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17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包括井身、垫圈本体、口圈、井盖,口圈通过垫圈本体与井身相连,井盖连接在口圈的顶部,井身顶部连接有第一预留砂浆槽,口圈底部连接有第二预留砂浆槽,垫圈本体底部连接有矩形环套,矩形环套缠绕连接在井身的外壁,垫圈本体侧壁设有稳固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预留砂浆槽增加了垫圈本体与井身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与井身连接强度,通过第二预留砂浆槽,增加了垫圈本体与口圈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与口圈的连接强度,通过矩形环套缠绕连接在井身的外壁,进而增加垫圈本体与井身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横向受力强度。

A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Wa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
本技术涉及防炎布打扣
,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长期以来,道路上的通信井盖损毁较为严重,突出表现为井盖周围路面破损、沉陷、口圈与井身错位脱节等,经统计梳理分析,造成上述问题发生的因素有井基础承载弱、墙身刚度差、井周回填不实以及口圈与井身连接不牢固,而口圈与井身连接不牢固表现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口圈与井身连接方案在设计阶段就存在一定的先天性缺陷,以致后期引起周围路面破损、沉陷等城市病,给交通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且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现用的口圈与井身连接方案是通过在二者之间增设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垫圈与口圈连接是通过预埋在垫圈上面的固定螺栓来实现,二者连接较牢固;而垫圈与井身连接仅仅是通过座水泥砂浆靠重力来实现,二者连接在竖向受力上虽较牢固,但在横向受力上比较差,极易受水平横向外力破坏,致使垫圈与井身水平错位、脱节,所以根据以上不足,我们需要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包括井身、垫圈本体、口圈、井盖,所述口圈通过垫圈本体与井身相连,所述井盖连接在口圈的顶部,所述井身顶部连接有第一预留砂浆槽,所述口圈底部连接有第二预留砂浆槽,所述垫圈本体底部连接有矩形环套,所述矩形环套缠绕连接在井身的外壁,所述垫圈本体侧壁设有稳固坡面。优选的,所述第一预留砂浆槽的数量为五个,且其等距分布在井身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第二预留砂浆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其等距分布在口圈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垫圈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材质。优选的,所述矩形环套内连接有钢圈。优选的,所述钢圈主要有四根环形钢筋和固定钢筋组成,四个所述环形钢筋通过固定钢筋固定。优选的,所述口圈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井盖与凸块相抵。优选的,所述口圈截面为L型,所述口圈外壁连接有第一肋板,所述口圈内壁位于凸块的位置连接有第二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垫圈本体使口圈与井身相连,进而井盖放置口圈上,通过第一预留砂浆槽增加了垫圈本体与井身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与井身连接强度,通过第二预留砂浆槽,增加了垫圈本体与口圈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与口圈的连接强度,通过垫圈本体上设有稳固坡面,进而实现覆土面积增大提高垫圈本体垂直方向的受力强度,通过矩形环套缠绕连接在井身的外壁,进而增加垫圈本体与井身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横向受力强度。2、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第一预留砂浆槽的数量为五个,且其等距分布在井身的顶部,增加垫圈本体与井身的接触面积,起到加强作用。3、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第二预留砂浆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其等距分布在口圈的底部,增加了垫圈本体与口圈的接触面积,起到加强作用。4、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垫圈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材质,从而使用方便,具有可塑性。5、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矩形环套内连接有钢圈,从而加强垫圈本体的横向受力强度。6、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钢圈主要有四根环形钢筋和固定钢筋组成,四个环形钢筋通过固定钢筋固定,通过固定钢筋与环形钢筋组成的圆形套,实现强度叠加,方便浇筑。7、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口圈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块,井盖与凸块相抵,起到对井盖支撑的作用。8、该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通过口圈截面为L型,口圈外壁连接有第一肋板,口圈内壁位于凸块的位置连接有第二肋板,通过第一肋板起到增强垫圈本体外部受力强度,通过第二肋板起到对井盖支撑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钢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身;2、垫圈本体;201、稳固坡面;202、第一预留砂浆槽;203、第二预留砂浆槽;3、矩形环套;4、钢圈;401、环形钢筋;402、固定钢筋;5、口圈;501、第一肋板;502、第二肋板;503、凸块;6、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包括井身1、垫圈本体2、口圈5、井盖6,口圈5通过垫圈本体2与井身1相连,井盖6连接在口圈5的顶部,井身1顶部连接有第一预留砂浆槽202,口圈5底部连接有第二预留砂浆槽203,垫圈本体2底部连接有矩形环套3,矩形环套3缠绕连接在井身1的外壁,垫圈本体2侧壁设有稳固坡面201,使用者使用时,通过垫圈本体2使口圈5与井身1相连,进而井盖6放置口圈5上,通过第一预留砂浆槽202增加了垫圈本体2与井身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2与井身1连接强度,通过第二预留砂浆槽203,增加了垫圈本体2与口圈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2与口圈5的连接强度,通过垫圈本体2上设有稳固坡面201,进而实现覆土面积增大提高垫圈本体2垂直方向的受力强度,通过矩形环套3缠绕连接在井身1的外壁,进而增加垫圈本体2与井身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横向受力强度。实施例2:参照图1-2,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预留砂浆槽202的数量为五个,且其等距分布在井身1的顶部,增加垫圈本体2与井身1的接触面积,起到加强作用。第二预留砂浆槽20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等距分布在口圈5的底部,增加了垫圈本体2与口圈5的接触面积,起到加强作用。实施例3:参照图1-2,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垫圈本体2为钢筋混凝土材质,从而使用方便,具有可塑性。实施例4:参照图1-2,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包括井身1、垫圈本体2、口圈5、井盖6,口圈5通过垫圈本体2与井身1相连,井盖6连接在口圈5的顶部,井身1顶部连接有第一预留砂浆槽202,口圈5底部连接有第二预留砂浆槽203,垫圈本体2底部连接有矩形环套3,矩形环套3缠绕连接在井身1的外壁,垫圈本体2侧壁设有稳固坡面201,使用者使用时,通过垫圈本体2使口圈5与井身1相连,进而井盖6放置口圈5上,通过第一预留砂浆槽202增加了垫圈本体2与井身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2与井身1连接强度,通过第二预留砂浆槽203,增加了垫圈本体2与口圈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垫圈本体2与口圈5的连接强度,通过垫圈本体2上设有稳固坡面201进而实现覆土面积增大提高垫圈本体2垂直方向的受力强度,通过矩形环套3缠绕连接在井身1的外壁,进而增加垫圈本体2与井身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横向受力强度。矩形环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包括井身(1)、垫圈本体(2)、口圈(5)、井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圈(5)通过垫圈本体(2)与井身(1)相连,所述井盖(6)连接在口圈(5)的顶部,所述井身(1)顶部连接有第一预留砂浆槽(202),所述口圈(5)底部连接有第二预留砂浆槽(203),所述垫圈本体(2)底部连接有矩形环套(3),所述矩形环套(3)缠绕连接在井身(1)的外壁,所述垫圈本体(2)侧壁设有稳固坡面(2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包括井身(1)、垫圈本体(2)、口圈(5)、井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圈(5)通过垫圈本体(2)与井身(1)相连,所述井盖(6)连接在口圈(5)的顶部,所述井身(1)顶部连接有第一预留砂浆槽(202),所述口圈(5)底部连接有第二预留砂浆槽(203),所述垫圈本体(2)底部连接有矩形环套(3),所述矩形环套(3)缠绕连接在井身(1)的外壁,所述垫圈本体(2)侧壁设有稳固坡面(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砂浆槽(202)的数量为五个,且其等距分布在井身(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留砂浆槽(20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等距分布在口圈(5)的底部。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