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杉村宣行专利>正文

大型蓄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53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获得设置空间小,易于运输、设置和维护等的大型蓄能器,在容器本体(2)的液体室(4)一侧的端部设置出入口(6),在所述气体室(5)一侧的端部通过接头(F)串联连结增设气体储气瓶(20);在该接头(F)上设置圆滑流动直径的连通孔(17、27)。(*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水闸、游乐场的大型游戏装置等的大型蓄能器。然而,作为紧急动作用的能量源,把蓄能器配设在游乐场的大型游戏装置等的液压回路中时,如此大小的气体容量不充分,例如需要有250L(升)。为此,1)在液压回路中串联配设多支蓄能器;或2)配设具有大容量的例如具有250L气体容量的大型蓄能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的问题1)采用多支蓄能器时,在水平方向需要较大空间,因此在狭窄的场所难以配设。2)250L(升)的大型蓄能器,例如高度达4m级、气囊重量也达20kg级,与一般的蓄能器相比安装困难,而且不利于运送、设置、以及气囊的维护等。本专利技术的大型蓄能器,是将容器本体内分隔成液体室和气体室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液体室一侧的端部设置出入口;在所述气体室一侧的端部通过接头串联连结增设气体储气瓶;在该接头上设置圆滑流动直径的连通孔。本专利技术的大型蓄能器的特征是,在增设气体储气瓶的罐体的一端设置接头,在其另一端设置供气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接头是法兰接头或螺纹接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连通孔的圆滑流动直径大于等于出入口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大型蓄能器的特征是,蓄能器是直压型、气囊型或活塞型的蓄能器。本专利技术的大型蓄能器的特征在于,气体容量大于160L(升)。本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考虑将活塞型蓄能器和气囊串联配置,通过细长管连结该蓄能器的气体室和该气囊。这样,确实使气体容量扩大了与气囊的容积相当的量,然而,该管直径小而且长,气体的流体阻力变大。因此,液体不能从液体室的出入口圆滑地出入,不能对应急剧的液压变动,无法充分发挥蓄能器的机能。在此,考虑采用直径大的粗管,但该粗管连结困难,而且容易破损,担心会因地震等而产生龟裂和断裂,造成气体泄露。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附带连通孔的接头将蓄能器与气囊连结起来,同时,将该连通孔的直径形成为圆滑流动直径。所谓圆滑流动直径,是可以减小压力损失、达到液体能够圆滑地出入液体室的程度的直径。例如,作为所述圆滑流动直径,可以采用液体室的出入口直径相同的直径,或比其大的直径。图2是附图说明图1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图3是与图2对应的、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纵截面图。气囊3将气囊型蓄能器1B的容器本体2分隔成液体室4和气体室5。该气囊3是按规则折叠的褶皱气囊,在壳体部,沿周围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厚壁部。在容器本体2的基端部2a插着形成液体室4的出入口6的给排筒7。在给排筒7内设置开闭出入口6的给排阀10,在该给排阀10的头部设置保护装置11。容器本体2的自由端部2b安装有法兰接头F的下法兰15。所述下法兰15形成为截面T字形,具有凸缘部15a和插装部15b。在所述凸缘部15a设置多个螺栓孔15c,而且,在插装部15b的外周面设置阳螺纹15d,该阳螺纹15d与上述自由端部2b的内周面螺纹接合。在所述下法兰15的中央部设置连通孔17。所述连通孔17的直径L形成为压力损失小、液体R可以圆滑地从出入口6进出的直径,即,形成为圆滑流动直径。作为所述圆滑流动直径L,例如可以采用与出入口6的直径W相同的直径,或比其大的直径。增设气体储气瓶20的罐体22与容器本体2大致相同形状地形成,其自由端部22b被盖体30闭锁。在所述盖体30上设置给排气体用的给气栓31。在盖罐体22的基端部22a上安装法兰接头F的上法兰23。所述上法兰23形成为截面T字形,具有凸缘部23a和插装部23b。在所述凸缘部23a设置多个螺栓孔23c,而且,在插装部23b的外周面设置阳螺纹23d,该阳螺纹23d与上述基端部22a的内周面螺纹接合。在所述上法兰23的中央部设置连通孔27。所述连通孔27的直径L与上述连通孔17同样地形成为圆滑流动直径。上述两连通孔17、27连续地形成一个流道,连通孔17、27两者的轴心位于蓄能器1B的中心线上。将螺栓28插入上下法兰15、23的螺栓孔15c、23c中,在其前端部紧固安装螺母29。从而,将容器本体2和罐体22牢固连结,形成一体的大型蓄能器LA。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将安装有下法兰15的蓄能器1B,和安装有上法兰23的增设气体储气瓶20分别运送到设置场所。此时,1B、20两者是分离的、比较短,所以,易于运送和安装。将上下法兰15、23抵接,使连通孔17、27的位置吻合之后,将螺栓28插入螺栓孔15c、23c,以螺母29紧固固定。这样,将蓄能器1B和增设气体储气瓶20牢固连结,成为一体的大型蓄能器LA。此时,通过法兰接头F将1B、20两者连结,所以,成为像直接连结着的状态。因此,与借助长管进行连结的场合不同,因流体阻抗少而可减少压力损失。在未图示的液压回路中设置上述蓄能器LA之后,在给气栓31上连结未图示的给气装置;将规定量的气体,例如,将250L的惰性气体供给到气体室5以及增设气体储气瓶20中,形成规定压力。下面,说明液压回路的液压变化的场合,首先说明缓慢变化的场合。液压缓慢增压时,液体R从出入口6进入液体室4内,缓慢推压气囊3。于是,气囊3内的气体G通过连通孔17、27流入增设气体储气瓶20内。此时,气体G可以不受大的阻抗地通过该连通孔17、27,所以压力损失极小。因此,液体R可以对应液压变化圆滑地流入液体室4中。相反,液压减小时推压气囊3的力减小。因此,气体G膨胀、气囊3对应于液压的变化而鼓起,于是,液体室4内的液体R从出入口6排出到液压回路中。此时,气体G可以不受大的阻抗地通过连通孔17、27,所以压力损失极少。因此,气囊3对应液压变化鼓起,液体R可以从液体室4圆滑地排出。下面,说明液压回路的液压急剧变化的场合。液压急剧增大时,大量的液体R从出入口6进入液体室4内,强力推压气囊3。于是,气囊3内的气体G急剧地被大的力推压、通过连通孔17、27流入增设气体储气瓶20内。此时,由于连通孔17、27较短,而且形成为圆滑流动直径,所以,可以不受大的阻抗地通过。所以压力损失极小,液体R可以对应液压变化圆滑地流入液体室4中。相反,液压急剧减小时、推压气囊3的力急剧减小。因此,气体G膨胀、气囊3急剧鼓起,液体室4内的液体R从出入口6急剧地排出到液压回路中。此时,连通孔17、27短,而且形成为圆滑流动直径,所以压力损失极少。因此,气囊3对应液压变化急剧鼓起,液体R可以圆滑地从液体室4急剧排出。参照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名称和机能也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是,在蓄能器1B的自由端部2b设置防止气囊3b破损的破损防止机构。所述破损防止机构由插装在下法兰15的连通孔17中的滑动阀10B、和设置在该滑动阀10B的后端的保护装置11A构成;所述滑动阀10B和保护装置11A的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给排阀10和保护装置11的相同。参照附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与图1、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名称和机能也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是,蓄能器为活塞型蓄能器1P。该蓄能器1P,在汽缸35的基端部设置底盖36,在其自由端部设置顶盖37。所述汽缸35内被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蓄能器,是将容器本体内分隔成液体室和气体室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液体室一侧的端部设置出入口;在所述气体室一侧的端部通过接头串联连结增设气体储气瓶;在该接头上设置圆滑流动直径的连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村宣行吉川公久
申请(专利权)人:杉村宣行日本蓄能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