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转运装置的高强度支护墩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8733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转运装置的高强度支护墩柱,高强度支护墩柱包括顶梁、连接销、双伸缩立柱、半固定环、紧固螺栓和底座,转运装置设为转运车包括可升降支撑台、千斤顶车架、液压马达和全方位行走轮,所述顶梁与双伸缩立柱的上端用连接销铰接固定,所述双伸缩立柱的中部用半固定环紧固,所述可升降支撑台滑动安装在所述千斤顶车架上,所述千斤顶车架上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上端与可升降支撑台铰接固定,所述千斤顶的下端与千斤顶车架铰接固定,所述全方位行走轮的两端固定在千斤顶车架上的底部,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千斤顶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支护强度高,同时转运方便,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A High Strength Supporting Pier Column with Trans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转运装置的高强度支护墩柱
本技术涉及矿山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带转运装置的高强度支护墩柱。
技术介绍
目前,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两端的通风、运输巷道承受较大的顶板压力,尤其是靠近工作面40米内的巷道内的顶板压力更大,按照煤矿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必须采用加强支护措施,沿空留巷是煤矿近几年来采用的采煤新工艺,它是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巷旁支护等有效方法将采空区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开采时作回风巷使用,其目的是指1条巷道可以得到2次利用,沿空留巷的主要优点是下一区段回采时只需掘1条区段运输巷,从而降低了巷道万吨掘进率,其次是从根本上消除了沿空掘巷需要滞后掘进的缺点,有利于上下区段正常顺序开采,有利于矿井集中化和改善采掘关系,随着厚及中厚煤层资源的减少和开采顺序的发展,许多煤矿将逐步过渡到深部煤层开采,深煤层中的沿空留巷支护压力更大,以上两种场合的支护工艺,许多煤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密集布置、加强支护形式,但从实际使用效果分析,单体液压支柱损坏非常严重,工人搬运单体液压支柱的劳动强度太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所以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转运装置的高强度支护墩柱,高强度支护墩柱包括顶梁(1)、连接销(2)、双伸缩立柱(3)、半固定环(4)、紧固螺栓(5)和底座(6),转运装置设为转运车包括可升降支撑台(7)、千斤顶车架(8)、液压马达(9)和全方位行走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与双伸缩立柱(3)的上端用连接销(2)铰接固定,所述双伸缩立柱(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6)的球窝处,所述双伸缩立柱(3)的中部用半固定环(4)紧固,所述紧固螺栓(5)与底座(6)上部的半固定环(4)固定,所述可升降支撑台(7)滑动安装在所述千斤顶车架(8)上,所述千斤顶车架(8)上设有千斤顶(12),所述千斤顶(12)的上端与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转运装置的高强度支护墩柱,高强度支护墩柱包括顶梁(1)、连接销(2)、双伸缩立柱(3)、半固定环(4)、紧固螺栓(5)和底座(6),转运装置设为转运车包括可升降支撑台(7)、千斤顶车架(8)、液压马达(9)和全方位行走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与双伸缩立柱(3)的上端用连接销(2)铰接固定,所述双伸缩立柱(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6)的球窝处,所述双伸缩立柱(3)的中部用半固定环(4)紧固,所述紧固螺栓(5)与底座(6)上部的半固定环(4)固定,所述可升降支撑台(7)滑动安装在所述千斤顶车架(8)上,所述千斤顶车架(8)上设有千斤顶(12),所述千斤顶(12)的上端与可升降支撑台(7)铰接固定,所述千斤顶(12)的下端与千斤顶车架(8)铰接固定,所述全方位行走轮(10)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千斤顶车架(8)上的底部,所述液压马达(9)固定在千斤顶车架(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昭朴温荣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天能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