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874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包括主油箱、输油箱、燃油泵、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输油箱内设有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内设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输油管路与引射泵连接,所述引射泵通过第二输油管路与主油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空间布局有限和成本限制下,实现了满足飞机重心变化要求的输油顺序自动控制,并简化了输油系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A Control System for Oil Transportation with Oil Re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航空机械控制
,具体是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飞机设计时需在满足输油过程中重心变化需求下,实现输油顺序的自动控制,在地面和各种飞行条件和姿态下,按一定顺序,将输油箱的燃油转输到供油箱的系统称为输油系统,同时能保证输油过程中满足飞机重心变化的要求。传统的输油系统一般有输油箱、输油泵、引射泵、油面信号器、输油控制阀及输油导管组成。传统的飞机燃油输油顺序控制系统依靠油面信号器和输油控制阀联合工作实现,此方法需要为油箱分别设置油面信号器和输油控制阀等附件。但这种设计对于飞机,会增加输油系统管路和成品,增加系统重量、成本和故障率,降低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常常由于飞机的总体布局紧凑、结构复杂,没有足够的空间给每个输油箱分别布置一套独立的用油面信号器和输油控制阀联合工作的输油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在空间布局有限和成本限制下,实现了满足飞机重心变化要求的输油顺序自动控制,并简化了输油系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包括主油箱、输油箱、燃油泵、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输油箱内设有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内设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输油管路与引射泵连接,所述引射泵通过第二输油管路与主油箱连通。所述主油箱分为通过回油孔连通的前主油箱和后主油箱,所述前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回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前主油箱内,所述回油孔的位置高于回油管的管嘴,所述燃油泵设置在后主油箱内,所述后主油箱通过第二输油管路与引射泵连接。所述前主油箱和后主油箱之间还设有第一单向活门,所述前主油箱的底面高于后主油箱的底面。所述第一单向活门位于回油孔的下方接近前主油箱的底部位置,保证后主油箱的油面低于第一单向活门时,前主油箱内的燃油能够全部流入后主油箱内供发动机使用。所述第二输油管路进入后主油箱的入口处设有第二单向活门,防止在引射泵不工作时,后主油箱内燃油倒流至输油箱内。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三输油管路连接发动机,为发动机输送燃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使输油箱的燃油在输送至主油箱的同时,通过主油箱内的回油孔,以及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的回油管来实现输油顺序控制,在空间布局有限和成本限制下,实现了满足飞机重心变化要求的输油顺序自动控制,并简化了输油系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油管,2、前主油箱,3、回油孔,4、第一单向活门,5、燃油泵,6、后主油箱,7、第二单向活门,8、引射泵,9、油尽信号器,10、输油箱,11、第一输油管路,12、第二输油管路,13、第三输油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包括主油箱、输油箱10、燃油泵5、引射泵8和油尽信号器9,主油箱分为通过回油孔3连通的前主油箱2和后主油箱6,前主油箱2与输油箱10之间通过回油管1连通,回油管1的一端延伸至前主油箱2内,回油孔3的位置高于回油管1的管嘴,输油箱10内设有引射泵8和油尽信号器9,后主油箱6内设有燃油泵5,燃油泵5通过第一输油管路11与引射泵8连接,引射泵8通过第二输油管路12与后主油箱6连通。前主油箱2的底面高于后主油箱6的底面,前主油箱2和后主油箱6之间还设有第一单向活门4,第一单向活门4位于回油孔3的下方,接近前主油箱2的底部位置,这样设计在飞机作俯冲机动飞行时,使前主油箱2的燃油流入后主油箱6,同时防止后主油箱6燃油倒流至前主油箱2,即保证后主油箱的油面低于第一单向活门时,前主油箱内的燃油能够全部流入后主油箱内供发动机使用。第二输油管路12进入后主油箱6的入口处设有第二单向活门7,防止在引射泵不工作时,后主油箱6内燃油倒流至输油箱10内。燃油泵5通过第三输油管路13连接发动机,为发动机输送燃油。工作原理如下:主油箱分为前主油箱2和后主油箱6,接通燃油泵5开始输油。(1)当前主油箱2油面高于回油管1的管嘴时,燃油泵5增压后的燃油进入输油箱10内的引射泵8,在喷嘴处产生高压引射流,使喷嘴腔内形成低压区,输油箱10内的燃油由吸油口吸入喷嘴腔,在高压引射流的驱动下,经喷管引射至后主油箱6,燃油经过后主油箱6与前主油箱2之间的回油孔3流入前主油箱2,再经回油管1流回输油箱10,此时,发动机消耗的燃油仍是主油箱内的燃油。(2)当前主油箱2油面与回油管1管口平齐时,在从燃油泵5引入的高压油的驱动下,输油箱10内燃油被引射至后主油箱6内。此时,发动机消耗的燃油是输油箱10内的燃油,直到耗尽为止,油尽信号器9发出油尽信号,在输油箱10的第二输油管路进入后主油箱6入口处还设置了第二单向活门7,防止在引射泵8不工作时,后主油箱6内燃油倒流至输油箱10内。(3)输油箱10内的燃油用尽时,主油箱内的燃油低于回油管1,发动机将消耗主油箱内剩余燃油,直至主油箱油尽,从而实现飞机输油顺序的自动控制。本技术的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在飞机输油过程中,首先输送部分主油箱内的燃油,其次通过引射泵和回油管实现输送完机翼油箱内的燃油,再次输送主油箱内剩余燃油,从而实现机内油箱燃油的输油顺序自动控制。并简化了输油系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输油箱、燃油泵、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输油箱内设有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内设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输油管路与引射泵连接,所述引射泵通过第二输油管路与主油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输油箱、燃油泵、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输油箱内设有引射泵和油尽信号器,所述主油箱内设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通过第一输油管路与引射泵连接,所述引射泵通过第二输油管路与主油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油式输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分为通过回油孔连通的前主油箱和后主油箱,所述前主油箱与输油箱之间通过回油管连通,所述回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前主油箱内,所述回油孔的位置高于回油管的管嘴,所述燃油泵设置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敏彭克顺晏莹邓新华古远康周玲黄华朱光蔚陈刚雷创胡建平谢艳娇陈雄昕韩亦俍范睿万宇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