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507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包括吸收塔、液封槽,溢流管,液封槽内储存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返回吸收塔内,溢流管上设置有一个n型管与一个U型管,n型管与液封槽连接,U型管设置于n型管与吸收塔之间,n型管高度为h1,U型管高度为h2,h2大于h1。本装置解决了工业用水溢流回吸收塔的压力差问题,使溢流持续平稳,并且从吸收塔排出的废气还会通过液封槽进行第二次的净化,使得最终排出的废气可以达到环保控制的要求。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mission System for Waste Gas from Absorp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多晶硅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多晶硅是制造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基础材料。同时,以电子级多晶硅为原料生产的单晶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离元件、电力电子器件的原材料。多晶硅生产的还原、氢化、合成工序的尾气中,主要成分都是H2、SiHCl3、SiH2Cl2、SiCl4、HCl等,只是各部分占比不同,故三个工序中,尾气处理的工艺流程具有一致性。在尾气回收过程中先将尾气经过深度冷凝之后分离成气相和液相,气相经加压之后进入氯化氢吸收系统,液相直接进入精馏系统。氯化氢吸收系统通常为氯化氢吸收塔,在此塔内,氯化氢被从塔顶喷淋的工业用水或淋洗液吸收,剩下的SiHCl3、SiH2Cl2、SiCl4被完全冷凝,HCl吸收完全之后,最后剩下的H2自吸收塔排出。现有技术中,喷淋用的工业用水大多基于循环利用的目的进行设计,即工业用水通过自溢流系统返回吸收塔内,作为淋洗液进行喷淋,然后真正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储存工业用水的液封槽与吸收塔之间的压力差无法达到自溢流的要求,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工业用水无法稳定持续的返回吸收塔内,达不到稳定淋洗的目的,并且氢气还可能通过喷淋口进入自溢流系统而不是通过排气口排出,还有可能导致吸收塔内压力过高,工业用水从排气孔喷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解决了工业用水溢流回吸收塔的压力差问题,使溢流持续平稳,并且从吸收塔排出的废气还会通过液封槽进行第二次的净化,使得最终排出的废气可以达到环保控制的要求。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包括吸收塔、液封槽,溢流管,液封槽内储存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返回吸收塔内,溢流管上设置有一个n型管与一个U型管,n型管与液封槽连接,U型管设置于n型管与吸收塔之间,n型管高度为h1,U型管高度为h2,h2大于h1。优选的,吸收塔由下至上设置有液体出口、气体入口,填料层、喷淋口以及气体出口,喷淋口与喷淋管连接,喷淋管设置于吸收塔内部,喷淋管上还设置有喷嘴,喷嘴为多个。优选的,液封槽顶部设置有废气输入口、废气排出口、第一工业用水补充口以及第一惰性气体输入口,液封槽底部设置有溢流口与工业用水排出口,废气输入口连接废气输入管,废气输入管延伸至液面以下。优选的,n型管与液封槽溢流口连接,U型管与吸收塔喷淋口连接,n型管上部还设置有液体回流管返回液封槽内。优选的,吸收塔顶部气体出口还与第一废气排放管连接,第一废气排放管与液封槽废气输入口连接,液封槽废气输出口与第二废气排放管连接。优选的,吸收塔喷淋口与填料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工业用水补充口与第二惰性气体输入口。优选的,液封槽第一工业用水补充口与工业用水补充管路连接,液封槽第一惰性气体输入口与惰性气体补充管路连接。优选的,第一废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测量计,第二废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第二气体流量计,工业用水补充管路上还设置有液体流量测量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包括吸收塔、液封槽,溢流管,液封槽内储存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返回吸收塔内,通过在溢流管上设置有一个n型管与一个U型管,并且保证U型管高度h2大于n型管高度h1,这样就能保证工业用水溢流回吸收塔的压力能始终大于吸收塔内气体反流入溢流管的压力,使得工业用水可以持续稳定的回流,同时使吸收塔内处理后的废气可以通过废气排放管排放,两条通路各自独立,不交叉不干扰,从而保证了整个体系的稳定。本技术的运行时,包括了气体与液体两条通路,气体通路中,废气通过吸收塔的气体入口进入塔内,向上流动,通过填料层后,在喷淋层被喷嘴喷出的工业用水吸收,废气中的大部分HCl溶于工业用水中并向下回落至吸收塔底部。而经过了处理的废气中剩有少量HCl与大量H2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第一废气排放管被通入液封槽的液面以下,进行第二次的吸收,将剩余的HCl吸收完全,最终H2通过第二废气排放管进行排放。而液体通路为储存在液封槽内的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返回至吸收塔的喷淋管,作为淋洗液吸收HCl。而在该通路上首先有一个n型管,所述n型管用于平衡液封槽内的液位,当液封槽内液面低于n型管,则通过工业用水补充管路补充液体,或者n型管也可以返流液体回液封槽内。其次是U型管,U型管与n型管相互配合构建一个压力差,并且U型管高度h2大于n型管高度h1,结果为工业用水溢流压力大于废气反流以及废气排放的压力,最终使得废气不会通过溢流口进入液封槽,吸收塔内也不会因为压力过高导致气体出口喷水。整个系统的压力差恒定,并且气液通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达到了液体的稳定自溢流效果,同时使排放的气体更为符合环保的要求。另外本技术第一废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测量计,第二废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第二气体流量计,工业用水补充管路上还设置有液体流量测量计,各处测量计的设置可以便于监控装置各个节点的运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同时本装置除了工业用水补充管路上还有惰性气体补充管路,上述两个管路可以对液封槽进行补充,也可以直接对吸收塔进行补充,操作更为灵活,整个设备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则更为安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装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装置包括以下结构:吸收塔1、气体入口1.1、气体出口1.2、喷淋口1.3、第二工业用水补充口1.4、第二惰性气体输入口、喷嘴1.6、填料层1.7、液体出口1.8、液封槽2、废气输入口2.1、废气排出口2.2、工业用水排出口2.3、第一工业用水补充口2.4、第一惰性气体输入口2.5、溢流口2.6、n型管3、U型管4、溢流管5、第一废气排放管6、工业用水补充管路7、惰性气体补充管路8、第二废气排放管9、第一气体流量测量计10、第二气体流量计11,液体流量测量计1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包括吸收塔1、液封槽2,溢流管5。吸收塔由下至上设置有液体出口1.8、气体入口1.1,填料层1.7、喷淋口1.3以及气体出口1.2,喷淋口与设置在吸收塔内的喷淋管,喷淋管通过法兰固定在吸收塔侧壁上,喷淋管上还设置有多个喷嘴1.6,本实施例喷嘴为4个,喷淋量一共为20m3/h。另外吸收塔喷淋口与填料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工业用水补充口1.3与第二惰性气体输入口1.4。可以与工业用水补充管路与惰性气体补充管路连接,进行工业用水与惰性气体的补充。吸收塔顶部气体出口还与第一废气排放管6连接,第一废气排放管与液封槽废气输入口2.1连接,液封槽废气输出口2.2与第二废气排放管9连接。液封槽内储存工业用水,液封槽顶部设置有废气输入口2.1、废气排出口2.2、第一工业用水补充口2.4以及第一惰性气体输入口2.5,液封槽底部设置有溢流口2.6与工业用水排出口2.3,废气输入口连接一废气输入管延伸至液面以下。液封槽的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5返回吸收塔内,溢流管上设置有一个n型管3与一个U型管4,n型管与液封槽溢流口连接,U型管设置于n型管与吸收塔之间,与吸收塔喷淋口连,n型管上部还设置有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包括吸收塔、液封槽,溢流管,所述液封槽内储存工业用水,所述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返回吸收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一个n型管与一个U型管,所述n型管与液封槽连接,所述U型管设置于n型管与吸收塔之间,所述n型管高度为h1,所述U型管高度为h2,所述h2大于h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包括吸收塔、液封槽,溢流管,所述液封槽内储存工业用水,所述工业用水通过溢流管返回吸收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一个n型管与一个U型管,所述n型管与液封槽连接,所述U型管设置于n型管与吸收塔之间,所述n型管高度为h1,所述U型管高度为h2,所述h2大于h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由下至上设置有液体出口、气体入口,填料层、喷淋口以及气体出口,所述喷淋口与喷淋管连接,所述喷淋管设置于吸收塔内部,所述喷淋管上还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为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废气环保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槽顶部设置有废气输入口、废气排出口、第一工业用水补充口以及第一惰性气体输入口,所述液封槽底部设置有溢流口与工业用水排出口,所述废气输入口连接废气输入管,所述废气输入管延伸至液面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塔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李寿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