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804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铁路旅客列车上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包括上水系统、运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上水系统包括上水接头以及与水源连通的上水软管,上水软管与上水接头连通;运动系统包括平行于铁路股道设置的横向运动机构、垂直于铁路股道设置的纵向运动机构以及带动上水接头上下移动的垂直升降机构,横向升降机构用于带动上水接头沿横向移动,纵向运动机构用于带动上水接头沿纵向移动,纵向运动机构和垂直升降机构均位于横向运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在列车进站前可移动至相应位置,列车停稳后直接进行上水,节约上水时间,上水效率高,还可避免上水工人在股道间穿梭,减少安全隐患。

A Fully Automatic Train Wate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铁路旅客列车上水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铁路旅客列车上水主要采用传统手动上水和摆臂摆动上水,前者需要上水人工将上水管的上水栓插入列车注水口,打开上水阀门开始上水,待列车水箱溢水后再人工关闭上水阀,取下上水管,并且一列火车通常只配备3~5名上水工人,平均一名上水工负责4节车厢的上水任务,这导致有的车厢溢水时上水工在其他车厢操作,无法及时关闭相应车厢的上水阀,这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这样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操作过程费时费;而后者通过摆臂摆动将上水接头送至列车注水口下方,虽然能降低上水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列车车厢底部两侧有许多外部设备会对摆臂形成阻挡,造成上水接头与列车注水口无法对接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不仅上水效率高,还可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包括上水系统、运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水系统包括上水接头以及与水源连通的上水软管,所述上水软管与上水接头连通;所述运动系统包括平行于铁路股道设置的横向运动机构、垂直于铁路股道设置的纵向运动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上下移动的垂直升降机构,所述横向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沿横向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沿纵向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和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均位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上。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运动机设置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上,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上,所述上水接头设置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上水系统还包括上水干管以及与所述上水干管连通的若干上水支管,各所述上水支管分别与对应的上水软管连通,各所述上水支管上依次设有手动闸阀、流量计和第一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上水系统还包括回水干管和若干回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与所述上水支管一一对应,各所述回水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上水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水干管连通;所述回水支管与所述上水支管连接的节点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远离所述流量计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两侧设置的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导轨卡齿,或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底部设置的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导轨。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两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两侧设置的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导轨卡齿,或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底部设置的第四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导轨。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升降机构的顶部通过旋转关节与一套管连接,所述上水接头从所述套管一侧伸入所述套管中并从所述套管的上端伸出,所述上水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上水软管连通。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基座以及至少两节空心的竖杆,相邻的竖杆之间可伸缩地套接在一起;位于最下方的竖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位于最上方的竖杆的上端通过旋转关节与所述套管的下端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CCD相机和第二CCD相机,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内设有控制电缆,所述第一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以及所述垂直升降机构与控制电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控计算机、控制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和控制柜;所述监控计算机和控制服务器均与所述通信服务器连接,所述控制柜通过Internet网络与所述控制柜连接,所述控制柜通过控制电缆与所述上水系统和所述运动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运动机构的一侧设有平行于铁路股道的第一履带,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上设有第三履带,所述垂直升降机构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履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履带与所述第三履带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上水软管(4)依次沿第一履带、第一连接杆、第三履带敷设至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的顶部后与所述上水接头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在列车进站前可移动至相应位置,列车停稳后直接进行上水,节约上水时间,上水效率高,还可避免上水工人在股道间穿梭,减少安全隐患;(2)本技术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上水接头通过横向运动机构、纵向运动机构、垂直升降机构和旋转关节配合完成对列车注水口进行精确定位,同时绕开障碍物,解决了由于车厢外部设备会对摆臂的阻挡造成上水接头与列车注水口无法对接的问题;(3)本技术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在上水完成后,通过控制柜控制关闭上水支管上的第一电磁阀,同时上水软管中多余的水回流至回水干管中,回到水源中再次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4)本技术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前期一次性投入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远低于上水工人开支,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中:1、第一履带,2、第一导轨卡齿,3、第二履带,4、上水软管,5、控制电缆,6、第三履带,7、第一齿轮,8、可伸缩线圈,9、第二齿轮,10、第二导轨卡齿,11、管箍,12、可伸缩式软管,13、控制柜,14、第一导轨,15、第二导轨,16、通讯电缆,17、中控室,18、通信服务器,19、控制服务器,20、监控计算机,21、Internet网络,22、数据线,23、手动闸阀,24、流量计,25、第一电磁阀,26、基座,27、第一竖杆,28、第二竖杆,29、第三竖杆,30、旋转关节,31、套管,32、第一CCD相机,33、第二CCD相机,34、上水接头,35、第一滚轮,36、第二滚轮,37、第二电磁阀,38、回水支管,39、上水干管,40、上水支管,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回水干管,44、第三齿轮导轨,45、第四齿轮导轨,46、第三齿轮,47、第四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包括上水系统、运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水系统包括上水接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系统、运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水系统包括上水接头(34)以及与水源连通的上水软管(4),所述上水软管(4)与上水接头(34)连通;所述运动系统包括平行于铁路股道设置的横向运动机构、垂直于铁路股道设置的纵向运动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34)上下移动的垂直升降机构,所述横向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34)沿横向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34)沿纵向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和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均位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系统、运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水系统包括上水接头(34)以及与水源连通的上水软管(4),所述上水软管(4)与上水接头(34)连通;所述运动系统包括平行于铁路股道设置的横向运动机构、垂直于铁路股道设置的纵向运动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34)上下移动的垂直升降机构,所述横向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34)沿横向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水接头(34)沿纵向移动,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和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均位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运动机设置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上,所述垂直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上,所述上水接头(34)设置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的顶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系统还包括上水干管(39)以及与所述上水干管(39)连通的若干上水支管(40),各所述上水支管(40)分别与对应的上水软管(4)连通,各所述上水支管(40)上依次设有手动闸阀(23)、流量计(24)和第一电磁阀(2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系统还包括回水干管(43)和若干回水支管(38),所述回水支管(38)与所述上水支管(40)一一对应,各所述回水支管(38)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上水支管(4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水干管(43)连通;所述回水支管(38)与所述上水支管(40)连接的节点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25)远离所述流量计(24)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列车上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14),所述第一导轨(14)的两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两侧设置的第一齿轮(7)相啮合的第一导轨卡齿(2),或所述第一导轨(14)上设有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底部设置的第三齿轮(46)相啮合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斌徐剑乔杜永新王忠合蒋金辉王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