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22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其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通过导线连接有感应棒,还包括与感应棒同轴设置的屏蔽罩,屏蔽罩套设于感应棒上且可拆卸连接于主体上,屏蔽罩开设有中空的储液腔,储液腔沿感应棒周向设置,屏蔽罩的内壁开设有与储液腔相通的贯穿口,屏蔽罩连接有与储液腔相通的导管,导管远离屏蔽罩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导管上设置有使水箱内的液体朝向储液腔内流动的加压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快速清洁感应棒、操作方便的优点。

An Intelligent Liquid Level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
技术介绍
液位测量技术应用广泛,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浮子法、电容法、超声波法等。其中,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由于其动态响应好、稳定性强等优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通过采集电容两极间的感应变化,输出对应的模拟数值。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值(无液体时)只与传感器长度本身有关,长度越长,其初始电容值越大。传感器感应到液体时,随着液体上升,其电容值也随着上升,并成线性变化,液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其电容值也最大。满程时的实际电容值,与传感器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其满程电容值越大,同时也与被检测的液体的介电常数有关,被检测的液体介电常数不一样,传感器的满程电容值也不一样。在上述液位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液位传感器的感应棒表面附着有一层杂质,该杂质会影响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从而需要在一段时间后对液位传感器进行清洗,但是,在清洗时,需要将液位传感器拆下,然后取出液位传感器并进行清洗,且需要重新安装,从而导致清洁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具有快速清洁感应棒、操作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通过导线连接有感应棒,还包括与感应棒同轴设置的屏蔽罩,屏蔽罩套设于感应棒上且可拆卸连接于主体上,屏蔽罩开设有中空的储液腔,储液腔沿感应棒周向设置,屏蔽罩的内壁开设有与储液腔相通的贯穿口,屏蔽罩连接有与储液腔相通的导管,导管远离屏蔽罩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导管上设置有使水箱内的液体朝向储液腔内流动的加压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屏蔽罩,且屏蔽罩内壁与感应棒外壁间隙设置,从而使感应套内的水位趋于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感应棒的影响;且通过设置储液腔,当需要对感应棒进行清洁时,启动加压泵,从而使水箱内的液体依次通过水箱、导管、储液腔、贯穿口并朝向感应棒喷射液体,从而使附着于感应棒上的杂质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即实现了不拆除该液位传感器也能对感应棒进行清洁,具有快速清洁感应棒、操作方便的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水箱并与水箱的内部相通,另一端低于感应棒的底部,进水管上还设置有水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进水管以及水泵,从而需要对感应棒进行清理时,启动水泵,使被检测的液体进入水箱内,然后在加压泵的作用下对感应棒进行喷射清洗;在该清洗的过程中,只有待测液体进行水循环,从而避免外来液体的进入导致液位的升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导管远离屏蔽罩的一端连通于水箱的底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管远离屏蔽罩的一端安装于水箱的底部,从而在完成对感应棒的清洁后,水箱内的液体可以离开水箱并聚合于待测液体处,从而减少对待测液体液位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固定包覆有过滤纱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纱布,从而对进入水箱内的液体进行过滤,减少导管、水箱、进水管以及贯穿口堵塞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屏蔽罩的内径大于感应棒的外径3mm~7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屏蔽罩的内壁与感应棒的外壁间隙设置,不仅保证感应棒可以充分与感应棒接触,还减少了整体所占的体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屏蔽罩的底部低于感应棒的底部3mm~6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屏蔽罩的底部低于感应棒,从而对感应棒起到了保护作用,还减少了整体所占的体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屏蔽罩底部的绝缘网,绝缘网与屏蔽罩内壁形成一圆柱腔,感应棒位于圆柱腔内,绝缘网螺栓连接于屏蔽罩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绝缘网,且绝缘网可拆卸安装于感应棒的底部,从而减少体积较大的杂质进入感应棒和屏蔽罩之间的概率,使感应棒处于一较为稳定的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体上固定有套环,屏蔽罩的顶端套设于套环上,且屏蔽罩的内壁与套环的外壁螺纹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套环,套环固定于主体上,套环与屏蔽罩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屏蔽罩与主体的可拆卸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储液腔,当需要对感应棒进行清洁时,启动加压泵,从而使水箱内的液体朝向感应棒喷射,使附着于感应棒上的杂质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具有快速清洁感应棒、操作方便的优点;(2)通过设置进水管以及水泵,在该清洗的过程中,只有待测液体进行水循环,从而避免外来液体的进入导致液位的升高;(3)将导管远离屏蔽罩的一端安装于水箱的底部,从而减少对待测液位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主体;2、电路板;3、感应棒;4、导线;5、屏蔽罩;6、套环;7、导管;8、进水管;9、水箱;10、水泵;11、加压泵;12、储液腔;13、贯穿口;14、绝缘网;15、过滤纱布;16、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包括主体1、电路板2、感应棒3以及屏蔽罩5,电路板2设置于主体1内,电路板2连接有导线4,导线4连接于感应棒3上,感应棒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并与主体1固定。参照图1和图3,屏蔽罩5呈圆环形设置,且屏蔽罩5可拆卸安装于主体1上,主体1上通过焊接固定有与感应棒3同轴的套环6,套环6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屏蔽罩5同步套设于套环6以及感应棒3上,其中屏蔽罩5的顶部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屏蔽罩5与感应棒3同轴设置。参照图3,将屏蔽罩5套在感应棒3上,且屏蔽罩5螺纹连接于套环6上,屏蔽罩5的内径大于感应棒3的外径3mm~7mm,优选为4mm,屏蔽罩5的底部低于感应棒3的底部3mm~6mm,优选为4mm。参照图1和图3,该液位传感器还包括导管7、进水管8、水箱9、水泵10以及加压泵11,水箱9位于液面上方,水箱9的内底面呈倒置的圆锥形设置;参照图2,进水管8的一端连接于水箱9顶部并与水箱9内壁相通,另一端包覆有过滤纱布15,过滤纱布15通过绑绳固定于进水管8上,且进水管8远离水箱9的一端低于感应棒3;水泵10设置于进水管8上,并将待测液体从进水管8经过并进入水箱9内。参照图1和图3,导管7的一端与水箱9的底部固定,且导管7的该端部与水箱9的内底面的轴线重合设置,导管7的另一端连接于屏蔽罩5上,加压泵11设置于导管7上,从而使水箱9的液体经过导管7离开。参照图1和图3,屏蔽罩5开设有储液腔12,储液腔12呈中空设置,储液腔12的截面呈圆环形并与感应棒3同轴设置,屏蔽罩5的内壁至少开设有6个贯穿口13,贯穿口13均匀分布于屏蔽罩5上且与储液腔12相通设置,贯穿口13可以呈圆形设置;导管7远离水箱9的一端固定于屏蔽罩5上,屏蔽罩5开设有连通导管7以及储液腔12的连接口,从而通过启动加压泵11,使水箱9内的待测液体流入屏蔽罩5内,并经过贯穿口13向感应棒3喷射。参照图1和图3,屏蔽罩5的底部设置绝缘网14,绝缘网14通过螺栓16连接于屏蔽罩5上。其中螺栓16至少设置有2个并沿感应棒3的轴线均匀分布。螺栓16设置为六角螺栓,螺栓16远离螺帽的一端穿过绝缘网14并螺纹连接于屏蔽罩5上。本实施例的实施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包括主体(1),主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2),电路板(2)上通过导线(4)连接有感应棒(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感应棒(3)同轴设置的屏蔽罩(5),屏蔽罩(5)套设于感应棒(3)上且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上,屏蔽罩(5)开设有中空的储液腔(12),储液腔(12)沿感应棒(3)周向设置,屏蔽罩(5)的内壁开设有与储液腔(12)相通的贯穿口(13),屏蔽罩(5)连接有与储液腔(12)相通的导管(7),导管(7)远离屏蔽罩(5)的一端连接于水箱(9),导管(7)上设置有使水箱(9)内的液体朝向储液腔(12)内流动的加压泵(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包括主体(1),主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2),电路板(2)上通过导线(4)连接有感应棒(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感应棒(3)同轴设置的屏蔽罩(5),屏蔽罩(5)套设于感应棒(3)上且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上,屏蔽罩(5)开设有中空的储液腔(12),储液腔(12)沿感应棒(3)周向设置,屏蔽罩(5)的内壁开设有与储液腔(12)相通的贯穿口(13),屏蔽罩(5)连接有与储液腔(12)相通的导管(7),导管(7)远离屏蔽罩(5)的一端连接于水箱(9),导管(7)上设置有使水箱(9)内的液体朝向储液腔(12)内流动的加压泵(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8),进水管(8)的一端连接于水箱(9)并与水箱(9)的内部相通,另一端低于感应棒(3)的底部,进水管(8)上还设置有水泵(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液位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