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60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板机,主要在于第一流体源连接该辗压机构、排屑机构、前剪切机构的马达,而第二流体源则连接该前输送机构、后输送机构、后剪切机构的马达,故使用上配置各机构分别由第一、二流体源驱动,以防止动力驱动不足所衍生的各机构动作延误现象,使得各机构动作更为精确、顺畅,若再适时配合散热器增设于各机构所连接的回压管路上,对于第一、二流体源所驱动的流体具有降温作用,以确保流体品质的稳定性及增进动力传递效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拼板剪切机,特别是一种稳定供应动 力,避免各机构产生延误动作现象发生的拼板机。10参阅图l,习知拼板剪切机1主要包含有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及第三座体13;其中,该第一座体11设有辗压机构111,该第二 座体12则设置有前输送机构121,后输送机构122,前剪切机构123, 排屑机构124,而该第三座体13设有后剪切机构131,且前述各机构 15均凸伸有一驱动轴20,且该每一驱动轴20均各由一马达21控制带动。仍续前述,前述该每一马达21均以一入压管路211与一回压管 路212连结于一流体源22 (如液压泵浦),而以该流体源22作为动 力牵引各机构动作,且该等马达21并接设一控制阀213控制流向, 20 同时该等马达21并分具有一入压口 214及一回压口 215,该流体源 22经该控制阀213控制,使该流体(如液压油)经该等入压口 214进 入该等马达21,且经转换为动力后再传动至各驱动轴20,最后再经 该等回压口 215回流至该流体源22内,如此重复循环动作。惟,使用后发现该拼板剪切机1虽可确实改善习知缺失,然发现 25仍有可精进之处,兹条列于下1、 由于该辗压机构lll、前输送机构121、后输送机构122、前 剪切机构123、排屑机构124及后剪切机构131等装设位置不一,且 与该流体源22的距离亦不尽相同,因此在流体受到唯一的流体源22 驱动下,对于较远位置的机构,直接面对即是该流体源22所驱动的30流体压力衰减因素,极易产生各机构动作不确实现象,实有待改善。2、 随着作业时间延长,该流体受到该流体源22挤压及流动时与 管路所产生的摩擦状态,均会使该流体产生升温现象, 一旦温度升高 后,该流体易产生变质,导致流体的流动性下降,易使流体传达动力 的效率降低,因而较不适于使用于长时间的运作。35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板机,其具有稳定动力传递效率,以及减少机构迟误动作等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拼板机,其主 要包含有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及第三座体;该第一座体上设置有辗压 机构,而该第二座体上设置有前输送机构、后输送机构、前剪切机构 5 与排屑机构,至于该第三座体则设置有后剪切机构,再者,前述各机 构均凸伸有一驱动轴,且该每一驱动轴并分别由一马达控制带动,同 时该每一马达上并分别具有一入压口与回压口,以连结一控制阀,另 前述该等控制阀上并分别接设有一入压管路与一回压管路;其中该 每一控制阀所接设的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连结于一动力机构,该动力10 机构具有一第一流体源、 一第二流体源与至少一散热器,其中,该第 一流体源经由该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而连接该辗压机构、排屑机构、 前剪切机构的马达,同时该第二流体源亦经由该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 而连接该前输送机构、后输送机构、后剪切机构的马达,至于该散热 器则连结于前述各机构所连接的回压管路上。15 该每一马达的回压口与控制阀间增设有一止回阀,防止流体逆流。该每一马达的回压口与控制阀间增设有一节流阀。该散热器为空气冷却散热。该散热器为液态冷却散热。 20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拼板机主要在于该每一控制阀所接设的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连结于一动力机构,且该动力机构并具 有一第一流体源、 一第二流体源与至少一散热器,前述该第一流体源 并经由该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而连接该辗压机构、排屑机构、前剪切 -t几构的马达,同时该第二流体源亦经由该入压管3各与回压管^^而连接 25 该前输送机构、后输送机构、后剪切机构的马达,并辅以连结于前述 各机构所连接的回压管路上的散热器,因此使用上便可稳定供应动 力,以避免各机构产生延误动作现象发生外,同时亦可降低流体温度, 俾便确保流体品质的稳定性及增进动力传递效率。30 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拼板剪切机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机构的示意图; 35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机构的另一示意图;及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1第一座体 52第二座体 53第三座体511辗压机构 523前输送^几构 60驱动轴 612回压管路613控制阀 616止回阀521排屑机构 524后输送4几构 61马达522前剪切机构 5 31后剪切才几构 611入压管路 614入压口615回压口 62动力才几构 623散热器621第一流体源617节流阀 622第二流体源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 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需先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 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15 参阅图2,本技术拼板机5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主要包含有第一座体51、第二座体52及第三座体53;其中该第一座体51设 有辗压机构511,该第二座体52则设置有前输送机构523,后输送机 构524,前剪切^/L构522,排屑机构521,而该第三座体53设有后剪 切机构531,且各机构的位置仍同于前述习知,再者,前述各机构均20凸伸有一驱动轴60,且该每一驱动轴60并分别由一马达61控制带 动,同时该每一马达61上并分别具有一入压口 614与回压口 615, 以供一控制阀613连接,另前述该等控制阀613上并分别接设有一入 压管路611与一回压管路612。仍续前述,并配合参阅图3、 4,其特别是该每一控制阀613接设25的入压管路611与回压管路612相连结于一动力机构62,且该动力 机构62并具有一第一、第二流体源621、 622与至少一散热器623, 而在本实施例中则以二散热器623为例加以说明;此外,该第一、第 二流体源621、 622可为空压机及油压泵浦等动力^/L械为之,以下均 以油压泵浦为例加以说明,再者,该散热器623此处以空气冷却系统30与液态冷却系统并行,当然其亦可单独使用为之。再言,该第一流体源621经由该入压管路611与回压管路612而 连接该辗压机构511、排屑机构521、前剪切机构522的马达61而牵 动该等驱动轴60,同时该第二流体源622亦经由该入压管路611与 回压管路612而连接该前输送机构523、后输送枳i构524、后剪切机35构531的马达61而牵动该等驱动轴60,至于该散热器623则连结于 前述各机构所连接的回压管路612上。仍参阅图2、 3及4,作业时,由该第一流体源621输出流体经该 控制阀613导引至该辗压机构511的入压管路611而进入该等马达61,产生动力牵引该等驱动轴60动作该辗压机构511进行中板4展压延伸,而后由该辗压机构511的回压管路612再经该控制阀613导引 至一散热器623将流体温度降低后回流至第一流体源621;于此时, 由该第二流体源622输出流体,以传动该前输送机构523带动中板, 5 而实施中板厚薄检知与破洞筛选,而其连动关系同于前述该辗压机构 511的动作原理,恕不赘述;并且依此连动关系序列动作该后输送机 构524实施拼合接料,再经该第一流体源621动作该前剪切机构522 以及该排屑机构521,并将前剪切机构522切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板机,其主要包含有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及第三座体;其中,该第一座体上设置有辗压机构,而该第二座体上设置有前输送机构、后输送机构、前剪切机构与排屑机构,至于该第三座体则设置有后剪切机构,再者,前述各机构均凸伸有一驱动轴,且该每一驱动轴并分别由一马达控制带动,同时该每一马达上并分别具有一入压口与回压口,以连结一控制阀,另前述控制阀上并分别接设有一入压管路与一回压管路;其特征在于:    该每一控制阀所接设的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连结于一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具有一第一流体源、一第二流体源与至少一散热器,其中,该第一流体源经由该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而连接该辗压机构、排屑机构、前剪切机构的马达,同时该第二流体源亦经由该入压管路与回压管路而连接该前输送机构、后输送机构、后剪切机构的马达,至于该散热器则连结于前述各机构所连接的回压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宪良
申请(专利权)人:长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