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78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具体公开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与所述第二矩形槽相互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横跨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矩形槽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矩形槽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现浇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矩形槽在工厂中标准化生产预制板时预留,使得预制板的纵向侧边表面平齐,且不需预留甩筋,克服预制板凸凹榫连接时产生非标预制板的缺点和预制板需预留甩筋,不便于工厂制作和吊装运输的缺点。

A Connecting Node of Prefabricated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的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板构件通常采用在工厂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板连接后在连接节点处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现有预制板的连接方法主要有凸凹榫连接、直螺栓连接、湿法连接等。凸凹榫连接对构件的制作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结构板本身的尺寸较小的话,则榫、卯的结构尺寸也不可能大,对相邻预制板的约束能力也相当有限,由于采用凸凹榫连接,使得预制板的铺设总长度与单块板的尺寸之比不能为整数,要么稍稍加大铺设范围要么产生非标的预制板;直螺栓连接对预制板的制作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非常之高,容错能力较差,如果预制板较薄的话螺栓的长度也不可能很长,因而相邻板之间的相互约束能力也较弱。湿法连接的相邻预制板之间没有直接连接,采用相互预留甩筋,后在相邻预制板之间的空隙中现浇混凝土,实现两者的连接,该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保证预制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但是还需要大量的现浇混凝土作业,现场需要搭设大量模板,同时预制板需要甩筋外漏,不便于工厂制作和吊装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该节点可不必产生非标预制板,可工业生产,且方便运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与所述第二矩形槽相互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横跨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矩形槽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矩形槽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现浇混凝土。有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相邻连接的第一、第二预制板相对应的设置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并在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设置连接件,使得在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连接件之间浇筑混凝土,即可实现第一、第二预制板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在工厂中标准化生产预制板时预留,保证槽的精度,连接件为标准构件,也可以工厂化生产,保证预制板的纵向侧边表面平齐,在模数匹配的情况下可以标准化生产,预制板种类的减少,可以减少模具种类,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同时克服有现有技术中,预制板凸凹榫连接时产生非标预制板的缺点,也克服了直螺栓连接对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容错能力较差的缺点,还克服了湿法连接存在着需要大量的现浇混凝土作业,预制板需预留甩筋,不便于工厂制作和吊装运输的缺点。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钢筋骨架。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件设置成钢筋骨架,钢筋骨架的规格在生产时可根据建筑结构的受力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能进一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和抵抗差异变形的能力。相邻板之间采用预留槽+钢筋骨架连接,大大增强了相邻结构板之间的约束能力,抗变形能力大大增强,也加强了装配式结构的结构整体性作为优选,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方形骨架箍筋、以及至少四根第一骨架主筋;所述第一骨架主筋箍在所述方形骨架箍筋内。作为优选,所述钢筋骨架包括三角形骨架箍筋、以及至少三根第二骨架主筋;所述第二骨架主筋箍在所述三角骨架箍筋内。作为优选,所述钢筋骨架还包括“V”形骨架焊接筋,所述“V”形骨架焊接筋的顶点以及所述“V”形骨架焊接筋两端分别焊接在不同的所述第二骨架主筋上。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另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预制板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通过现浇钢纤维混凝土使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注成一体。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B方向的、连接件为横截面呈方形的钢筋骨架剖面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连接件为横截面呈方形的钢筋骨架剖面图;图4是图1中B-B方向的、连接件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钢筋骨架剖面图;图5是图1中A-A方向的、连接件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钢筋骨架剖面图;图6是横截面呈方形的钢筋骨架的主视图;图7是横截面呈方形的钢筋骨架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C-C方向的剖面图;图9是横截面三角形的钢筋骨架的主视图;图10是横截面三角形的钢筋骨架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D-D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第一预制板;11、第一矩形槽;2、第二预制板;12、第二矩形槽;3、横截面呈方形的钢筋骨架;31、第一骨架主筋;32、方形骨架箍筋;4、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钢筋骨架;41、第二骨架主筋;42、三角形骨架箍筋;43、“V”形骨架焊接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1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1、第二预制板2、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制板1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一矩形槽11,所述第二预制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二矩形槽12;所述第一矩形槽11与所述第二矩形槽12相互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横跨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槽11和第二矩形槽12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矩形槽11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矩形槽12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现浇混凝土。有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相邻连接的第一、第二预制板2相对应的设置第一矩形槽11和第二矩形槽12,并在第一矩形槽11和第二矩形槽12内设置连接件,使得在第一矩形槽11、第二矩形槽12、连接件之间浇筑混凝土,即可实现第一、第二预制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矩形槽11和第二矩形槽12在工厂中标准化生产预制板时预留,保证槽的精度,连接件为标准构件,也可以工厂化生产,保证预制板的纵向侧边表面平齐,在模数匹配的情况下可以标准化生产,预制板种类的减少,可以减少模具种类,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同时克服有现有技术中,预制板凸凹榫连接时产生非标预制板的缺点,也克服了直螺栓连接对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容错能力较差的缺点,还克服了湿法连接存在着需要大量的现浇混凝土作业,预制板需预留甩筋,不便于工厂制作和吊装运输的缺点。本专利专利技术可以使相邻预制板产生足够的约束不发生相互错台,可不必产生非标预制板或者加大预制板铺设范围的预制板刚性连接方法,同时又可以减少现场混凝土的浇筑量,大大方便了工程施工,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矩形槽与在板边缘上的开口宽度小、在板内的槽底宽度大的槽相比,具有各自的优点,当所述第一矩形槽11和第二矩形槽12为板内槽宽度大、板边缘开口小的楔形槽时,由于后浇的预留槽混凝土板内大、板边缘小,使得在相邻块预制板的拉力作用下与预制板混凝土不轻易脱开,保证预制板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但槽不规则时,放置连接件及后浇混凝土的施工操作麻烦。当所述第一矩形槽11和第二矩形槽12为矩形时,放置连接件及后浇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方便,但与不规则槽相比,预制板与预制板之间的抗拉力能比较弱。如图7~11所示,所述连接件为钢筋骨架。优选的,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方形骨架箍筋32、以及至少四根第一骨架主筋31;所述第一骨架主筋31箍在所述方形骨架箍筋32内;箍在所述方形骨架箍筋32内的所述第一骨架主筋31围成横截面呈方形的架体;也使得钢筋骨架呈横截面呈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与所述第二矩形槽相互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横跨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矩形槽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矩形槽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现浇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预制板的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内陷的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与所述第二矩形槽相互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横跨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矩形槽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矩形槽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现浇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钢筋骨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方形骨架箍筋、以及至少四根第一骨架主筋;所述第一骨架主筋箍在所述方形骨架箍筋内。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家儿刘金燕王建何冠鸿卢晓智杨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