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弯曲压缩性能动态高通量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弯曲压缩性能动态高通量测量装置,属于材料金相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领域。
技术介绍
金相显微分析是通过金相显微镜研究金属及合金显微组织包括晶粒、夹杂物以及相变产物等特征组织。金相显微分析是金属材料产品质量检验及金属材料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金相分析可确定产品组织相貌、评判热处理后工件组织状态,金相显微分析是重要的材料分析基础手段,通过金相分析可获得金属及合金组织大小、形态、分布、数量和性质的一种方法,同时可获得晶粒、夹杂物以及相变产物等特征组织。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对二维金相试样磨面或薄膜的金相显微组织图谱的测量和计算可确定金属微观组织的三维空间形貌,建立金属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关系。弯曲试验、压缩实验是测定材料承受弯曲载荷或垂向载荷时的力学特性的试验,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试样在进行弯曲试验过程中,试样一侧应力为单向拉伸,另一侧应力为单向压缩,最大正应力出现在试样表面,为此弯曲试验对表面缺陷敏感常用于检验材料表面缺陷如渗碳或表面淬火层质量等日常工作。另外,对于陶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弯曲压缩性能动态高通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1)、触摸控制屏(2)、外壳(3)、前观察窗(4)、后观察窗(5)、前盖(7)、滤色片(8)、孔径光栏(9)、显微镜光源(10)、摄像机接口(12)、后导轨(13)、前导轨(14)、计算机数据接口(16)、气氛输入端(17)、气氛输出端(18)、伺服电机(26)、减速器(27)、左支架(28)、前滑杆(29)、滑块(30)、滑块前滑动轴承(31)、压头(32)、压头前滑动轴承(33)、位移传感器(34)、螺杆(36)、滑块后滑动轴承(37)、螺母(38)、支撑杆(39)、后滑杆(40)、压力传感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材料微观组织弯曲压缩性能动态高通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1)、触摸控制屏(2)、外壳(3)、前观察窗(4)、后观察窗(5)、前盖(7)、滤色片(8)、孔径光栏(9)、显微镜光源(10)、摄像机接口(12)、后导轨(13)、前导轨(14)、计算机数据接口(16)、气氛输入端(17)、气氛输出端(18)、伺服电机(26)、减速器(27)、左支架(28)、前滑杆(29)、滑块(30)、滑块前滑动轴承(31)、压头(32)、压头前滑动轴承(33)、位移传感器(34)、螺杆(36)、滑块后滑动轴承(37)、螺母(38)、支撑杆(39)、后滑杆(40)、压力传感器左支撑架(41)、压力传感器(42)、压力传感器右支撑架(43)、压头后滑动轴承(45)、后支撑座(46)、后绝缘片(47)、前支撑座(50)、前绝缘片(51)、右支架(52)、压缩后电源端(53)、压缩压头(54)、压缩试样(55)、压缩支撑台(56)、压缩前电源端(57);外壳(3)上安装有电源开关(1)及触摸控制屏(2),外壳(3)上设有前观察窗(4)和后观察窗(5),外壳(3)的内部安装有后导轨(13)和前导轨(14),底座固定在后导轨(13)和前导轨(14)上,前导轨(14)与后导轨(13)使底座左右滑动,显微系统和力学系统均安装在底座上;前盖(7)上设有密封圈(15),前盖(7)固定在底座的末端,关闭前盖(7)后底座及显微系统和力学系统移入外壳(3)内;外壳(3)上设有计算机数据接口(16)、气氛输入端(17)、气氛输出端(18);显微测试系统位于待测试样的正上方,固定在底座上;前盖(7)外侧安装有摄像机接口(12)、滤色片(8)、孔径光栏(9)、显微镜光源(10),滤色片(8)、孔径光栏(9)、显微镜光源(10)构成金相分析显微分析照明光源系统;底座左端设有减速器(27),减速器(27)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26),伺服电机(26)带动减速器(27)转动,减速器(27)输出端穿过左支架(28)与螺杆(36)连接,滑块(30)中部固定有贯穿滑块(30)的螺母(38),螺杆(36)与螺母(38)连接;左支架(28)、右支架(52)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端,前滑杆(29)、后滑杆(4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架(28)及右支架(52)上,滑块(30)前后两端安装有滑块前滑动轴承(31)和滑块后滑动轴承(37),前滑杆(29)和后滑杆(40)分别穿过滑块前滑动轴承(31)和滑块后滑动轴承(37),使滑块(30)可沿着前滑杆(29)、后滑杆(40)左右滑动;压头(32)前端安装有压头前滑动轴承(33),后端安装有压头后滑动轴承(45),前滑杆(29)和后滑杆(40)分别穿过压头后滑动轴承(45)和压头前滑动轴承(33),使压头(32)可沿着前滑杆(29)及后滑杆(40)左右滑动;滑块(30)右端固定有四根支撑杆(39),支撑杆(39)右端与压力传感器左支撑架(41)连接,压力传感器(42)可拆卸固定在压力传感器左支撑架(41)上,压力传感器(42)另一端固定在压力传感器右支撑架(43)上,压力传感器右支撑架(43)固定于压头(32)上;压头(32)的右端固定设有前支撑座(50)、后支撑座(46),前支撑座(50)右端安装有前绝缘片(51)、后支撑座(46)右端安装有后绝缘片(47),压头(32)与右支架(52)间安装有位移传感器(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胡劲,段云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