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679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甘薯茎叶汤,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20~60份,鸡蛋5~30份,去壳鲜虾3~10份,盐1~5份,香油1~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甘薯茎叶汤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甘薯茎叶洗净沥干后放入料理机中打碎,锅中加入高汤、沸腾后倒入打碎的甘薯茎叶;加入去壳鲜虾,打入鸡蛋,搅拌均匀后加入盐、香油,煮2~3分钟出锅;出锅的汤在‑39℃~‑45℃预冻10~12小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分装即得。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甘薯茎叶汤口感好、营养高、功能活性强,产品便于贮藏运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适合产业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A ready-to-eat, portable and nutritious sweet potato stem and leaf soup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甘薯的最大生产国,2017年甘薯年产量约为0.7亿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67%以上(FAO,2019)。甘薯地上部分的茎叶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与地下部分的甘薯块根产量基本相当。研究表明,甘薯茎叶富含多酚类物质,且甘薯茎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抗坏血酸、水溶性维生素E、茶多酚和葡萄籽多酚。甘薯茎叶多酚主要由7种咖啡酰奎宁酸(即咖啡酸与奎宁酸酯化而成的各类化合物)和少量咖啡酸组成,其中3,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平均含量最高,7种咖啡酰奎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甘薯茎叶富含蛋白、膳食纤维及矿物元素等营养与功能成分,是一种优质蔬菜资源。大量的甘薯茎叶如果被随意丢弃,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是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甘薯茎叶的有效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摄入药食兼用自然资源活性成分来降低罹患恶性肿瘤、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风险的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甘薯茎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预防龋齿、高血压、过敏反应,还能够抗肿瘤、抗突变、阻碍紫外线吸收;膳食纤维能够排除肠道内的毒素(肠道内的粪便如不及时排出,毒素会重新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叶绿素能够净化血液、消炎杀菌,排除重金属、药物毒素等;SOD等活性酶(也称活性酵素)能够排解农药、化学毒素,抵抗过氧化物自由基,防止细胞变异;钙、钾等大量矿物质碱性离子能够中和体内酸性毒素(由所摄入的其他酸性食物所分解的酸性毒素)。因此,甘薯茎叶具有潜在的食品开发价值,其开发利用将会极大提高甘薯加工的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已有少量企业将甘薯茎叶加工成罐头、速冻产品或茶叶,但上述产品的加工、贮藏及运输条件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造成加工原料的损失及营养成分的劣变,不适合产业化生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即食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各种各样的即食食品被开发出来。然而,目前的很多即食食品只是简单的干燥混合工艺,营养价值不高;同时,大部分即食食品都采用各种香精香料进行调味,不适合长期食用。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及各大网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关于“即食甘薯茎叶汤”的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速冻甘薯茎叶、干制甘薯茎叶、甘薯茎叶保健饮料等产品存在的加工和贮运不方便、营养及功能性成分易损失、即食食品营养价值不高、食品添加剂过多等共性问题,且本专利技术获得口感好、营养高、功能活性强的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产品,有效利用了甘薯地上部分的茎叶资源,拓宽了原料的应用范围,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产品便于贮藏运输,适合产业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20~60份,鸡蛋5~30份,去壳鲜虾3~10份,盐1~5份,香油1~8份。优选地,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40~60份,鸡蛋10~30份,去壳鲜虾5~10份,盐1~3份,香油4~8份。优选地,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50~60份,鸡蛋20~30份,去壳鲜虾6~10份,盐1~2份,香油6~8份。上述任一种甘薯茎叶汤的制备方法,先以所述甘薯茎叶、鸡蛋、去壳鲜虾、盐和香油为原料制得甘薯茎叶汤,还包括将所述甘薯茎叶汤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的步骤;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0~-56℃,真空度为40~45Pa,时间为72~80小时。优选地,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3~-56℃,真空度为43~45Pa,时间为72~75小时。上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步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最大限度地保存甘薯茎叶汤的色、香、味,如甘薯茎叶的天然色素保持不变,各种芳香物质的损失可减少到最低限度;2、对热敏性物质特别适合,可以使热敏性的物料干燥后保留热敏成分;能保存甘薯茎叶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尤其对多酚、维生素C等,能保存90%以上;3、在真空和低温下操作,微生物的生长和酶作用受到抑制;4、脱水彻底,干制品重量轻,体积小,贮藏时占地面积少,运输方便;5、复水快,食用方便。因为被干燥物料含有的水分是在冻结状态下直接蒸发的,故在干燥过程中,水汽不带动可溶性物质移向物料表面,不会在物料表面沉积盐类,即在物料表面不会形成硬质薄皮,亦不存在因中心水分移向物料表面时对细胞或纤维产生的张力,不会使物料干燥后因收缩引起变形,故极易吸水恢复原状;6、因在真空下操作,氧气极少,因此,一些易氧化的物质(如油脂类)得到保护;7、冷冻干燥法能排除95%~99%以上的水分,产品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甘薯茎叶洗净沥干,放入料理机中打碎,备用;(2)锅中加入高汤,沸腾后倒入步骤(1)中打碎的甘薯茎叶;(3)加入去壳鲜虾,打入鸡蛋,搅拌均匀后加入盐、香油,煮2~3分钟出锅制得所述甘薯茎叶汤。优选地,所述打碎的甘薯茎叶为80~200目。优选地,步骤(3)中先加入去壳鲜虾,然后立即打入鸡蛋,搅拌10~30秒,至鸡蛋完全散开。优选地,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前,将所述甘薯茎叶汤在-39℃~-45℃预冻10~12小时;优选在-41℃~-45℃预冻12小时。优选地,所述高汤为鸡汤或猪骨汤。优选地,所述鸡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鸡在烧开的水里稍稍飞一下水;(2)将鸡放入锅内,加入水、姜片、料酒、醋、红枣,盖上锅盖,大火烧开,气顶上来后大火烧5分钟,改用小火继续炖10~20分钟左右;(3)用盐调味。优选地,所述猪骨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猪骨放入温热水中,将骨头洗净;尤其是骨头缝里的血沫、杂质,都要抹掉清洗;(2)将直通猪骨劈开两片,放入锅中,加入葱、姜、冷水;冷水最好一次性加足;(3)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1~3小时,出锅前用盐调味;所述撇去浮沫可根据肉质重复1~2次。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甘薯茎叶汤的制备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最好的保留了食品物料营养与功能成分(特别是热敏性成分,如维生素、多酚等)不被破坏;本产品用热水冲开后,其颜色翠绿、蛋花均匀分散,甘薯茎叶清香味适宜、虾仁嫩滑、口感细腻,美味又营养。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甘薯茎叶汤,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营养价值更好,且外出携带和食用方便,更适合上班族及儿童食用。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甘薯茎叶汤,富含植物及动物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多酚类物质、矿物元素等,兼具营养及保健功效,长期食用有益人体健康。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甘薯茎叶汤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适合产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鸡汤由如下方法制得:(1)将500g鸡在烧开的水里稍稍飞一下水;(2)将鸡放入锅内,加入1000mL水、3g姜片、2g料酒、2g醋、3g红枣,盖上锅盖,大火烧开,气顶上来后大火烧5分钟,改用小火继续炖15分钟左右;(3)用5g盐调味。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猪骨汤由如下方法制得:(1)将500g猪骨放入温热水中,将骨头洗净;(2)将直通猪骨劈开两片,放入锅中,加入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20~60份,鸡蛋5~30份,去壳鲜虾3~10份,盐1~5份,香油1~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食便携营养的甘薯茎叶汤,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20~60份,鸡蛋5~30份,去壳鲜虾3~10份,盐1~5份,香油1~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叶汤,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40~60份,鸡蛋10~30份,去壳鲜虾5~10份,盐1~3份,香油4~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薯茎叶汤,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薯茎叶50~60份,鸡蛋20~30份,去壳鲜虾6~10份,盐1~2份,香油6~8份。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甘薯茎叶汤的制备方法,先以所述甘薯茎叶、鸡蛋、去壳鲜虾、盐和香油为原料制得甘薯茎叶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甘薯茎叶汤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的步骤;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0~-56℃,真空度为40~45Pa,时间为72~80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3~-56℃,真空度为43~45Pa,时间为72~75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泰华孙红男何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市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