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096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29
中间冷却器(1)所具备的第一入口管(61)、第一出口管(62)、第二入口管(63)以及第二出口管(64)设于管道(30)的外壁。第一入口管(61)、第一出口管(62)、第二入口管(63)以及第二出口管(64)中的至少一个管设于管道(30)中的层叠方向(H)的一方的外壁。第一入口管(61)、第一出口管(62)、第二入口管(63)以及第二出口管(64)中的、除了设于管道(30)中的层叠方向(H)的一方的外壁的管之外的至少一个管设于管道(30)中的层叠方向(H)的另一方的外壁。

Intermediate coo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中间冷却器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在2016年1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251188号为基础,将该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此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间冷却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对被增压器压缩并向内燃机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中间冷却器通过使分别在两个冷却系统中流动的冷却液和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压缩空气。在该中间冷却器的供压缩空气流动的管道的内侧层叠有多个冷却板。冷却板具有供第一冷却系统的第一冷却液流动的第一流路和供第二冷却系统的第二冷却液流动的第二流路。并且,在层叠的多个冷却板彼此之间设有促进压缩空气和冷却液的热交换的外翅片。多个冷却板所具有的第一流路彼此和第二流路彼此分别通过多个连通部在层叠方向上连通。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各自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在多个连通部的层叠方向的端部连通。在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各自中,从入口管供给的冷却液经由与之连通的连通部在多个冷却板的流路中流动,经由其他的连通部从出口管流出。在该多个冷却板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液和在多个冷却板彼此之间流动的压缩空气经由外翅片进行热交换。由此,中间冷却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冷却器,进行被增压器压缩的压缩空气和分别在多个冷却系统中流动的冷却液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具备:管道(30),该管道具有供压缩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多个冷却板(40),该多个冷却板具有供第一冷却系统(10)的第一冷却液流动的第一流路(43)、以及供第二冷却系统(20)的第二冷却液流动的第二流路(44),并且该多个冷却板层叠于所述管道的内侧;外翅片(57),该外翅片设于多个所述冷却板彼此之间,促进压缩空气、第一冷却液、第二冷却液的热交换;第一入口连通部(47)和第一出口连通部(48),该第一入口连通部和第一出口连通部在层叠方向上将多个所述冷却板所具有的所述第一流路彼此连通;第二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6 JP 2016-2511881.一种中间冷却器,进行被增压器压缩的压缩空气和分别在多个冷却系统中流动的冷却液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具备:管道(30),该管道具有供压缩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多个冷却板(40),该多个冷却板具有供第一冷却系统(10)的第一冷却液流动的第一流路(43)、以及供第二冷却系统(20)的第二冷却液流动的第二流路(44),并且该多个冷却板层叠于所述管道的内侧;外翅片(57),该外翅片设于多个所述冷却板彼此之间,促进压缩空气、第一冷却液、第二冷却液的热交换;第一入口连通部(47)和第一出口连通部(48),该第一入口连通部和第一出口连通部在层叠方向上将多个所述冷却板所具有的所述第一流路彼此连通;第二入口连通部(49)和第二出口连通部(50),该第二入口连通部和第二出口连通部在层叠方向上将多个所述冷却板所具有的所述第二流路彼此连通;第一入口管(61),该第一入口管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部中的层叠方向的端部连通;第一出口管(62),该第一出口管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部中的层叠方向的端部连通;第二入口管(63),该第二入口管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部中的层叠方向的端部连通;以及第二出口管(64),该第二出口管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部中的层叠方向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管、所述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二入口管以及所述第二出口管设于所述管道的外壁中的、与多个所述冷却板的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且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方侧的部位,所述第一入口管、所述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二入口管以及所述第二出口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和贵西山幸贵大井彰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