(17)组成,其特征是在阀套(1)的侧面设有主阀进油口(4)和主阀出油口(35),阀套(1)的轴向孔内装置主阀芯(5),顶盖(7)套置在阀套(1)大直径端上,顶盖(7)与主阀芯(5)之间设置复位弹簧(34),控制盖板(12)套置在顶盖(7)中间的凸起部分上端,由螺钉(25)连接,控制盖板(12)上端连接先导伺服阀体(15),控制盖板(12)上端与先导伺服阀体(15)下端之间装置密封圈(13),控制盖板(12)下端设有先导级进油口(29)和先导级回油口(10),先导级进油口(29)装置密封圈(28),先导级回油口(10)装置密封圈(11),先导伺服阀体(15)上端连接比例电磁铁(18),控制盖板(12)中间设有伺服活塞杆(6),伺服活塞杆(6)外侧套置内阀套(26),内阀套(26)与控制盖板(12)相互配合,伺服活塞杆(6)一端通过顶盖(7)中间与主阀芯(5)接触配合,伺服活塞杆(6)另一端设有反馈弹簧(22),反馈弹簧(22)与弹簧座(21)相连,弹簧座(21)与伺服滑阀阀芯(20)连接,伺服滑阀阀芯(20)外侧套置伺服滑阀阀套(19),伺服滑阀阀套(19)设有六个径向油口,先导伺服阀体(15)侧面装有过渡板(16),过渡板(16)上端设有换向阀(17),过渡板(16)下端装置密封圈(14),阀套(1)大小端处分别装置挡圈(2)与密封圈(3),顶盖(7)分别装置挡圈(9)与密封圈(8),顶盖(7)中间凸起部分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设置密封圈(27),内阀套(26)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23)与密封圈(24),伺服活塞杆(6)一端通过顶盖(7)中间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31)与密封圈(30),挡圈(31)与密封圈(30)由压座(32)压住,压座(32)由弹簧挡圈(33)挡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特别是液压快速开启和 安全可靠关闭过程中实现流量节流的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插装阀具有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冲击小,通流能力大,动 作快,泄露量少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床、铸锻、压铸、冶金、 船舶、矿山等行业。现有的大流量比例节流阀采用传统的机械结构,在大流量情 况下开启时响应速度缓慢;或者采用伺服阀作先导级进行位置闭环控制,投资 成本高,同时在某些涉及安全的场合需要可靠关闭的情况下,现有阀又存在关 闭不可靠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它是采用三 级放大结构,先导级采用比例电磁铁推动四边的滑阀,放大级采用伺服活塞杆, 主级采用插装阀,先导级和放大级之间采用位移与力反馈控制,主级与放大级 之间采用快速随动控制;外部控制油液通过集成的换向阀来实现主阀的可靠关 闭,外控制压力作用在伺服活塞上,确保伺服活塞被压在下面的终端位置上, 关闭与主通流油液的动力特性无关,主阀的开启过程是瞬时开启,最大开启量 是比例可控制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问题。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 由阀套和主阀芯与先导伺服机构及换向阀组成,在阀套的侧面设有主阀进油口 和主阀出油口,阀套的轴向孔内装置主阀芯,顶盖套置在阀套大直径端上,顶 盖与主闽芯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控制盖板套置在顶盖中间的凸起部分上端,由 螺钉连接,控制盖板上端连接先导伺服阔体,控制盖板上端与先导伺服阀体下 端之间装置密封圈,控制盖板下端设有先导级进油口和先导级回油口,先导级 进油口装置密封圈,先导级回油口装置密封圈,先导伺服阀体上端连接比例电 磁铁,控制盖板中间设有伺服活塞杆,伺服活塞杆外侧套置内阀套,内阀套与 控制盖板相互配合,伺服活塞杆一端通过顶盖中间与主阀芯接触配合,伺服活 塞杆另一端设有反馈弹簧,反馈弹簧与弹簧座相连,弹簧座与伺服滑阀阀芯连 接,伺服滑阀阀芯外侧套置伺服滑阀阀套,伺服滑阀阀套设有六个径向油口, 先导伺服阀体侧面装有过渡板,过渡板上端设有换向阀,过渡板下端装置密封圈,阀套大小端处分别装置挡圈与密封圈,顶盖分别装置挡圈与密封圈,顶盖 中间凸起部分与控制盖板配合处设置密封圈,内阀套与控制盖板配合处分别装 置挡圈与密封圈,伺服活塞杆一端通过顶盖中间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与密封圈, 挡圈与密封圈由压座压住,压座由弹簧挡圈挡住。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开启迅速,阀 芯实现安全可靠关闭,采用外控制压力快速实现阀的关闭过程,不受主通流油 液压力与流量影响,控制程度和可靠性高,广泛用于机床、铸锻、压铸、冶金、 船舶、矿山等行业的液压控制系统上。 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1——阀套2——挡圈 3——密封圈4——进油口 5——主阀芯6—— 活塞杆7——顶盖8——密封圈9一一挡圈10——回油口 11——密封 圈12——控制盖板 13——密封圈14——密封圈15——阀体16——过 渡板17——换向阀18——电磁铁19——阀套20——滑阀阔芯21——弹簧 座22——反馈弹簧23——挡圈24——密封圈 25——螺钉26——内阀套 27——密封圈 28——密封圈 29——进油口 30——密封圈31——挡圈32 ——压座33——弹簧挡圈34——复位弹簧35——出油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l、 2,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它是由阀套l和主 阀芯5与先导伺服机构及换向阀17组成,在阀套1的侧面设有主阀进油口 4和 主阀出油口35,阀套l的轴向孔内装置主阀芯5,顶盖7套置在阀套1大直径 端上,顶盖7与主阀芯5之间设置复位弹簧34,控制盖板12套置在顶盖7中间 的凸起部分上端,由螺钉25连接,控制盖板12上端连接先导伺服阀体15,控 制盖板12上端与先导伺服阀体15下端之间装置密封圈13,控制盖板12下端设 有先导级进油口29和先导级回油口 10,先导级进油口29装置密封圈28,先导 级回油口 IO装置密封圈11,先导伺服阀体15上端连接比例电磁铁18,控制盖 板12中间设有伺服活塞杆6,伺服活塞杆6外侧套置内阀套26,内阀套26与 控制盖板12相互配合,伺服活塞杆6 —端通过顶盖7中间与主阀芯5接触配合, 伺服活塞杆6另一端设有反馈弹簧22,反馈弹簧22与弹簧座21相连,弹簧座 21与伺服滑阀阀芯20连接,伺服滑阀阀芯20外侧套置伺服滑阀阀套19,伺服 滑阀阀套19设有六个径向油口,先导伺服阀体15侧面装有过渡板16,过渡板 16上端设有换向阀17,过渡板16下端装置密封圈14,阀套1大小端处分别装 置挡圈2与密封圈3,顶盖7分别装置挡圈9与密封圈8,顶盖7中间凸起部分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设置密封圈27,内阀套26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分别装置 挡圈23与密封圈24,伺服活塞杆6 —端通过顶盖7中间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 31与密封圈30,挡圈31与密封圈30由压座32压住,压座32由弹簧挡圈33 挡住。本专利技术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的实施例,它是由阀套1和主阀芯5 与先导伺服机构及换向阀17组成,在阀套1的侧面设有主阀进油口 4和主阀出 油口35,阀套l的轴向孔内装置主阀芯5,顶盖7套置在阀套1大直径端上, 顶盖7与主阀芯5之间设置复位弹簧34,控制盖板12套置在顶盖7中间的凸起 部分上端,由螺钉25连接,控制盖板12上端连接先导伺服阀体15,控制盖板 12上端与先导伺服阀体15下端之间装置密封圈13,控制盖板12下端设有先导 级进油口 29和先导级回油口 10,先导级进油口 29装置密封圈28,先导级回油 口 10装置密封圈11,先导伺服阀体15上端连接比例电磁铁18,控制盖板12 中间设有伺服活塞杆6,伺服活塞杆6外侧套置内阀套26,内阀套26与控制盖 板12相互配合,伺服活塞杆6—端通过顶盖7中间与主阀芯5接触配合,伺服 活塞杆6另一端设有反馈弹簧22,反馈弹簧22与弹簧座21相连,弹簧座21与 伺服滑阀阀芯20连接,伺服滑阀阀芯20外侧套置伺服滑阀阀套19,伺服滑阀 阀套19设有六个径向油口,先导伺服阀体15侧面装有过渡板16,过渡板16上 端设有换向阀17,过渡板16下端装置密封圈14,阀套1大小端处分别装置挡 圈2与密封圈3,顶盖7分别装置挡圈9与密封圈8,顶盖7中间凸起部分与控 制盖板12配合处设置密封圈27,内阀套26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 23与密封圈24,伺服活塞杆6 —端通过顶盖7中间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31与 密封圈30,挡圈31与密封圈30由压座32压住,压座32由弹簧挡圈33挡住。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阀口开启在换向阀17得电的前提下,比例电磁 铁18收到一个开启的指令信号,推动伺服滑阀阀芯20向下运动,使得伺服活 塞杆6下腔接通高压油腔,上腔接通回油腔。伺服活塞杆6在液压力的作用下, 压縮反馈弹簧22向上运动。由于反馈弹簧22上的弹力增加,作用在伺服滑阀 阀芯20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反馈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系统,它是由阀套(1)和主阀芯(5)与先导伺服机构及换向阀(17)组成,其特征是在阀套(1)的侧面设有主阀进油口(4)和主阀出油口(35),阀套(1)的轴向孔内装置主阀芯(5),顶盖(7)套置在阀套(1)大直径端上,顶盖(7)与主阀芯(5)之间设置复位弹簧(34),控制盖板(12)套置在顶盖(7)中间的凸起部分上端,由螺钉(25)连接,控制盖板(12)上端连接先导伺服阀体(15),控制盖板(12)上端与先导伺服阀体(15)下端之间装置密封圈(13),控制盖板(12)下端设有先导级进油口(29)和先导级回油口(10),先导级进油口(29)装置密封圈(28),先导级回油口(10)装置密封圈(11),先导伺服阀体(15)上端连接比例电磁铁(18),控制盖板(12)中间设有伺服活塞杆(6),伺服活塞杆(6)外侧套置内阀套(26),内阀套(26)与控制盖板(12)相互配合,伺服活塞杆(6)一端通过顶盖(7)中间与主阀芯(5)接触配合,伺服活塞杆(6)另一端设有反馈弹簧(22),反馈弹簧(22)与弹簧座(21)相连,弹簧座(21)与伺服滑阀阀芯(20)连接,伺服滑阀阀芯(20)外侧套置伺服滑阀阀套(19),伺服滑阀阀套(19)设有六个径向油口,先导伺服阀体(15)侧面装有过渡板(16),过渡板(16)上端设有换向阀(17),过渡板(16)下端装置密封圈(14),阀套(1)大小端处分别装置挡圈(2)与密封圈(3),顶盖(7)分别装置挡圈(9)与密封圈(8),顶盖(7)中间凸起部分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设置密封圈(27),内阀套(26)与控制盖板(12)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23)与密封圈(24),伺服活塞杆(6)一端通过顶盖(7)中间配合处分别装置挡圈(31)与密封圈(30),挡圈(31)与密封圈(30)由压座(32)压住,压座(32)由弹簧挡圈(33)挡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魏建华于良振张春光任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