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8468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光谱与抗生素的吸收光谱有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波长被抗生素吸收,导致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荧光淬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近红外碳量子点等荧光纳米材料和抗生素之间形成的内滤效应的原理而构建一种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简单可行的检测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纳米探针试剂,提高荧光纳米探针的选择性,可解决现有抗生素检测探针灵敏度不够、检测过程复杂的技术难题,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成效显著,有助于设计成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抗生素的现场检测。

Near Infrared Antibiotic Fluorescence Probe Detection Reagent,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抗生素的检测的荧光纳米探针试剂,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碳量子点利用内滤效应原理高灵敏检测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实现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属于食品安全检测

技术介绍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能力,在过去几十年抗生素在全球被大量生产并被用来治疗各种人类和兽类疾病。尽管抗生素为人类提高抵抗疾病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大量使用,必然会在动物性食品和农产品中形成残留。通过食物链,人类会长期被动的摄入这些抗生素,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对婴幼儿的影响更为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的检测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具有重要意义。四环素类抗生素是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一类具有菲烷母核的广谱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内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感染。此外,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四环素还被大量用作生长促进剂投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光谱与抗生素的吸收光谱有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波长被抗生素吸收,导致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荧光淬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荧光纳米材料,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光谱与抗生素的吸收光谱有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波长被抗生素吸收,导致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荧光淬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材料的激发波长为330~630nm,相应发射波长为600~8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材料包括近红外碳量子点、绿光碳量子点、蓝光碳量子点、近红外半导体量子点、贵金属纳米团簇、上转换稀土发光材料、石墨烯量子点、硅量子点、荧光共轭聚合物、近红外发射荧光硅球和有机-金属发光配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近红外碳量子点;和/或,所述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或喹诺酮类抗生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微波辅助溶剂法或溶剂热法使包含谷胱甘肽、聚乙烯亚胺和溶剂的均匀混合反应体系于140~180℃反应1~8h,形成所述近红外碳量子点;优选的,所述微波辅助溶剂法采用的微波功率为200~400W;优选的,所述荧光纳米材料表面分布有官能团;尤其优选的,所述官能团包括羧基、氨基、羟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5.一种检测抗生素的荧光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抗生素荧光探针检测试剂和能够溶解所述荧光探针检测试剂的液相体系;优选的,所述液相体系包括pH值为7~8的磷酸盐缓冲液;优选的,所述荧光纳米探针中荧光纳米材料的浓度为1~10μg/mL。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抗生素的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荧光纳米材料溶解于液相体系中,形成所述荧光纳米探针;优选的,所述液相体系包括pH值为7~8的磷酸盐缓冲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材料包括近红外碳量子点、绿光碳量子点、蓝光碳量子点、近红外半导体量子点、贵金属纳米团簇、上转换稀土发光材料、石墨烯量子点、硅量子点、荧光共轭聚合物、近红外发射荧光硅球和有机-金属发光配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近红外碳量子点;和/或,所述近红外碳量子点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辉林恒伟乔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