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52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体阻尼器,由壳体和弹簧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为球筒形,由两个球筒头(7)和圆筒(3)连接而成,弹簧管(4)为螺旋式置于壳体内,一头与测试接头(8)连接,一头为自由接口。(*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传动与控制回路中的稳压装置。在流体传动与控制回路中,由于泵结构,或截门与换向阀和执行元件的动作引起流态急剧变化时,则产生脉动压力(振动压力和冲击压力),这些变化的压力与流量造成测量仪器损坏和指示失灵,并造成系统误动作,给生产造成损失。现有液压行业中,设置多道过滤装置,这些过滤装置对管路中的脉动压力起到吸收和阻尼作用;在水力发电行业中,水中的杂质粒度比较大,采用油压阻尼办法就会造成堵塞,使仪表仪器失去测量作用。可见,现有工业管路系统中,减少液体脉动压力衰减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易于堵塞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不堵塞的流体阻尼器。本技术的特点是壳体为球筒形,由两个球筒头(7)和圆筒(3)连接而成,弹簧管(4)为螺旋式,并置于壳体内,弹簧管的一头与测试接头(8)连接,另一头为自由接口,使液流自由进入螺旋式弹簧管(4)。在阻尼器的下端处有开口,通过接头(9)与丝堵(1)配合,用于清除淤积物。本技术的结构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附图为流体阻尼器结构图。球筒头(7)是由不锈钢板冲压成型的,首先将球筒头(7)、螺旋式弹簧管(4)与测试接头(8)拧紧,并用锁紧螺母(6)将其锁紧,再用接头(9)与另一球筒头(7)和筒体(3)焊接在一起,并对焊缝进行打磨检验,球筒头下端的开口通过接头(9)和垫圈与丝堵(1)连接,筒体(3)上的开口通过接头(5)与节流管连接。当接头体(5)与被测压力管路连接时,具有冲击、脉动的压力波首先进入壳体,因空腔膨胀的原理,进行第一次衰减,接着流体由自由接口进入螺旋式弹簧管(4),进行第二次衰减(利用细长孔及弹性变形),最后进入测试接头(8)中细长孔做最后衰减,衰减后的平稳压力值被测试仪表测得,这样冲击压力就不损坏测试仪表,也防止了误动作。当液体介质中杂质含量大时,这些杂质靠自身颗粒重量沉积筒底,打开丝堵(1)将其排除。因此,对弹簧管(4)及测试接头(8)中细长孔堵塞的机会就很少了,可整体采用不锈钢材料,提高了仪表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本技术的效果是1.能将压力管道中的液体脉动压力衰减,以保护测试仪表,并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误动作。2.能清除沉淀的杂质,避免测试管道堵塞,保证测试仪表的正常运行。3.具有防锈、耐腐蚀、适用介质范围广和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优点。本技术适用于具有冲击压力与脉动压力的流体管路系统。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阻尼器,由壳体和弹簧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为球筒形,由两个球筒头(7)和圆筒(3)连接而成,弹簧管(4)为螺旋式置于壳体内,一头与测试接头(8)连接,一头为自由接口。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球筒头(7)的下端有一开口,通过接头(9)与丝堵(1)连接。专利摘要一种管道流体阻尼器,壳体为球筒形,由球筒头(7)与圆筒体(3)组成,球筒头(7)分别通过接头(8,9)与测量仪表和丝堵(1)连接,螺旋式弹簧管(4)置于壳体内。它具有稳定管道流体压力的作用,并可避免误动作和清除管道堵塞,达到保护测试仪表的目的,可作为管道流体系统测试仪表的保护装置。文档编号F15B21/04GK2212676SQ9424720公开日1995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费立柱 申请人:水利部能源部地质勘探机电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能源部地质勘探机电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