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51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涉及一种模具,旨在解决可能会因为拉管模型孔内壁磨损不均而影响拉丝成型后的管件外壁的圆周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包括模套、设置于模套内的烧结体和模盖,以及设置于烧结体内的模芯,所述模芯贯穿开设有拉管模型孔,还包括供模套插接固定的模座、以及安装座,所述模座转动连接于安装座,所述模座外表面设置有皮带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避免拉管模型孔发生磨损不均的问题,有效防止因拉管模型孔内壁磨损不均而影响管件的圆周度。

Diamond Pipe Drawing Die with High Circum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
技术介绍
在金属管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管强行通过模具,金属的外径、管壁、管孔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外径、管壁、管孔尺寸的工具称为拉管模具。公告号为CN205324373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钢管用金刚石拉管模具,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模套、模盖、烧结体和模芯,所述模芯位于模套内中间位置,模芯采用天然钻石制成;烧结体位于模芯外侧,烧结体采用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模芯内开设有拉管模型孔,所述拉管模型孔按进料方向依次为入口区、润滑区、压缩区、定径区和出口区,所述定径区的直径D为0.50-16.50mm,定径区的高度为0.25-0.35D,压缩区的角度为23°±1°;烧结体通过模盖固定。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上述方案提供的模具在长时间运用后,可能会因为拉管模型孔内壁磨损不均而影响拉丝成型后的管件外壁的圆周度;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避免拉管模型孔发生磨损不均的问题,有效防止因拉管模型孔内壁磨损不均而影响管件的圆周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包括模套、设置于模套内的烧结体和模盖,以及设置于烧结体内的模芯,所述模芯贯穿开设有拉管模型孔,还包括供模套插接固定的模座、以及安装座,所述模座转动连接于安装座,所述模座外表面设置有皮带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刚石拉管模具通过安装座实现与拉丝机的固定,同时,模套通过模座与安装座的转动连接,赋予其以中心轴为转动中心旋转的能力,并在模座之上设置皮带槽,从而赋予模套通过皮带驱动的能力,结合以上优化,本技术在正常拉管的过程中,通过皮带槽获得旋转力带动模座旋转,模座在旋转过程中与被拉管件接触的模芯随之旋转,从而使得拉管模型孔内壁的任意一点的位置处于不间断的改变之中,进而避免拉管模型孔发生磨损不均的问题,有效防止因拉管模型孔内壁磨损不均而影响管件的圆周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拉管过程中由于模芯处于旋转状态,因此管件不仅能够受到轴向的力,还能够受到圆周向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被拉管件外壁的圆周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套设置有供模芯嵌入的定位中心槽,所述定位中心槽壁面开设有齿槽,所述模芯设置有与齿槽嵌合的凸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芯嵌入于定位中心槽内,从而实现模芯与模套相对位置的锁定,确保模芯处于模套的中心位置;增设齿槽和凸齿,从而由模套分担烧结体所受的扭转力,避免因扭转力过大而导致模芯发生松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座为空心圆套,其一端设置有嵌入块,所述模套设置有供嵌入块嵌入的槽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嵌入块限制模套沿模座中轴线方向的活动度,有效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嵌入块与嵌入槽口之间的配合,限制模座相对模套以中轴线旋转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座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无油轴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无油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模座与安装座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模座的转动顺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内翻沿,所述内翻沿与模座一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内翻沿限制模座,从而避免模座相对安装座的轴向力作用于无油轴承上,从而确保无油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翻沿与模座之间垫设有石墨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翻沿通过设置石墨环抵接模座,从而利用石墨环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内翻沿与模座之间的摩擦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动模芯,从而避免拉管模型孔发生磨损不均的问题;在拉管过程中管件不仅能够受到轴向的力,还能够受到圆周向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被拉管件外壁的圆周度;模芯嵌入于定位中心槽内,从而确保模芯处于模套的中心位置;增设齿槽和凸齿,从而由模套分担烧结体所受的扭转力,避免因扭转力过大而导致模芯发生松动;通过嵌入块限制模套沿模座中轴线方向的活动度,有效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通过嵌入块与嵌入槽口之间的配合,限制模座相对模套以中轴线旋转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强度;利用无油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有效降低模座与安装座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模座的转动顺畅性;增设内翻沿限制模座,从而避免模座相对安装座的轴向力作用于无油轴承上,从而确保无油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隐藏安装座后的爆炸视图。附图说明:1、模套;11、烧结体;12、模盖;13、模芯;14、拉管模型孔;15、模座;16、安装座;17、皮带槽;18、定位中心槽;19、齿槽;20、凸齿;21、嵌入块;22、槽口;23、无油轴承;24、内翻沿;25、石墨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模套1、设置于模套1内的烧结体11和模盖12,以及设置于烧结体11内的模芯13,模芯13贯穿开设有拉管模型孔14,还包括供模套1插接固定的模座15、以及安装座16,模座15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6,模座15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皮带槽17。本技术通过安装座16实现与拉丝机的固定,同时,模套1通过模座15与安装座16的转动连接,赋予其以中心轴为转动中心旋转的能力,并在模座15之上设置皮带槽17,从而赋予模套1通过皮带驱动的能力,结合以上优化,在正常拉管的过程中,通过皮带槽17获得旋转力带动模座15旋转,模座15在旋转过程中,与被拉管件直接接触的模芯13随之旋转,从而使得拉管模型孔14内壁的任意一点的位置处于不间断的改变之中,进而避免拉管模型孔14发生磨损不均的问题,有效防止因拉管模型孔14内壁磨损不均而影响管件的圆周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拉管过程中由于模芯13处于旋转状态,因此管件不仅能够受到轴向的力,还能够受到圆周向的摩擦力,有效提高了被拉管件外壁的圆周度。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旋转状态的模芯13以圆周方向对管件外壁进行摩擦时,可能会因为反作用力而导致模芯13与烧结体11发生松动,为此如图2、图3所示,模套1开设有供模芯13嵌入的定位中心槽18,从而实现模芯13与模套1相对位置的锁定,确保模芯13处于模套1的中心位置,定位中心槽18壁面开设有齿槽19,模芯13一体成型有与齿槽19嵌合的凸齿20,从而由模套1分担烧结体11所受的扭转力,避免因扭转力过大而导致模芯13发生松动。模套1通过过盈配合与模座15插接固定,为提高模套1与模座15的连接强度,如图2、图3所示,模座15为空心圆套,其一端一体成型有嵌入块21,模套1开设有供嵌入块21嵌入的槽口22;一方面通过嵌入块21限制模套1沿模座15中轴线方向的活动度,有效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此处需要说明,拉管过程中,管件对于模套1的作用力方向为管件的前进方向,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嵌入块21的一端的为出线端,另一方面通过嵌入块21与嵌入槽口22之间的配合,限制模座15相对模套1以中轴线旋转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强度。模座15通过如下方式与安装座16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包括模套(1)、设置于模套(1)内的烧结体(11)和模盖(12),以及设置于烧结体(11)内的模芯(13),所述模芯(13)贯穿开设有拉管模型孔(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模套(1)插接固定的模座(15)、以及安装座(16),所述模座(15)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6),所述模座(15)外表面设置有皮带槽(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包括模套(1)、设置于模套(1)内的烧结体(11)和模盖(12),以及设置于烧结体(11)内的模芯(13),所述模芯(13)贯穿开设有拉管模型孔(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模套(1)插接固定的模座(15)、以及安装座(16),所述模座(15)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6),所述模座(15)外表面设置有皮带槽(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圆周度的金刚石拉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1)设置有供模芯(13)嵌入的定位中心槽(18),所述定位中心槽(18)壁面开设有齿槽(19),所述模芯(13)设置有与齿槽(19)嵌合的凸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朱琰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平拉丝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