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613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3D玻璃热弯装置,包括分度盘、设置在分度盘上的多个冷却炉、一个或多个加热炉,以及将热弯模具在冷却炉和加热炉之间进行运输的中转炉;多个冷却炉在分度盘上沿其轴心环绕分布;加热由单炉单工位完成,机构简单,节约能耗,模具加热过程中无需传送,不会产生石墨粉尘,保障产品品质和模具使用寿命;通过中转炉进行中转,完全将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分开,整个机构只需要对加热炉进行隔热,有效节约能源;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冷却炉和加热炉数量,大大提高热弯加工效率。

A 3D Glass Hot Bending Device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3D玻璃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曲面屏手机的潮流来袭,曲面盖板玻璃以及盖板保护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曲面玻璃制造的设备3D热弯机是曲面屏生产的关键,传统的3D热弯机从结构布局上讲是直线式布局,加热炉和冷却炉设置成一条直线排列,或者设置成两条直线的U形结构,无非哪一种,结构原理都是一样的,从其中一端入料开始加热升温、压合保压、冷却、最后从另一端出料,整个系统是直线性的密闭系统。直线式密闭系统,从加热到冷却整个工站连成一体,高温炉和冷却炉隔热很难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装置的3D玻璃热弯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包括分度盘、设置在所述分度盘上的多个冷却炉、一个或多个加热炉,以及将热弯模具在所述冷却炉和所述加热炉之间进行运输的中转炉;多个所述冷却炉在所述分度盘上沿其轴心环绕分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冷却炉、所述加热炉和所述中转炉上均设置有供所述热弯模具进出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活动门,和控制所述活动门启闭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中转炉表面设置有与其上的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一密封圈;所述3D玻璃热弯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中转炉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中转炉内设置有移动所述热弯模具的移料机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冷却炉、所述加热炉和所述中转炉表面均设置有供所述活动门活动的通槽;所述冷却炉、所述加热炉和所述中转炉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活动门配合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移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中转炉内部的与所述热弯模具配合的内手臂托板、带动所述内手臂托板纵向运动的内手臂顶升气缸、安装所述内手臂顶升气缸的气缸安装板、带动所述气缸安装板横向移动的内手臂伸出丝杆,和安装所述内手臂伸出丝杆的丝杆安装座;所述内手臂伸出丝杆的丝杆轴一端伸出所述中转炉外,且端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中转炉上还设置有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的内手臂伸出动力电机;所述中转炉表面可拆卸连接设置有罩设在所述内手臂伸出动力电机和所述从动轮表面的密封防护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中转炉内设置有罩设于所述密封板外部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手臂托板配合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二活动门,和控制所述第二活动门启闭的第三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中转炉上设置有向其内注入和排出惰性气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带动所述中转炉横向运动的丝杆、驱动所述丝杆的伺服电机、安装所述丝杆的安装座,和驱动所述安装座旋转的旋转马达。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分度盘上还设置有对多个所述冷却炉分别独立冷却散热的水气分割系统;多个所述冷却炉围绕所述水气分割系统设置;所述冷却炉上设置有对冷却时进行保持压力的冷却保压机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中,所述加热炉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分度盘和多个所述加热炉围绕所述中转炉设置。一种3D玻璃热弯方法,根据上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实现方法如下:所述热弯模具搭载玻璃后放入所述冷却炉内,所述冷却炉随所述分度盘旋转到上料工位时,所述中转炉与其对接并取出内部的所述热弯模具,而后所述中转炉将所述热弯模具转入所述加热炉内进行热弯加工,加工完成后的所述热弯模具由所述中转炉取出并转入所述冷却炉内,所述冷却炉随所述分度盘旋转过程中对内部热弯模具进行保持冷却压力并调节内部冷却散热参数逐步冷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加热由单炉单工位完成,机构简单,节约能耗,模具加热过程中无需传送,不会产生石墨粉尘,保障产品品质和模具使用寿命;通过中转炉进行中转,完全将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分开,整个机构只需要对加热炉进行隔热,有效节约能源;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冷却炉和加热炉数量,大大提高热弯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中转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中转炉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中转炉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3D玻璃热弯装置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4,包括分度盘1、设置在分度盘1上的多个冷却炉2、一个或多个加热炉3,以及将热弯模具4在冷却炉2和加热炉3之间进行运输的中转炉5;多个冷却炉2在分度盘1上沿其轴心环绕分布;加热由单炉单工位完成,机构简单,节约能耗,模具加热过程中无需传送,不会产生石墨粉尘,保障产品品质和模具使用寿命;通过中转炉进行中转,完全将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分开,整个机构只需要对加热炉进行隔热,有效节约能源;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冷却炉和加热炉数量,大大提高热弯加工效率。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冷却炉2、加热炉3和中转炉5上均设置有供热弯模具4进出的第一开口600、与第一开口600对应的活动门601,和控制活动门601启闭的第一驱动机构602;中转炉5表面设置有与其上的第一开口600对应的第一密封圈50;3D玻璃热弯装置还包括驱动中转炉5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中转炉5内设置有移动热弯模具4的移料机构51;通过第二驱动机构7带动中转炉5运动与冷却炉2和加热炉3进行对接,对接时通过第一密封圈50进行保持密封,通过第一驱动机构602控制冷却炉2、加热炉3以及中转炉5上的活动门601运动打开第一开口600,再由移料机构51进行移料,整个过程中惰性气体损失极少,节约成本,同时移料速度快。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冷却炉2、加热炉3和中转炉5表面均设置有供活动门601活动的通槽603;冷却炉2、加热炉3和中转炉5内部设置有与活动门601配合的密封板604,密封板604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05;保障活动门601关闭第一开口600时密封性能,进而减少冷却、中转和加热过程中惰性气体损失。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移料机构51包括设置于中转炉5内部的与热弯模具4配合的内手臂托板510、带动内手臂托板510纵向运动的内手臂顶升气缸511、安装内手臂顶升气缸511的气缸安装板512、带动气缸安装板512横向移动的内手臂伸出丝杆513,和安装内手臂伸出丝杆513的丝杆安装座514;内手臂伸出丝杆513的丝杆轴一端伸出中转炉5外,且端部连接有从动轮515;中转炉5上还设置有带动从动轮515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度盘、设置在所述分度盘上的多个冷却炉、一个或多个加热炉,以及将热弯模具在所述冷却炉和所述加热炉之间进行运输的中转炉;多个所述冷却炉在所述分度盘上沿其轴心环绕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度盘、设置在所述分度盘上的多个冷却炉、一个或多个加热炉,以及将热弯模具在所述冷却炉和所述加热炉之间进行运输的中转炉;多个所述冷却炉在所述分度盘上沿其轴心环绕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炉、所述加热炉和所述中转炉上均设置有供所述热弯模具进出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活动门,和控制所述活动门启闭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中转炉表面设置有与其上的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一密封圈;所述3D玻璃热弯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中转炉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中转炉内设置有移动所述热弯模具的移料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炉、所述加热炉和所述中转炉表面均设置有供所述活动门活动的通槽;所述冷却炉、所述加热炉和所述中转炉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活动门配合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玻璃热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中转炉内部的与所述热弯模具配合的内手臂托板、带动所述内手臂托板纵向运动的内手臂顶升气缸、安装所述内手臂顶升气缸的气缸安装板、带动所述气缸安装板横向移动的内手臂伸出丝杆,和安装所述内手臂伸出丝杆的丝杆安装座;所述内手臂伸出丝杆的丝杆轴一端伸出所述中转炉外,且端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中转炉上还设置有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的内手臂伸出动力电机;所述中转炉表面可拆卸连接设置有罩设在所述内手臂伸出动力电机和所述从动轮表面的密封防护罩。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谢记友谢柏弘苏文付毅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