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673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和面区,有传输通道与各个和面区均连通,所述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和面区中设置有搅拌拨动组件,所述搅拌拨动组件可将和面区的面团推动至传输通道与该和面区的连通处,以令面团接触螺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螺杆正转或者反转,以将面团从该和面区带进传输通道,并在传输通道中揉挤该面团以令面团沿传输通道向其他和面区传送。解决了和面区和揉面装置需要额外设置输送装置来转移面团、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An integrated dough kne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
技术介绍
面食类食品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之一,和面和揉面是面食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食品机械行业内使用的面食制作机器一般由和面装置、揉面装置以及成型装置等多个单独的装置组合,在完成和面、揉面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输送装置将和面装置和好的面团转移至揉面装置,不仅增加了整个机器的占地面积,而且自动化程度低,在转移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转移故障。另外,在制作面食的时候,为了提升面团的劲道,和好的面团需要反复揉压,但是目前大多数揉面机只能自动揉面一次,如果需要反复碾压,则需要人工将压好的面团再放入揉面机的料斗里,不仅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也容易受到伤害;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93107960.8公示的技术,该设备中反复碾揉面皮的装置,至少有三组移送机构,两组碾压轮组,这样不仅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而且碾压轮组空转的概率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节约能源,也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和面区和揉面装置需要额外设置输送装置来转移面团、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和面区,有传输通道与各个和面区均连通,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和面区中设置有搅拌拨动组件,所述搅拌拨动组件可将和面区的面团推动至传输通道与该和面区的连通处,以令面团接触螺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螺杆正转或者反转,以将面团从该和面区带进传输通道,并在传输通道中揉挤该面团以令面团沿传输通道向其他和面区传送。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门,所述自动门可工作于所有和面区和传输通道的连通处,以令至少一个连通处被封堵。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门的顶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时带动所述自动门沿所有和面区和传输通道的交界处滑动。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板和弧面型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拼合形成的内部通道为传输通道;所述上盖由至少两段弧面型盖板拼接组成,所述连通处对应的盖板为面团挤压导向盖,所述面团挤压导向盖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连通处的长度;所述面团挤压导向盖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面团挤压导向盖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面团挤压导向盖的最外端靠近和面区的一侧开设有面团挤出孔。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拨动组件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片。进一步地,所有的搅拌拨动机构均与同一涡轮蜗杆机构连接,以令涡轮蜗杆机构带动所有的搅拌拨动机构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拌拨动组件和所述螺杆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通过连接头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螺杆与连接头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柱和卡紧柱,所述卡紧柱和连接柱垂直,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卡紧柱和螺杆的卡紧柱相互垂直;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卡槽和螺杆安装卡槽,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螺杆分贝与所述连接头卡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卡槽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弹簧安装部,所述弹簧安装部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端部抵接。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和面区设置有开合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和面区,有传输通道与各个和面区均连通,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螺杆,螺杆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和面区中设置有搅拌拨动组件,搅拌拨动组件可将和面区的面团推动至传输通道与该和面区的连通处,以令面团接触螺杆;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螺杆正转或者反转,以将面团从该和面区带进传输通道,并在传输通道中揉挤该面团以令面团沿传输通道向其他和面区传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为了使面团具有一定的劲道,螺杆的长度必须够长,因此装置的占地面积大,不适宜家庭使用,本装置不要求螺杆具有较长的长度,螺杆的长度短,解决了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也不需要操作人员重复送料,一次投料后即可自动重复揉面至需要的筋度,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螺杆不仅具有挤压面团的作用,而且具有输送面团的作用,不需要在和面区和揉面机构中额外设置输送装置来转移面团,进一步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面团挤压导向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带自动门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自动门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柱和卡紧柱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阐述。参照附图1和附图2,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和面区1,有传输通道与各个和面区1均连通,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螺杆201,螺杆201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其中在和面区1可以将面粉和水混合搅拌成滚圆的面团,也可以将不圆的面团滚圆,方便后续成型装置对面团成型。至少一个和面区1中设置有搅拌拨动组件,搅拌拨动组件包括搅拌杆101,搅拌杆101上设置有搅拌片102。搅拌杆101转动时,带动搅拌片102转动,搅拌杆101和搅拌片102对面粉和水进行充分混合搅拌,面粉和水在充分混合搅拌的作用下逐渐变成面团。面团区外围设置有和面区外壁103,各个和面区1可以为连通的,也可以为非连通的,优选地,和面区外壁103为圆弧形外壁,搅拌拨动组件对面团搅拌时,面团与和面区外壁103接触被滚圆。搅拌拨动组件还可将和面区1的面团推动至传输通道与该和面区1的连通处,以令面团接触螺杆201。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螺杆201正转或者反转,以将面团从该和面区1带进传输通道,并在传输通道中揉挤该面团以令面团沿传输通道向其他和面区1传送。优选地,参照附图2和3,该装置还包括弧面型上盖、底板和揉面外壳202,上盖与底板拼合形成的内部通道为传输通道,螺杆201转动时,上盖和底板对面团具有一定的挤压与导向作用,揉面外壳202设置于上盖、底板的外部,且对传输通道的两端形成封堵;为了便于面团从和面区1和传输通道的连通处进出,上盖由至少两段弧面型盖板拼接组成,连通处对应的盖板为面团挤压导向盖203,面团挤压导向盖203可以上下移动,其他盖板与底板固定连接,面团挤压导向盖203的长度不小于连通处的长度。面团挤压导向盖203的最外端靠近和面区1的一侧开设有面团挤出孔216。面团挤压导向盖203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面团挤压导向盖203上下运动。参照附图4,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四电机204,第四电机204为贯穿式电机,第四电机204安装于贯穿式电机座205上,电机螺杆217依次贯穿第四电机204、贯穿式电机座205和面团挤压导向盖203的安装板,面团挤压导向盖203的安装板与贯穿式电机座205连接,贯穿式电机座205固定于滑块206上,滑块206与竖直设置在揉面外壳202的滑轨207滑动连接,第四电机204运作时,带动滑块206沿滑轨207滑动,滑块206带动贯穿式电机座205和面团挤压导向盖203的安装板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面团挤压导向盖203的上下运动。当螺杆201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和面区,有传输通道与各个和面区均连通,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和面区中设置有搅拌拨动组件,所述搅拌拨动组件可将和面区的面团推动至传输通道与该和面区的连通处,以令面团接触螺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螺杆正转或者反转,以将面团从该和面区带进传输通道,并在传输通道中揉挤该面团以令面团沿传输通道向其他和面区传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和面区,有传输通道与各个和面区均连通,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和面区中设置有搅拌拨动组件,所述搅拌拨动组件可将和面区的面团推动至传输通道与该和面区的连通处,以令面团接触螺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螺杆正转或者反转,以将面团从该和面区带进传输通道,并在传输通道中揉挤该面团以令面团沿传输通道向其他和面区传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门,所述自动门可工作于所有和面区和传输通道的连通处,以令至少一个连通处被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门的顶端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时带动所述自动门沿所有和面区和传输通道的交界处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和面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和弧面型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拼合形成的内部通道为传输通道;所述上盖由至少两段弧面型盖板拼接组成,所述连通处对应的盖板为面团挤压导向盖,所述面团挤压导向盖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连通处的长度;所述面团挤压导向盖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面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峰峰江志强何静子聂健基张兴伟李焯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