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轨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轨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上设有集电靴,配合悬挂式充电轨,在站区为轨道车辆的储电装置充电。但是,悬挂式充电轨的重量大,安装难度高,而且易在站区通断电瞬间出现燃弧现象,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轨,所述充电轨可以实现双面供流,能增大供流面积,并且能够保证充电刀与充电槽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可以降低出现电火花的概率,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充电轨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轨,所述充电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的沿横向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的第一供流面和第二供流面,在沿竖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供流面和所述第二供流面之间的间距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轨,可以利用第一供流面和第二供流面与轨道车辆的充电刀接触,实现双面供流,增大供流面积,并且,第一供流面和第二供流面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的沿横向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的第一供流面和第二供流面,在沿竖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供流面和所述第二供流面之间的间距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轨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的沿横向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形成的第一供流面和第二供流面,在沿竖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供流面和所述第二供流面之间的间距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槽为弹性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横向相对的第一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一外侧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外侧板的第一端间隔开,且所述第一外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侧板的第二端相连;沿所述横向相对的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外侧板和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所述第一内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侧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内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外侧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朝向彼此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的相对的表面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供流面和所述第二供流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外侧板凹陷以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外侧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外侧板凹陷以形成第二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内侧板的第二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竖向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二内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竖向方向上间隔开。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轨,所述充电轨为一体成型的金属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双,袁清辉,陈冲,裘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